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新闻中心 >首页幻灯下

老汉痴迷青陶 不让“绝活”成“绝唱”
时间:2019-05-10 08:59:43 来源:岳阳日报新媒体中心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陈勇平)在岳阳县公田镇东新村,有一项延续四百多年的传统手艺——巴陵青陶制作技艺。近日,笔者来到东新村,近距离目睹民间制陶艺人彭泽荣50年如一日对青陶的坚守。

  彭泽荣出生在普通农家,儿时父亲制坯,他就在旁边打下手,十几岁便掌握了陶瓷制作工艺。那时也是青陶制作相对繁荣的时期。岳阳县与陶的渊源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据《巴陵县志》记载,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杨幺率兵徙居洞庭湖,“陆攻则下湖,水攻则登岸……沿处设立大棚寨二十多处……打鱼作陶,自力更生。”自当时起,陶瓷制作开始流传至岳阳县各处。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岳阳县公田镇近三百户村民中,有三十多户从事青陶制作,尽管难以运输,却也远销至岳阳周边多个省市,公田地区因“陶”而车水马龙。

  彭泽荣介绍,青陶制作有选土、练泥、拉坯、晾干、修胚、烧制等程序,整个周期20天以上,成品叩击有声,价廉物美。制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料。彭泽荣拉胚选用的原材料是地表三米以下的陶泥(俗称“观音土”),制作过程不添加釉等化学制剂,松木烧制,无害健康。彭泽荣制作青陶的场地很简单,拉胚机就摆在堂屋里。一旁码放整齐待烘干的砂锅、茶壶等器具,是他最忠实的伙伴。

  时代发展,使青陶制作的出路越来越窄。以往效益好的时候,彭泽荣一年生产销售青陶收入达10多万元。时至今日,彭泽荣一年的制陶收入才1—2万元,勉强补贴家用。

  “缺少温润,心便枯竭。”手艺人只有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初心的坚守,才能继续创造出得心应手的器物。作为彭氏家族第七代制陶传承人,如今的彭泽荣已年过半百,2016年做过两次腰椎手术,今年又做了肾结石手术,加之妻子长年病痛在身,缺少劳力,当初引以为豪的手艺,逐渐变得寥落。庆幸的是,其子彭明志2014年开始学习巴陵青陶工艺,他还准备把巴陵青陶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田镇政府正在组织对巴陵青陶的炉窖进行保护性修缮,让老彭的手艺能够弥久流传。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