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星空

星空下|探寻长乐
时间:2020-03-24 18:25:04 来源:岳阳日报特稿部

    

       □ 陈乐奇


  一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家乡长乐的文章,但要写的,太多,无从下笔。

  突然想起,10多年前,同北大中文系毕业的表弟的一次闲聊。表弟是长乐青狮村人,他说他们青狮村,巴掌大的地方,晚清民国时,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应有尽有。有坐地经营兼并土地而肥者,谓之地主;有走南闯北贩卖商品而强者,谓之富商;有诗书饱读通畅仕途而贵者,谓之达官;有留洋深造学贯中西而显者,谓之学者;有沙场报国马革裹尸而勇者,谓之壮士;有争强好胜斗勇使狠而横者,谓之恶人;有一生正气仗义疏财而豪者,谓之侠士;有吟诗作对知书达理而闻者,谓之乡绅;有吹拉弹唱多才多艺而名者,谓之艺人……当然,更多的是安土重迁勤俭守业的庄稼人,他们是“本份”人,是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晚清民国的这一幕,在青狮村,惊人地重现,简直“翻版”。表弟说,这是什么原因呢?一定有其必然性。他说,他想从社会学上解读一下他所说的“青狮村现象”。

  表弟是否对“青狮村现象”有过解读,我不知道,但他的想法却给我想写长乐打开了思路。

  散布于长乐的10多个自然村落中,“青狮村现象”绝对不是唯一,而相对于聚居在长乐镇核心区域即所谓街区的近1万居民而言,“青狮村现象”恐怕就显得更为突出了。


微信图片_20200324182132.jpg


  长乐镇是座千年古镇,早在公元528年,这里就是萧梁王朝岳州州址所在地。古时候,她与巴陵(现岳阳市),并称为湘东北两个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东面10多公里处有智峰山,南面临街处有汨罗江。智峰山,海拔近1000米,高接云天,像一桢淡蓝的长卷,横亘于太阳升起的地方。站在山巅,向东望去,群山绵绵起伏,不着边际,而向西俯瞰,长乐镇尽收眼底:西、北面,遍种密密麻麻的小山丘;南面,那条被誉为“蓝墨水上游”的汨罗江,由东而西,似一条蓝色飘带,将长乐镇与对岸的平江栗山区隔为两半,小山丘连成的弧线与汨罗江流经长乐的直线恰巧构成一个大字的“D”,“D”字是一块不大的平地,约8平方千米,显然是汨罗江的冲积“平原”。

  这是一块富饶的土地。春天,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到处是紫晶晶的草籽花;夏天,绿油油的稻苗儿、棉苗儿勃勃生长;秋天,满眼是黄澄澄的稻浪和绿色丛中绽开的白棉,似繁星点点;冬天,虽然有点萧杀,但常绿乔木的叶是绿的——小山丘的绿连成一片;汨罗江的水是蓝的,陂塘水库的水也是蓝的。绿色的山,蓝色的水,浅褐色的土地,装点着长乐的冬天,这是江南水乡特有的丰富。


  

  由于土地肥沃,水资源充沛和亚热带温润气候的优势,长乐镇虽然人口密度较大,人均耕地面积也就1亩多,但祖祖辈辈的长乐人却不曾有饥馑之忧,即使是“五风”之年,远乡不时传来因饥荒而死人的消息,但长乐这块土地极少有人饿死。

  小时候,正是人民公社时期,我常常见着一拨又一拨的河南人、安徽人在我屋场的各户挨门行乞,但不曾听说过有哪位长乐人远离故土,乞讨他乡。这是大自然对长乐人的恩典,是我们的祖先选择了长乐这块风水宝地,选择了长乐这块沃土作为原点。

  良好的农耕环境,铸就了长乐人安土重迁勤劳务实的品格。10多个血亲的自然村落,数千年来,就这样,在这块厚重的土地上男耕女织、精耕细作地生活着、繁衍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历史。这些村落的姓氏包括周、杨、陈、鲁、黄、胡、李、张、袁、游、徐、黎、何、王、郑、程……各姓有各姓的祠堂,各氏有各氏的族谱,各家有各家的祖训,即使是今天开放的社会,社会阶层流动频繁,宗族血亲,依然是长乐人抹不去的情结,不论他(或她)身处何方,故乡总是他的魂牵梦绕!

