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地理

百年远航,回望城陵矶轮船中转港的形成
时间:2018-12-21 17:05:59 来源:岳阳日报特稿部

微信图片_20181221171145.jpg

  城陵矶,长江中游第一矶,与南京燕子矶、马鞍山采石矶并称“长江三大名矶”。伴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城陵矶港更有“长江八大良港”之一的美称。

  城陵矶自古以来,由于天然的良港优势,商贾云集,舟楫航行。近年来,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省、市两级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港口功能逐步完善、扩大。特别是今年8月9日,依托城陵矶港建设的城陵矶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更为全市、乃至全省对接国际贸易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轮船航行始于英轮巡弋

  百年回首,城陵矶港虽有天然良港之城,但最初还都是木船航行。打破岳阳水域单一木帆船运输方式的是英舰队司令何伯率领的两艘火轮,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由汉口出发,溯江而上,于初五日傍晚到达城陵矶水域。因当时岳州并非通商口岸,因而,英轮在水域巡弋一夜半天后,于次日(初六日)中午从岳州开航回汉口。此次英轮入湘,英人虽未登岸,但已开先例,并证明了从汉口至城陵矶水道可行轮船。

  1896年4月,湖南省有志维新的进步绅士熊希龄、蒋德钧等提出“内河轮船,我不兴办,彼(指外商)必驶行”。开始筹办湖南内河轮船。5月,湖北绅士吴锦章等亦请举办内河轮船,张之洞饬其与湖南绅士“设局合办”。7月17日,正式成立由官督商办的“鄂湘善后轮船局”。两省各置大轮一艘,小轮四艘,大轮对开湘潭——汉口航线,小轮在各省境内航行。同年9月,蒋德钧等又经湖南巡抚陈宝箴批准,租用官船,试航长沙至岳州航线,取得成功。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廿八日,鄂湘善后轮船局湘汉线正式开航。

  1899年11月18日,岳州开埠,岳州关(俗称城陵矶海关)开关。岳州开埠才一个半月,英轮就从上海、汉口等地运输鸦片与其他洋货到岳州。光绪二十六年(1900),英轮进出本埠达158艘次,计吨位116150吨。


  油煤储运促成水水中转港口形成

  1891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拒绝德国要在湖北大冶开发铁矿的要求而创建矿务局,并在汉阳设铁政局,开始建厂炼铁。但是,生产一直不能很快发展,其原因之一,就是所需的燃料——煤,完全靠江西萍乡煤矿供给。萍乡煤矿距汉阳远隔千里,夹山阻水,实在不便。于是,张之洞奏准清政府修筑萍潭铁路。1903年12月,萍醴铁路修筑完工。1906年1月,由醴陵至株洲铁路修通后,从萍乡到汉阳的煤,就由铁路运至株洲,而后转水路到汉阳。

  1906年,汉冶萍煤运道城陵矶煤栈正式开始储煤,第一个在港区建起货场。汉冶萍煤运道城陵矶煤栈,位于堤街与横街交汇处、厘金卡边,建有煤栈和煤货场,配有专人经营,兼供应过往船只的燃煤。煤栈于河坡设有一简易码头,俗称“炭码头”。码头无趸船设施,驳船、轮船靠岸,靠船头顶坡而依。所谓码头,不过是在河坡边铺了些煤渣,以防路滑。但是,此例首开,即为一公司之轮驳有了一个固定的停靠之处。这就是城陵矶的第一个专用码头。

  煤运道除在城陵矶建有煤栈外,还开有从芦林潭(湘阴县境)——城陵矶——汉口的固定煤运航线,派有专船行驶。芦林潭至城陵矶段由萍富、萍强二轮行驶,城陵矶至武汉由萍福、萍寿、津通三轮行驶。城陵矶成了汉冶萍煤运道的一个中转港。

