岳阳网 >文化 >钩沉

天岳书院:承载厚重的红色基因
时间:2018-12-18 15:35:11 来源:岳阳日报

微信图片_20181218154241.jpg

  平江起义旧址又名天岳书院,位于平江县城关镇东兴大道,康熙五十九年(1720)始建于县治南边小天岳山,后几经迁徙,至同治六年(1867)再次迁建于今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封闭式四合院落,属典型的晚清徽派建筑。它见证了从清朝至今平江教育的发展,承载了“平江起义”、“第一次攻占长沙”、“南下抗日”、“湖南和平解放”等红色基因。


  “古色”天岳书院

  天岳书院随时代变迁曾三易其址。清同治六年(1867),由时任知县麻维绪集乡绅张岳龄、李藻、何继忠等募资迁建至现址。其选址遵循了“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形成“左控连云,右矗幕阜,后耸星阁,前瞰碧潭”之势。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同时也是建筑群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实例。

  书院仿“岳麓”、“城南”之建制,是一所坐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的三进院落,始建时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周围建封火山墙,整体为灰色,上勾有白色檐带,墙体嵌青石雕花窗,有序而对称,中轴建筑由大门三间、二门三间、讲堂三间、院长住房三间及大成殿组成。东西斋各有斋舍十四间。东建屈子祠三间,宋九君子祠三间,门庑三间。西建有藏书楼三间。现有大小房间(含厅堂)64间,总面积为5363平方米。

  195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平江起义旧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平江起义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蓝色”天岳书院

  天岳书院建造的目的就是传扬文化、教化民众。它作为平江最高学府,为平江的文化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

  儒家文化传承地。天岳书院始建时的教学目的是培养“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的人才,课程主要是四书五经,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和格物穷理、诚心正意、修己治人以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天岳书院是儒家文化在平江普及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湖湘文化弘扬地。清朝末期,湖湘文化为了适应当时大环境与大文化的要求,走向改革之路,迎来了另一个发展高峰期。天岳书院也不甘落后,极力推行心忧天下和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思想。在时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的同学梁启超指导下,天岳书院也进行了改革。这时的天岳书院就成了忧国忧民的湖湘志士教育救国的实践场所。

  现代教书育人地。1949年8月,平江县人民政府接管位于天岳书院的县立中学,1958年,创办高中部,12月,彭德怀元帅在平江起义胜利30年后再一次来到天岳书院,题写了“平江第一中学”校牌。1985年,天岳书院与平江一中剥离,成立平江起义纪念馆,天岳书院又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所。


  “红色”天岳书院

  天岳书院不仅是一个教书育人之所,同时也承载了厚重的红色基因。

  平江起义部队驻地和誓师起义出发地。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在党的领导下,率领驻扎在天岳书院的原国民党湖南独立五师一团官兵,在书院操场誓师,发动了声震全国的平江起义,建立了红五军,成立了平江县苏维埃政府。这是我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成功的武装起义,进一步壮大了红军力量,开创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红军唯一一次胜利夺取国民党省会城市的誓师地。1930年7月22日,红三军团及平江赤卫军和当地群众20多万人,在天岳书院广场举行了纪念平江起义两周年和攻打长沙的誓师大会。在彭德怀的统一指挥下,取得了晋坑、金井、七里港战斗胜利,最后于7月27日晚上9时攻克了长沙城,取得了红军历史上唯一一次夺取国民党省会城市的胜利,并成立了湖南省苏维埃政府。

  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部的驻地。1944年秋,党中央为开辟湘粤赣边的抗日根据地,派遣八路军三五九旅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队(简称南下支队),由司令员王震、政治委员王首道带领,于11月从延安出发,一路南征,于1945年3月26日占领平江县城,当晚司令部和政治部搬进了天岳书院。

  湖南和平解放国共谈判代表团首次接洽地。1949年7月22日,根据中央和毛泽东指示,第四野战军派出以金明为首席代表组成的代表团从武汉来到天岳书院,7月27日,程潜、陈明仁派程星龄、李君九在中共湖南省委工委委员欧阳方的陪同下到达平江天岳书院,会见以金明为首的中央代表团,两方代表在天岳书院进行了初步的接触,以后又在黄花市继续谈判,29日,李明灏、程星龄等同车秘密回到长沙与程、陈会谈。8月4日,程、陈发出起义通电,宣布湖南和平解放。


(编辑: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