  长乐人的许多习俗固定不变,很难改变。他们尚古,好古,且孜孜不倦地承袭着。

  “初一的崽,初二的郎。”大年初一,儿孙晚辈们会遵循这一传统给先人们拜坟年,给长辈们问好请安;初二,是女婿们孝敬岳丈岳母的日子。正月十五玩故事、闹元宵,是长乐人的千年习俗,被誉为“最具汉民族特性的狂欢节”。春节、端午和中秋“三节”,是长乐人最温馨的节日——是长乐亲人们团聚的日子。长乐人的宴席传统也保留至今,宴席上最著名的“土八道”,据说源于春秋战国,在当今宴席食谱结构不断翻新的时尚中,长乐人的“土八道”始终不变,任人讥笑,就是“不思悔改”。严冬,农闲着,长乐人一直保持相互串门说古听古的传统。《封神演义》、《说唐》、《东周列国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书籍中的人物、故事,对于长乐人来说,即使大字不识的人,也都耳熟能详。通常,柴火炉旁,三五人围坐,一壶老酒,几碟花生米,半斤牛肉,数段书传,一代又一代长乐人不断重复着古书中的古老记忆。


微信图片_20200324180814.jpg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乐的丧葬文化,有一项特定内容。夜阑人静时,孝家往往要请来夜歌师帮孝家守灵。一般的情况是,停柩的屋子里,若干夜歌师围坐着,一面大鼓,一根鼓棍,起始的某位歌师仰头一声:“大鼓一面呃,鼓棍一根哦,我如今到此唉,只为吊丧!”接下来,歌师们便三皇五帝到如今地遍数逝者的生平懿德,甚至连小时候不尿床也算上,这算是规定动作。再接下来便是自由发挥了,叫盘古或论道。比如,姜子牙多大岁数时娶的老婆?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过的是哪五关?斩的是哪六将?宋江怒杀阎婆惜是怎么会事……寂静的夜空,悠长而悲怆的夜歌声,伴着声声鼓响,有如发自远古的悲鸣,似乎在向死者和生者诉说人世间的沧桑,又好像在向死者和生者解读那个千古哲学命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要到哪里去?

  这是长乐人的保守和厚重。但如果你仅仅这样理解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三

  作为曾经的古州州址所在地和曾经的湘东北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在古代交通格局中,长乐镇绝非闭塞之处。

  如果说智峰山是长乐的脊梁,那么,汨罗江就是长乐的血脉。这条发端于江西修水的江水,由东向西,一路蜿蜒曲折、跌跌撞撞冲出平江山区后,进入开阔的平地和丘陵地段的第一站便是长乐。溯汨罗江向东50公里是三省通衢的平江城,顺汨罗江向西40公里到营田,从这里入洞庭湖,扬帆而进,直达巴陵、汉口,顺长江东下,抵九江、南京、上海。而陆路,一马平川,向南,经新市、铜盆、板仓、青山铺、开福,约82公里,直达长沙;向北,经三江、关王、百祥、新墙,约70公里,直通巴陵。这两条水、陆交通线,是长乐人通向外面世界的主要路径,也是外乡人迁居长乐的必由线路。祖祖辈辈那些不甘于束缚于土地的长乐人,通过这两条交通线路,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而那些迁居到长乐的外乡人,无疑,他们也就成为固守土地的长乐人了解外面世界的参照。

  小时候,我最羡慕的是长乐街上吃商品粮的居民。这些居民,除国家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外,百分之八十是若干代前即从外地迁来长乐的生意人、手艺人和小业主,他们中,有铁匠、铜匠、伞匠、秤匠、补锅匠……有药店老板、布店老板、鞋店老板、杂货店老板、钱庄老板、馄饨店老板、食品店老板、酒坊老板……也还有几个经营规模不大的皮鞋厂老板、面粉厂老板、金属制品厂老板。这些人及其家属在工商业改造中悉数转为商品粮户籍。他们与国家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样,用不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甚至用不着为柴火问题而爬智峰山翻山越岭肩挑步担地辛劳。粮、油、煤、布,主要生活物资,均由国家定量供应。很明显,商品粮居民,个个肌肤白静,着装打扮也有别于乡下人,乡下人称他们为“干脚趾甲”。在我幼年的记忆中,商品粮居民,是长乐人时尚的风向标。大城市流行什么,长乐镇街上的居民必定流行什么。譬如,海魄衫、回力鞋、竹筒裤、喇叭裤、的确良什么的,那是长乐街上一时段一时段的时尚风景,而水泵厂、机械厂的工人,十几人、几十人同一时段踩着崭新的自行车潇潇洒洒上下班的景象,更是被乡下人羡慕地称之为“威风武工队”。

