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热搜 >今日APP重磅 >岳阳

杨林村,新事多,穷窝窝变金窝窝
时间:2020-09-11 16:24:52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穷窝窝变金窝窝

——平江县龙门镇杨林村脱贫攻坚纪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亚平 见习记者 周磊 通讯员 吴相前

秋风带来的,除了丰收,还有一件件愉悦人心的大喜事。2020年仲秋时节,一个消息在平江县龙门镇杨林村传开了: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熊璋辉送吴瑭茜到平江一中报到了!

大山里的孩子,很少能考上平江一中。今年杨林村考上平江一中的,除了吴瑭茜,还有姜睿姿。杨林村下了个“双黄蛋”!

村民们交口称赞:“扶贫队长倾情帮,山窝窝飞出金凤凰。”

上篇:柳暗花明又一村

杨林村四面都是山,是个山窝窝;山上尽是红砂岩,是个穷窝窝。全村14个村民小组,288户、1282人;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1017亩,其中水田941亩。年轻人都往外跑,留在村里的村民只能守着几亩薄地过日子。2016年,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3000元,被列为市级贫困村。

2016年底,岳阳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决定,由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长赵岳平联点帮扶;市农业农村局、市中心血站、市洞庭湖大桥养护中心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工作队驻村帮扶。

次年4月6日,乍暖还寒。7时许,赵岳平,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委主任委员曾君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志诚、市中心血站站长方奎明、洞庭湖大桥养护中心主任李华云等人从岳阳市启程,走国道,转县道,穿乡道,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到达杨林村。

城里难知山里苦,男儿到此泪沾巾。除去长12公里、宽3.5米的主干道已硬化,其余都是泥沙路,坑坑洼洼;有的村民房子破烂不堪,有的村民甚至没有房子,寄居在别人家,村部的几间老房子也是透风漏雨;村民们有的打牌上瘾,有的沉迷“买码”,还有几位信访“专业户”……

尽管来之前大家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所见之景仍是触目惊心。一边看,一边问,一边记,分组调研走访一直持续到14时许。匆匆忙忙吃过午饭,众人又往会议室赶。

会议室内,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缩手缩脚,表情僵硬。时任龙门镇党委书记谭晓峰连忙打圆场:“山里人没见过这么多大领导,有点紧张。”

“今天的会议,是查‘账’会、算‘账’会、认‘账’会!”未等大家落座,赵岳平就直奔主题,“要把致贫的主要原因查清楚,把精准扶贫要抓的大事要事以及资金额度算清楚,把落实各项任务的责任分清楚。”

孙志诚说:“市农业农村局是队长单位,一定履职尽责,统筹协调,确保杨林村按时脱贫,按时实现全面小康,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我们立即组织班子成员结对帮扶一批建档立卡户,解燃眉之急;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农户提高产量质量,增加生产收入;谋划特色产业,扩大生产规模,让村民早日端上‘金饭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辉紧接着表态。

曾君华、方奎明、李华云等围绕改善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发展黑山羊、土鸡等特色养殖业,推进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光伏发电、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等建言献策。大家言真情切,会议室里热情似火。在座的村干部、村民代表们也争先恐后参与到讨论之中。

很快,一份“任务清单”列了出来:硬化组级公路9条、13.8公里,拓宽村道5.7公里,改造危桥2座;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全村288户全覆盖;加固万方山塘3口、中型山塘25处、堰坝4处,硬化排渠160米、灌渠3500米;建设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一个,安置无房户10户,改造危房25户、修缮加固6户;扩建村级服务平台及文化广场,建设光伏发电、农机合作社、黑山羊养殖基地;培育种养大户,促进规模经营……

工作队队员当场初初算了一下,所需资金超过了1000万元。

听到这个数字,热闹的会场顿时鸦雀无声。想到村里集体经济收入是个“零蛋”,前些年修村主干道还欠着50万元工程款,村干部、村民代表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

见此情景,赵岳平坚定有力地说:“政府项目资金可以解决一部分;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种养大户,是农业农村局的拿手好戏;其它后盾单位也有各自优势。我表个态,一定全力做好大型项目、大额资金的协调工作,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整合各方资源,我一定能够跳起来摘到桃子!”

