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就业扶贫“摘穷帽” 破茧蝶变绽芳华
时间:2019-08-21 15:14:26 来源:岳阳日报新媒体中心


今年正月初八,我市2019“春风行动”暨精准扶贫就业联合招聘会上,2600多名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贫困户姚水兰家门口找到“饭碗”。

平江县洪家塅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内的方正达就业扶贫车间内,妇女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文/图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 勇 通讯员 蒋 辰  报道

2019年8月,姚水兰实现了自己一年前暗暗定下的目标。姚水兰一家是云溪区路口镇黄皋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年前,36岁的她为生计发愁,“家里揭不开锅,自己却帮不上什么忙,想打工又走不开,只能守在家里照料年迈的老人。”她常常清早或深夜坐在门口发呆,希望能够帮助一家人找到摆脱贫困的出路。听说村里成立了就业扶贫车间,姚水兰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项目负责人、大学生村官创业者彭程。没成想,经过短暂的培训,一周后她就走进了这家以艾叶种植加工为主业的扶贫车间,由此开启了“家门口”的务工之路。

目前,我市共有“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11.87万人,其中有转移就业意愿的为7.23万人,人社部门通过实施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劳务输出等就业服务,已有7.18万人就上业、就稳业、就好业,占有就业意愿人数的98.89%,已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为2542.5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

“扶贫车间”开到房前屋后

贫困劳动力赚钱顾家两不误

8月12日一大早,姚水兰像往常一样,捋平薄纸,将碾碎的艾草铺在纸上,一卷一舒间,一根艾香就基本封包制成。

“我每天能做1000多根,而且这个工作不影响农活,农闲时就过来做工,拿计件工资,车间离家很近,我还可以照顾老人,真的很不错。”姚水兰喜上眉梢,以前仅靠农业耕作维持生活,突遭变故致贫后“撑不开眉头”,如今,她在扶贫车间一个月最多可拿到3000余元,让一家人很满足,生活有了盼头和劲头。

姚水兰也道出了很多贫困户的心声——因照顾家庭或身有病残等客观原因,一些农村劳动力难以外出务工,“不能出去打工赚钱,就难以改变现状;一旦走出去,又要面临各种现实问题,迫不得已又要走回来。除非,能够在自己家门口找份工作,获得稳定收入。”

近两年来,我市人社部门大力推进就业扶贫载体建设,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经人社部门挂牌认定后,我们现有的100多名员工中,有38人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超过用工总量的三分之一。”彭程介绍,作为就业扶贫车间,他们可以享受场地、物流、就业创业补贴及金融扶持。

如今,姚水兰的愿望已经实现,她还推荐了好几名亲戚和邻居一起走进扶贫车间,乡间的“上班”路上充斥着欢声笑语。

类似于云溪区黄皋艾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大批就业扶贫车间在全市落地生根,不仅探索出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新路径,还通过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相结合,充分发掘了贫困地区在劳动人口、特色产业、闲置土地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将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的“先天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后发优势”。

“311”服务+“春风直通车”

贫困劳动力享受着精准就业服务

2019年2月14日,一直在考虑到底是外出务工还是留岳就业的刘家涛,接到了五里牌社区就业服务专员打来的电话。

“这种见面会确实很管用,企业提供的岗位、工种类型都很贴合我们的需求!” 2月15日上午,岳阳楼区就业扶贫劳务见面会上,刘家涛告诉记者,他早早就收到了企业名单和岗位清单,所以一来就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通过记者现场观察发现,相比周边地区前来招聘的同类企业,能够提供本地机会的就业扶贫基地备受青睐。

今年上半年,市人社局联合市扶贫办、市总工会、市妇联开展了为期40天的“春风行动”,共组织召开各类招聘会、见面会26 场,有1879家企业入场招聘,涵盖64个行业、9.4万余个岗位。我市还开通了329台“春风直通车”,免费接送来自农村的贫困劳动力,并对跨县市区外出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交通补助,驱动贫困户主动找“饭碗”。

岗位送到手、返程送到家、务工送到目的地。今年以来,全市人社部门共为67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提供“311”就业扶贫服务(每年至少推荐3次岗位、提供1次职业指导和1次免费培训信息),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5061人。

此外,我市人社、扶贫、林业、住建、水利、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发生态护林、乡村保洁、河道协管、水库看护、治安协管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零就业”的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目前已经兜底保障985人稳定就业。