  长乐人对外面的世界是了解和向往的。


  四

  外乡移民不只是聚居在长乐镇的街区,也有不少杂居于10多个自然村落,称之为“杂姓”,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各自然村落的宗亲血液,同时也丰富着各自然村落的文化。而集居在街区的外乡人带来的工商文明更是对自然村落的自然经济产生不小的冲击。

  很早的时候起,长乐人就开始将自己生产的粮食、棉花、蔬菜、牲猪、布匹、木材、药材……甚至家庭手工业产品,拿到街区集市上变卖成货币,并以此购买不能自给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即使是“割资产阶级尾巴”的年代,各村落也少不了有人暗地里铤而走险,多渠道地贩进一些乡民紧缺的商品,从中获得微薄的利润。我屋场里有位大伯,那年月,屋场里的家户,什么物资紧缺,他就想办法从别处贩来什么。比如家户纺纱用的钢针,织布用的梭子,热门经济作物中的苹薯、白薯种子,抽烟敬神用的香棍等等。而回龙门码头附近的何爹,他一生一世只做一样生意——贩黄豆。每年夏末,黄豆收获的季节,汨罗江水位不深不浅,正是水运的最佳时节,这时,他会雇上三五艘货船,顺汨罗江西进,入洞庭,达湖北,从湖北满载黄豆而归,后来,他有了固定的货主,货主依然走水路送货上门。豆制品是长乐人日常食品消费中的大宗,何爹因为进货相对便宜,因此获利也就不在话下。

  有商品意识和生意门道的长乐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长乐人固守的仍然是“一亩三分地”。“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最苦最累的是两件活,一是抢收早稻抢插睌稻,谓之“双抢”,酷暑天,烈日炎炎,纯手工劳作,纯肩挑步担,劬劳之苦,可想而知!二是冬日农闲,为解决柴火问题,几乎整个季节,长乐人差不多不间天的要前往十多公里远的智峰上捡柴。常常,天刚蒙蒙亮,一队队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像电影镜头中深入敌占区的游击队,他们穿双草鞋,扛根扦担,扦担上吊一个布袋包好的饭包,踏着薄冰覆盖的小路,从各自的村落出发,前往智峰山,翻山越岭,下到有干柴可捡的山坳,太阳落山时分,迎着落日的斜辉,一队队人马,挑着沉重的柴火担子,才络绎不绝陆续返回。

  生活和生存的重压,锤炼着一代又一代长乐人吃苦耐劳、顽强奋进的坚毅品格,也隐隐约约地增进着长乐人不甘屈从于命运、时刻准备着改变命运的精神动力。


  五

  优越的农耕环境,丰厚的古文化传承,便利的水陆交通,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格局,铸就了长乐人既封闭保守,又坚毅顽强、勇于抗争,同时也不失豪迈开拓的个性。