这一席话,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各后盾单位当场认领了工作任务。

会议结束,天色渐暗。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们的眼里,开始冒出希望之光。

中篇:一枝一叶总关情

“熊爷爷长得人高马大,这可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是当过兵的人呢!”这是留守儿童吴瑭荣在一篇作文里对工作队队长熊璋辉的描写。

无巧不成书。工作队另外两名队员——岳阳市中心血站干部沈忱、洞庭湖大桥养护中心干部任侃伟竟也是退伍军人。

“脱下军装,仍然是兵!首战用我,用我必胜!”3位退伍军人组成的工作队,气势如虹。当时,熊璋辉50多岁,任侃伟40多岁,沈忱20多岁。老中青“三结合”,战力自然不凡。

任侃伟最挂心的是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问题。他指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姜党辉养殖黑山羊,并协调解决黑山羊和土鸡苗。2018年,姜党辉家年收入18393元,成功脱贫摘帽;2019年年收入近3万元,走上了稳定的致富路。

2020年4月30日,任侃伟在帮助村民检修养殖棚时,不慎摔伤。村民们牵肠挂肚,电话、信息不断。任侃伟深受感动:“可以扔掉拐杖的那一天,就是我重返前线的日子!”

其实,帮扶工作队刚进村时,并不被村民们看好。首次进村,已到午饭时辰,村支部书记黄向荣把队员们领到了家里“接风洗尘”。

一位见过“世面”的上访户对几位看热闹的村民说:“等着瞧吧,吃饱喝足,上车开溜。”

然而,午饭后队员们没有走,而是去了破旧的村部,开始走访村民。

那位上访户继续给工作队“算八字”:“白天村里晃一晃,晚上回城住宾馆。”

没有想到,晚饭后村支部书记黄向荣把队员们带到了村民姜文龙家,开始从车里卸行李,租住了下来。自带锅碗瓢盆,自备柴米油盐,自己动手做饭。这个消息很快传开,那位上访户不吱声了。

军人重视装备,工作队的交通工具很是齐全——

沈忱的私家车是往返岳阳市和杨林村的首选;

为了方便逐家逐户上门拜访,熊璋辉和任侃伟各自买了一辆自行车;

当时村里路况差,家家户户走访完后,自行车已经是“除了铃铛不响,其它部位都响”。由于一些农户需要提供种养技术服务,还有几位留守儿童上学需要接送,熊璋辉又购买了一台摩托车。

城里来的干部,骑自行车走村串户,骑摩托车热心服务,村民们深受感动,很快和他们熟络起来。

“杨林村,新事多,城里干部自带锅。逐户登门问饱暖,骑了单车骑摩托。”杨林村出过“赞土地”的民间艺人,如今年纪大的村民还能编几句。大家你拼我凑,为工作队写起了顺口溜。

“杨林村,新事多,蜜月旅行到‘山窝’。情深不嫌居食陋,城里娃娃来‘出窝’。”这首顺口溜,是村里人给队员沈忱编的。

2017年3月,沈忱被派驻杨林村时,已经在筹备婚事了。接到驻村扶贫任务后,他对女友曾翠说:“现在村里工作很忙,等打开局面、稳住阵地,我们就结婚。”

曾翠是岳阳市甲壳虫艺术学校的美术老师,对沈忱的话,她不仅一口答应,还玩笑道:“你放心冲锋陷阵,我这后方稳稳当当!”

沈忱“啪”地立正,敬了一个军礼。俏皮的曾翠还礼后,又扬起娇脸,索要了一个轻吻。

然而,沈忱下村后一忙就是几个月。村里通讯信号不好,独自一人准备婚事的曾翠有好几次联系不上沈忱,以为出了意外,急得找单位领导打听消息。得知是由于山高路远、信号不好,她心里一块石头才落地。后来,曾翠也慢慢适应了男友的偶尔“失联”。