  1925年,汉口美孚公司决定于莲花塘建立储油栈。1926年3月,“一大一小两个油库(池)完工。经海关监视员测量,两个油库,大的能够容纳3142000加仑,较小的油库能容纳91410加仑”, 并设有油厂安置机油桶等,还建有房屋五栋。四栋大的,一栋小的,全用白铁皮钉就,以便储存厅装煤油。当年,“印度之箭(Indian Arrow)号”载着235万加仑油到达。这是第一艘来城陵矶港区的大型外国油轮。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进一出的煤、油储存中转业务的开办,城陵矶港才在中国近代长江航运史上占据了水水货物中转港口的位置。


  民营轮运业抢点城陵矶

  自岳州开埠后,外轮纷纷涌入湖南,严重打击了刚刚萌芽的湖南民营轮船业。为了抵制外轮独霸湖南,新兴民族资产阶级中的有识之士,纷纷集资合股,兴办轮船业,与外轮角逐湖南水系,亦纷纷在城陵矶建站设点。据统计,抗日战争爆发前,仅在城陵矶设站建点经营轮、木船运输的有16家,而外轮公司仅4家。由此可见,城陵矶港的再度兴旺,并不单是外轮带来的,它与湖南乃至长江流域民族航业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

  辛亥革命胜利后,湖南民营轮船业有了初步发展。特别是自1914年后,欧战爆发,英美无法顾及在华航业,湖南小轮乃因时而起。1917年,经过长岳两埠之中国船只共5491艘,为开埠以来最高纪录。

  岳州本埠轮船业,在开埠之初,虽有三家公司,均系欲装客拖船,不愿装货。过往城陵矶的湖南轮船,大多为长沙、湘潭等埠径行汉口经营的船只。1927年,城陵矶邮局正式置办邮船,开航至新堤的四日班,传递邮件,此为第一条以城陵矶为始发港的轮船航线。



  谷米运输开启湖南物资江海直达

  湖南食盐,向由大木海船从淮扬运至岳阳、城陵矶一带,再转民船运至各埠。每年计有四百余票。淮盐一票甚巨,湖南民船大者需六、七只,小者需八、九只才能装尽。1911年,湖南盐政处设拨运淮盐处于城陵矶,为全省分配食盐。当年下半年,从天津、青岛运来食盐1213932担。嗣后,每年均有相当数量的食盐,由大轮运来城陵矶。另外,还有民船运淮盐于城陵矶后,转吃水浅之民船拨运内地各口。内河民船驳运淮盐,本为地方服务,但由于当时时局混乱,地痞流氓横行码头,加之国民党政府这捐那税,搞得运盐船民怨声载道。有鉴于此,1934年5月,由舒秉谦等人发起,成立湘岸淮盐民船转运股份有限公司,在岳阳设分公司。但船民避风过夜,多在城陵矶港区抛锚湾船,等待淮盐入口。湘省盐的进口,改由轮船木船并运,繁荣了城陵矶港的江海直达运输。湖南出外洋之货物,原来一直运往汉口集散。1913年,浏阳爆竹400担经城陵矶径运香港。1915年,又有桐油10881担径运美国。1916年,又有桐油48788担,经本口运往美国。第二年,有纯锑1680担经本口运往美国,开了湖南出口物资江河直达,径运外国的先例,这也是本埠及湘北民营航业兴起的重要原因。谷米,向为湖南出口的大宗货物之一。洞庭湖滨湖地区,素有“粮仓”之称。自漕运改为折色后,湖南谷米运输改由米商经营。其运输由于长期受洞庭湖水位影响,一直为木帆船所独占。开关之前,多数为木帆船运往汉口销售,或由长江下游商人托本地米商采买后,转去汉口交货。因而,大多为过往城陵矶,并不在城陵矶中转停留。自岳州开关后,单一的木帆船运输方式被打破,呈现出了轮船取代木帆船运输之势。正因为如此,随着城陵矶港轮船停泊数的增加,大米集散于城陵矶转轮船出口已呈必然趋势。城陵矶市场上米商逐日增多。至抗战前,城陵矶上街和横街差不多为米商和米贩所占有,高峰时达110余家。1908年,经城陵矶出口之湘米多达788667担。1911年冬,由于洞庭湖航道水浅,轮船不能直达长沙,全年在本口装卸的米达557568担。另外还有民船装载运出不少,可见湘米出口之盛。




(编辑: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