  历史上,长乐到底出过些哪些名人或者出过哪些传奇人物?没有人统计,也无从统计。我所知道的是,隋末,有支地方割据武装,为头的叫萧铣,西梁皇室后裔,他起兵反隋的地点就在岳州,当时岳州的州址在长乐,史载,当时是岳州人建议萧铣起兵反隋的。萧铣的政权,鼎盛时,拥兵40万,是李唐主国后灭掉的最后一个地方割据政权。长乐人应该较多地参与过萧铣的反隋义举。南宋时,武陵人钟相、杨么发动农民起义,其活动范围在洞庭湖一带,长乐肯定有钟相、杨么起义军的活动足迹,因为距长乐10多公里处的八景洞,有钟、杨二人安扎过的营寨遗迹。长乐人也应该参与过钟相、杨么的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听老一辈讲,我们的祖辈,有人参加过太平军,也有人参加过湘军,嘴上游便有位湘军士兵,他在湘军追剿太平军的战斗中,因最先发现并报告敌情而立功。大革命时期,长乐一带的农民运动,有声有色,还出了一个名满湘东北的农协会会长,叫王声庆,据说此人身材魁梧,大革命失败后,他被反动派捕获,开膛破肚,心、肝给反动派爆炒辣椒下了酒。我的爷爷均光爹当时也参加过农民自卫军,他所在的队伍开进平江,协助过叶挺独立团攻打平江城。抗战时期,长乐是湖南继巴陵沦陷后的第二个沦陷区。长期驻守长乐的除一大队伪兵外,还有一小队日军,共16人。至日本投降,这16个日本兵,最终绝大多数没能走出长乐。最先被长乐人打死的叫小林俊二,19岁,北海道渔民的儿子。一日,他同他的小分队出虎形山炮楼到乡下“打耙”(是打耙,不是打靶,抢生活物质的意思),这小子可能是犯二,执意要捉一只逃命的鸭子,掉队半里地,被当地乡民摁在水圳里石块砸死,蔸里搜出家书一封,遂知人名、年龄、出生地。第二、三个死的,也是虎形山炮楼的鬼子。他们第二天下乡替小林俊二报仇,结果中了长乐民间抗日武装“七大队”的埋伏,二死一伤。第四、五个死的是1944年的溽暑天,几个日本兵在回龙门码头附近的河里洗澡,被“七大队”的乱枪给打死两个。第六个死的是日本投降的那一年春夏之际,日军给养供不上,一炮楼里的一日兵实在饿得荒,又知道长乐人的厉害,不敢出炮楼到乡下抢劫,便在炮楼附近找菌子煮着吃,结果吃了毒菌,自己把自己毒死了。剩下的10人,缴械投降的那一日,列队开往巴陵,黄昏时段,路经长乐西边小山冲,被冲里的乡民围攻,数人被乱砖砸死。至今,西边山冲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有座杂草丛生的坟,偶尔还会有日本人来祭拜。

  抗争是长乐人的勇武,耕读是长乐人的本份。每一个长乐自然村的家族都有一套大同小异的“族规”或宗族成员发展整体“蓝图”。谁家的孩子品行好,又是练武的料,族人合力送他练武,谁家的孩子聪慧好学,是读书的料,族人合力送他读书,谁家的孩子有经商头脑,族人凑钱帮他异地发展。但所有的“族规”和“蓝图”中,着眼最多的,是族人的安份守业和生存生活技能考虑。家族成员中,礼仪孝道、遵规守矩、勤于本业、或者能写会算,往往是第一位的。各式手艺活,在家族中也有传承,每个家族中,都不乏木、篾、泥、瓦等能工巧匠,甚至不乏私塾先生和中草药郎中。

  在送读和创业经商方面,有两个家族不能不提。一个是青狮村的黄姓家族,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这个家族就有重视读书的传统,晚清民国时期,从黄姓家族中走出来的学者文人多达数十人,其中有十多人定居海外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从黄姓家族中走出去的大学生数、留洋生数,据统计,在长乐也名列前矛。另一个是佑圣村的周姓家族,晚清民国时期,周姓所在的周家嘴因经商或创办实业而发财致富的户数,几近长乐的一半。我对门黄凤仙老师的爱人周迈辉女士的祖辈便是周家嘴的富裕大户。一日,同迈辉女士的父亲交谈,他说:我家有经商创业的基因,我家迈辉姑娘继承了这个基因。迈辉女士2006年还只是一学校食堂的临时工,月薪也就三、四百。就是这一年,她突发奇想,自筹资金,自主创业,短短10多年,她现在已是身价近1亿的不大不小的老板了。


  

  历史和人类个体的命运有时是难以捉摸的。

  就如上世纪70年代末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有机会考上大学一样,我的同龄的长乐人或者稍长我几岁、十几岁的长乐人,他们昨天还挑着大粪在田头地里浇灌庄稼,或者穿着草鞋,踏着薄冰在智峰山的山山坳坳中艰难跋涉,今天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光鲜的企业家、商人、大学生或者国家工作人员和部队军官。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绝对是长乐人人性大暴发、能量大释放的年代。不甘囿于故土的长乐人,迎来了他们企盼已久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兵、升学、经商、创业……异彩纷呈。