不知怎的,沈忱因驻村扶贫而推迟婚期的事在村内传开了。农村人最看重年轻人的婚事,一些村民多次找到工作队和村支两委,要求给沈忱放结婚假。

2018年11月下旬,工作队决定给沈忱放假10天,回岳阳结婚。当时,沈忱28岁。

村中相识久,老幼皆有情。得知沈忱要结婚了,姜佳玉、姜刚强、张湘林等村民多次打探沈忱婚礼的时间、地点,要去喝喜酒,结果毫无所获。

婚礼定在11月26日。沈忱在村里忙到24日晚上,才一个人悄悄离开杨林村,回到了岳阳。

没想到,11月27日,临近中午,沈忱又驾车回到了杨林村。随车而来的,还有他的新婚妻子曾翠。众人都大吃一惊。按照当地习俗,婚后第二天是“回门”的日子,新娘子是要回娘家的。

原来,尽管已经批假10天,但临近年底,许多工作脱不了手,沈忱根本无心休假。婚礼当晚,夜深人静。沈忱试探着对曾翠说:“蜜月旅行是不可能了,不如邀请你到我工作的杨林村走走看看?”

娇羞的曾翠愣了一下,望着自己心爱的男人那忐忑的表情和恳切的目光,点了点头。

说走就走!第二天一早,沈忱、曾翠便带着几大包喜糖,直奔杨林村,开始了特殊的蜜月旅行。

沈忱要逐家逐户发喜糖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大家赶着准备热茶、糕点,以最隆重的仪式迎接新郎新娘。

依依田家叟,处处相逢迎。拜完一家,这家人就跟着沈忱、曾翠前往下一家。人数慢慢增多,像是送亲,又像是迎亲。还有人喊起了口号:“新娘新娘!快生胖胖!”

曾翠哪里见过这种阵仗,感动的泪水止不住得流,只得拿个小镜子不停地照脸,看形象是否完好。

沈忱逗她:“不用照啦!梵高在你脸上做了最美的画。”

那天,曾翠哭了笑、笑了哭,自我解嘲道:“原来泪水有点咸,也有点甜。”

第二年,曾翠果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沈忱工作忙,没有陪她坐月子。满月后的第一天,曾翠就带着娃娃来到了杨林村。村民们按照孩子“出窝”的礼仪,迎接母子俩,又是一段佳话。

队长熊璋辉,兼任了几位学生的“家长”。

村里留守儿童多,学校要开家长会,孩子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去不了;班级要建家长群,孩子父母隔得远,进了群也是白搭。

熊璋辉年近花甲,老眼昏花,玩手机已有点力不从心。但为了孩子,他进了3个班级微信群,给3个孩子当起了“家长”。在作文里把他描写为“人高马大”的吴瑭荣,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两个,一个是今年考上了平江一中的吴瑭茜;一个叫余涵玉,读初三了。

余涵玉的父母和姐姐都在外打工,打工地经常变动,很难长期固定。余涵玉无法随亲就读,只能留在老家读书。

为了方便照顾涵玉,熊璋辉跟爱人李玲打起了商量:“老婆子,你在岳阳没有什么事,到我这里来吧!”

李玲是岳阳市农机公司的退休干部,自然也有农业情怀。想着自己去可以照顾老公,就答应了,她打趣道:“我是工作队里没有编制的4号队员!”

老两口住到了涵玉家里,涵玉高兴极了。在作文里,涵玉这样描写熊伯伯:“他,黝黑的皮肤一看就是长年在外风吹日晒的结果。”“很多时候忙到半夜,第二天还是会以最好的面貌面对大家。”

熊璋辉的儿子熊思在黑龙江大学毕业后,在长沙成家立业。他十分支持父亲的工作,还当起了村里留守儿童的“课外辅导员”。儿媳彭程开玩笑地说:“结婚前登门认亲,熊思把我带到了杨林村。我还以为公公婆婆是农民呢!”

彭程现在也爱上了杨林村,每次看望公公婆婆,都是直奔杨林村。夫妻俩都成了“课外辅导员”。

熊璋辉现在最忙的身份是技术员。他买摩托车,也是为了能第一时间给村里的种养大户提供技术服务。

事情的起因,是村民姜继生家的一只“高龄孕鸡”。

一天,熊璋辉接到姜继生的电话:“熊队长,我家一只老母鸡死了,快帮我看看啊!”