这样的探索,不仅稳住了贫困群众的收入,更稳住了大家的心。

四定式培训+四单式就业

就业扶贫突出扶志 注重强能

就业扶贫难在“扶志”和“扶智”,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才是最好的帮扶,因而,要为贫困躯体植入“造血干细胞”,让贫困躯体活起来。

“之前,我们指导培训机构开办了厨师、母婴护理、叉车和挖掘机驾驶等利于外出务工的培训项目,后来,经过调研发现,有些贫困户不想离土,为此,通过整合调度各部门的培训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深受贫困户欢迎。”市人社局副局长刘志高称。

目前,我市已构建“四定式培训+四单式就业”模式,即开展贫困家庭“两后生”定点、定员、定向、定岗“四定”免费技能培训,并大力推行“输出有订单、计划到名单、培训列菜单、政府后结单”的“四单”培训就业模式,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不少贫困户近两年养虾尝到了甜头,今年养殖技术培训积极性高涨,新开设的稻蛙、稻虾共作培训项目,每一期50人的培训班还未结束,报名人数就排了好几个班。”云溪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邓银芳表示,在过去传统就业技能培训基础上,积极探索面向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各类菜单式培训项目,增加“稻+虾+蛙”培训后,参加培训的贫困户,每亩田收入在4000元的小龙虾养殖基础上,还可以再增加800元左右。

目前,云溪区、岳阳县、君山区等地大力推广新型水产养殖,充分发挥湖区优势,而平江县等地则利用山区特征释放林下经济生态效应,通过扶志领动、培训驱动、创业带动,全方位助力贫困户脱贫增收致富。

线上匹配+线下对接

数据清单架起快速就业“高速公路”

贫困户想就业,难以及时获取招聘用工和培训信息;企业想招人,却难以找到供求对称、人岗匹配的劳动力。简言之,这就是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具体表现。

就业信息不能“堵”在路上,就业扶贫不能“输”在路上!对此,我市大力推行“线上匹配+线下对接”,打造就业扶贫立体模式。

“我们正在持续加强人岗信息采集和动态管理,平均每天在线工作人员数超过100人,每月更新各类数据逾6000条。”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李鹏杰介绍,我市已精准建立“三个清单”,即通过就业扶贫信息平台录入比对、入户核实和电话回访,动态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失业情况,对有就业意愿而未就业的建立“任务清单”,对已就业的建立“稳岗清单”,在此基础上,分年度分地区制订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稳定岗位计划,明确各方职责,形成“责任清单”。

“现在的服务手段确实越来越快、越来越准!”近日,君山区钱粮湖镇居民唐秀莲在镇里的劳动保障服务站,通过就业扶贫信息系统匹配,只用了一个小时,就与岳阳众帮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用工合同。

“通过平台的人岗匹配功能,将成本高、组织难度大的现场招聘会搬到线上,降低招聘应聘成本,打造了‘天天有招聘,时时有岗位,人人可就业’的永不落幕线上招聘平台。”李鹏杰表示,市人社部门挑选了30家用工容量较大的家政公司送岗下乡,引导企业与重点乡镇达成劳务输送协议,搭建了“线上线下”同步的供需对接平台。

与此同时,我市还不断深化“点对点”“一对多”有组织劳务输出,主动邀请广东、江苏、湖北等地民营企业组团来岳,与北上广深海、长株潭、东莞、昆山、黄石等地达成劳务协作,加强与新金宝、蓝思科技、比亚迪等省内重点用工企业对接,并将贫困劳动力接到企业参观厂房、车间和生活环境。

“就业是改善民生之本、脱贫根本之计、稳固长效之策,要持之以恒抓好就业扶贫,确保实现贫困劳动力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助推我市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全国就业扶贫行动贡献岳阳经验!”市政协主席、市脱贫攻坚大会战指挥长徐新楚前不久在专题调研就业扶贫工作时,充分肯定就业扶贫成效,并提出了新的更高目标。

记者手记:

暑热未消,秋收将至。在岳阳这方热土上,一场以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的就业扶贫攻坚战打响了,正演绎着就业脱贫的生动故事。

小康路上,决不让一人掉队。市人社部门审时度势,高擎就业扶贫大旗,通过做好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劳务输出等就业服务,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能够就上业、就稳业、就好业,最终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为精准扶贫增添了“模板”和“样本”。

贫困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扶,就业扶贫犹如“强心针”和“催化剂”,正在让困难群众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获得幸福生活。



(编辑:刘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