  这,一方面是缘于政策的松绑,劳动生产力的大解放,人们有了更多的个性自由;另一方面,不能不提到长乐原有的一个公社企业,它的原名叫“长乐公社第一机械厂”,外乡人帮长乐办起的。

  历史上,这个厂曾经生产过保险柜等安防产品。

  恰逢改革开放初期,国内财税、金融、档案、公安、司法等事业快速发展,当时社会治安案件直线上升,各单位安防设备奇缺,需求量巨大;而此时国家正大力提倡发展乡镇企业,于是,一机械厂在更名为“长乐镇第一机械厂”后,迅速抓住机遇,瞄准市场,调整生产,恢复了原来曾经生产过的保险柜等系列安防产品。一时间,订单雪片飞来,工厂日夜轮班,应接不暇,着实大大红火了一把,大大赚上了一把。

  这是长乐人最能近距离感受到的工业利润的刺激和震撼!

  短短几年,先是十几家,后是几十家,保险柜私营企业,在长乐这块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

  陈跃进,一个不甘屈服于命运而又善于开动脑筋大胆奇想的55后,他曾经同我说:“我在队上种田时,老在想,我们怎么就这么蠢呢?通往田间的路,明明可以修成一条能过板车的阔道,可我们总要把他弄成一条阡陌小道,蠢得不知道使用板车拖运谷子,而是非要肩挑步担,把自己累个半死……”80年代初,他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四处筹资,白手起家,办起了长乐第一个私营保险柜厂,他的企业,秉承“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理念,越做越红火。三十多年来,他的“银宝”牌系列产品,在长乐众多安防设备厂的产品中,一直是名优品牌之一。

  在长乐系列安防设备企业中,有个人物,不能不提,他叫黄如松,曾经是青狮大队的书记,公社改镇后,镇政府调他任一机械厂厂长,时间大概是1985年。那时候,长乐所有安防设备厂的安全锁具均来自于浙江商人的供应,浙江人的许多经营理念源自日本。黄如松上任后,受浙江商人引进的日本企业经营理念的启示,在一机械厂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基本模式是:1.供销员的销售额,厂方按一定比例提成业务费和奖金给供销员照旧不变;2.供销员销售产品的运输费,300公里内由厂方负责,超出300公里由供销员本人自负;3.厂方只认出厂价格的货款回笼到位,超出厂价的差价,那怕是天价,悉归供销员所得,比如,一张金库门,出厂价是30000元,供销员能销售出30万的好价,差价的27万元利润全部归属供销员;4.安装和服务保修,厂方有专人派出,费用由厂方负责;5.只要是合法公民,遵守厂方规章,人人可以直接批准为供销员,并配发供销员证件和相关厂方产品销售资料。

  黄如松的这项改革施行后,不少供销员斩获“暴利”,而厂方的生产也如火如荼。各私营厂家无例外的纷纷效仿这一模式。整个八、九十年代,一个蔚为壮观的奇景在长乐出现了——没有人精确统计,但至少应该有上1000数的长乐人趋之若鹜地加入进了安防设备产品的供销大军。

  “凡是麻雀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的足迹”,这句形容明清时期晋商的句子,用来形容八、九十年代长乐的供销员,一点也不为过。这些人中,有我的亲戚、熟人、同学,他们每人都有着各自既不相同但又似乎近似的传奇故事,全国各地,包括内蒙、新疆、西藏、云南、贵州、黑龙江,甚至东南亚,都有他们的足迹。他们中绝大多数是长乐农民,然而他们却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走进外面的世界,洞开长乐人视野的伟大的开拓者,他们的辛劳带来了长乐乡镇企业和相关的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这批人掘来的第一桶金,第一次改变了封闭数十年的长乐的镇容镇貌和村容村貌——第一批土楼房在长乐拔地而起,第一批大哥大铃声在长乐悦耳响起,第一批崭新的摩托车和小汽车在长乐穿梭飞驰……新潮和时尚,不再是大城市的专利,多元消费、讲排场、比阔气、论攀比、好豪赌、结交权贵、热心公益、附庸风雅……这些看似矛盾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东西,渐渐地颠覆了长乐人固有的传统价值观,于是,长乐的经济被迅速拉动,昔日略显萧条的长乐街商业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也于是,停息了近三十年的长乐传统民俗艺术——长乐故事会,也就有经济条件恢复、发展和大放异彩了。


  

  每年的正月十五和前后两天,长乐街,这个聚居人口不足1万的小集镇,竟然能魔幻般地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超过十万之众的游客前来观光、参与狂欢,吸引近百家国内新闻媒体包括央视前来摄影、摄像、采访、报道,这绝对是个奇观!

  到底是什么“奇葩”具有如此大的魔力呢?原来是名扬海内外的长乐民俗艺术活动——长乐故事会的举办。

  这几日,绝对是长乐人的狂欢日。

  上市街和下市街轮番着推出一台台一个个精美绝伦的“故事”,相互间展开大比拼。通常是晚上,震天的锣鼓声和长号、唢呐声响起处,一群群高举着彩旗的人们簇拥着一台台一个个精美的“故事”,从古麻石街的北端或者南端闪亮登场。这时候,前来观光的人群不约而同地兴奋起来:“出故事啦!出故事啦!”人们寻声涌去,然后,伴随着锣号声和“故事”长龙的行进方向,观看故事的人流缓缓地移动,无数部手机“卡嚓卡嚓”响个不停,整个街区,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一座小镇,两三条小街,超十万观众,彩旗高扬,华灯璀璨,人声鼎沸,场面何等的壮观!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未必就能看出故事的门道。比如,“双锤会”、“兰桥会”、长板坡、“申公豹与姜子牙斗法”、“蔡昆山耕田”、“八百秋”什么的,尤其是上市街上出过什么故事,而下市街又以何个故事压着上市街、比赢上市街?或者反之。观众们更是一头雾水。但人们重要的是参与,是感受或者享受这份节日的喜庆——这,已经足够了。

  确实,长乐故事,无论是地故事、地抬故事,还是高彩故事、高跷故事,均以汉民族历史、传说人物和故事为素材,突出的是人物故事的画面镜头,通过人物、脸谱、古装道具的完美结合,配以会旗、彩旗、横竖牌匾、彩灯、喧天锣鼓、长号唢呐,再辅之以玩龙舞狮、彩莲船、腰鼓表演,场面热烈喜庆;加之,所展示的故事,集惊、奇、险、巧于一体,融表演、彩绘、历史、地理、风俗、民情、文学、教化、时代精神于一炉,因此,被民俗学家称之为“典型而又神秘的汉民族行为艺术”,它是“汉民族精神趋求和心理释放的一种智慧和艺术的表达”。观看故事的主体是汉人,不管他们懂或者不懂,他们对于自己民族的这一行为艺术形式,喜爱是自然而然的。


微信图片_20200324182251.jpg


  故事会这一民俗艺术,在汉民族圈中曾经普通存在,但为什么在有的地方消失了,或者在有的地方虽然存在着,但知名度和影响力却相当有限,而在长乐,却能很好的传承,能做出声势、做出精采,做出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首先恐怕与长乐特有的古文化传承传统有关。前面讲过,长乐人尚古、好古,喜欢说书听书,即使是丧葬文化中的夜歌,主打的依然是盘古论道。当书本中抽象的历史人物故事,通过具象的“故事”形式鲜活生动地表达出来时,长乐人对故事会的喜爱和自觉传承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应当与经济实力有关。制作一台故事,时间、人力、劳顿不说,单就费用,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年年更新,都是长乐人自掏腰包,自发自愿,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传承也是不可能的。生于长乐,长于长乐的我,二十岁以前不曾见过长乐故事,只是听父辈们说起过,抗战胜利那一年,长乐街举行过大型故事表演,以庆祝抗战胜利,以后三十多年,长乐故事基本停息。长乐故事起源于隋唐时期闹花灯,据说,兴盛期在明清。但长乐故事真正春天的到来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时,改革开放,长乐的经济,活力十足,于是乎,长乐故事便有了一定的经济支撑,因此也就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了。

  第三,与精明的街区生意人的运作有关。春节、上元,是中国人消费的黄金档。稍有商业头脑的人都会想到要以某种方式招揽顾客。而故事会恰恰是招揽顾客、赢得商机的绝佳方式,因此,对于玩故事,街区的生意人是乐而为之的。

  第四,与故事会的运行机制有关。长乐故事会,历史以来,就有一个很好的运行机制,那就是“比”——上市街与下市街大比拼,看谁的故事更惊、更奇、更险、更巧、更高(相对高跷故事而言),谁的故事更富于文化内涵,在文化上更具有压倒优势。常常两不服输,非得见个高低不可,甚至相互邀来同盟军,北边的几个自然村落的姓氏家族站队上市街,南边的几个自然村落的姓氏家族站队下市街,时不常的还发生一点小小的纠纷。也就是在这种大比拼中,长乐故事,制作越来越精采,内容越来越丰富,体系越来越完整。

  当然,长乐故事大比拼中内化出来的一种敢于拼博、不服输的性格和精神,也就成了长乐人最突出的性格和精神。


  

  一个小小的乡镇,能够拥有一张“国字号”——或者哪怕一张“省字号”的地域“名片”,已经了不起了。但长乐的“名片”却足够多,并且多为“国字号”。除前面提到的保险柜和国家级“非遗”故事会外,长乐甜酒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长乐同时还是国家级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楹联文化之乡”和“中华诗词之乡”……不仅如此,长乐还拥有许多“地标”式的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回龙门、麻石街、郑家大院、张家大院、二岳寺、望京台、望京桥、大灵寺、福果寺、都总祠、龙王潭、百亩荷塘、国家滑翔训练体验基地……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财富,是长乐人的骄傲,也是长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


微信图片_20200324182711.jpg

  长乐人是懂得利用优势、懂得深挖潜力的。近十多年来,长乐的古镇建设和特色打造初具规模、初显气象。回龙门、麻石街修旧如旧;沿江风光带业已竣工;故事文化产业园初步完工;滑翔基地加快建设;大灵寺庙宇巍峨,香火旺盛;故事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做越大;甜酒生产步入规模化、产业化轨道;安防设备系列产品,名优品牌越来越多,销路越来越宽;街区大街小巷的路面全部“白”改“黑”;“美丽乡村”建设在各村一年一个变化地推进……

  长乐的天更蓝,长乐的山更青,长乐的水更绿,长乐路更宽,长乐的楼群越来越多、越来越气派,长乐的乡村越来越秀美、越来越宜居……当然,长乐的人也越来越时尚、越来越文气、越来越豪迈、越来越自信。

  你可能不相信,长乐这个人口不过3万多、面积不过57平方千米的小地方,每个村都有一到两个标准的灯光篮球场,每个村都有设施完备的健身场所,每个村都有广场舞、健美操活动中心。一年一度的村级篮球赛,乒乓球赛,广场舞、健美操、卡拉OK、诗联书画、太极拳、马拉松比赛也如期举办。长乐人的精神气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风貌。

  随便在长乐转一转,不经意间,你偶尔遇上一个长乐人,那怕他(或她)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地地道道的土农民,你可千万别小觑哦!他(或她),说不定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小土豪”,抑或是太极高手,或者是诗联书画高人。

  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和人文氛围,铸就了长乐人特有的精神品质。当历史的年轮转入改革开放的年代,转进21世纪,长乐人的潜能释放,前所未有,因此,长乐奇迹不断创造出来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少年时,清晨,伴随着第一声鸡鸣,我常常站在村前的那口老井的井台上,将第一桶泉水吊起,抬眼东望,一轮红彤彤的朝日,从智峰山山巅冉冉升起,这是家乡的朝阳;黄昏,依着家门,西望荷锄晚归的父亲,落山的太阳,染红着西边的半天云朵,这是家乡的夕照。而夏日的夜晚,坐在晒谷坪上纳凉,仰望满空的星斗,数着星星,询问哪个是牵牛星?哪个是织女星?哪个是启明星?这神秘的星空,是家乡的星空;或者,跑去回龙门码头的江中,或仰卧江心,或坐于小船,看明月高挂,江水映月,明月装饰着汨罗江,装饰着长乐,装饰着我的梦,这是故乡的月亮啊!

  太阳,依照是从前的太阳,星空,依照是从前的星空,月亮,依照是从前的月亮,

  然而,老井吊水,荷锄晚归,小船悠悠却已成了远去的记忆——长乐翻开了更新的篇章。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