来到姜家,剖开母鸡。母鸡卵巢周边结满黄油,包裹着一颗已经变黑的鸡蛋。

姜继生说:“这鸡要是不死,会下个松花皮蛋。”话中有些戏谑,有些无奈,满是惋惜。

得知这只鸡已经养了4年,而且一直是用稻谷喂养,熊璋辉哭笑不得:“鸡的寿命一般也就六、七年,这只鸡已经进入中老年了。高龄孕‘鸡’,产蛋肯定出问题啊!还有,你算过经济账吗?一只鸡喂了4年稻谷,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人工?你卖鸡蛋,又得了几个钱?”

姜继生如梦初醒,捶头拍腿,十分懊丧:“要是早知道这些就好了!”

熊璋辉这才了解到,村里喂鸡,基本上是用稻谷,成本高;发了病,就喂人用抗生素,不仅难对症,还会有残留。且喂养时间过长,产蛋率下降,鸡的品质也下降,算起帐来,很不划算。

“熊队长,你给我们当老师吧!”姜继生恳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姜继生的话提醒了熊璋辉,于是他编写了《0-8周龄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散养鸡养殖及疾病防控介绍》等技术资料,免费向养殖户发放。还搭起了鸡舍,利用鸡贩子剩下的42只淘汰鸡,搞起了示范养殖。

一位常跟鸡贩子打交道的村民说:“老熊,孙立兵说你的鸡养不活,有几只可能有病。”

邻居早婆婆马上支招:“老熊,去给你的鸡买点人恰的阿莫西林,一只喂两片。”

“大家莫急,照着资料养,肯定没问题!”熊璋辉却信心满满。

果然,42只淘汰鸡,不仅没有病死一只,还有几只鸡下起了蛋。

村民们彻底服了。从此,熊璋辉的电话成了养殖户的热线电话。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面对村里92户、394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册,赵岳平、曾军华、孙志诚、方奎明、李华云等人贫中选贫,困中选困,难中选难,现场认领结对帮扶任务。

赵岳平细细叮嘱:“今天认领后剩下的贫困户,全部要由后盾单位班子成员、中层骨干‘一对一’落实。”

于是,杨林村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了岳阳城里的“亲戚”。

姜文龙是赵岳平结对帮扶的户子。由于父亲亡故,母亲改嫁,姜文龙成了孤儿。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当时在湖南城市学院读大一的姜文龙一度想放弃学业,外出打工。赵岳平多方奔走,帮他申请低保、出租闲置的房屋,还自掏腰包资助他完成大学学业。

赵岳平经常打电话给姜文龙,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他努力学习、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今,姜文龙已经顺利毕业,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方奎明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姜梓生88岁了,其儿子姜伟平有轻微智力障碍,尚有1个孙子在上小学。全家仅靠姜伟平打零工维持生计。

第一次上门时,方奎明便吃了一惊。姜家房子墙体砖头裸露,窗户破烂不堪,连厕所都没有。

“市中心血站的扶贫工作就从这里开始!”方奎明把口袋里所有的现金掏出来,交给沈忱,“两天之内必须把窗户全部换新!”从此以后,方奎明成了姜家的常客。每次来,都会“聊表心意”,资助的现金已过万元。

以前,姜梓生家里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在方奎明的支持下,姜家每个房间都装上了日光灯。挖化粪池,修新厕所,接自来水,安淋浴喷头……几年来,姜梓生加盖了房子,有了新厨房、新卧室,电视机、热水器等设施也一应俱全。曾经看不到笑脸的姜梓生父子现在每天都是乐呵呵的。

贫困户余再发一家四口有2个在校学生,只能靠他帮别人盖房、打零工增加收入,每到开学季,学费都让这个家庭愁云笼罩。余再发经常帮别人盖新房,自家门窗却没有资金维修,破烂不堪,夏季进蚊虫,冬季透寒风。

李华云与其结对后首次上门,便掏出2000元钱:“用这些钱先安装好一点的门窗,以后有什么困难,就请电话联系,我能帮的一定全力帮!”

一次,李华云从电话中了解到,余再发的儿子要参加学校运动会,却没钱买运动服。远在岳阳的李华云左思右想,破天荒地开始钻研网购,从网上买了一套新衣裤、鞋子,邮寄给了余再发。

每到开学季,李华云都会为余再发的两个孩子购置书包、笔、练习本等学习用品。2019年中秋节前夕,李华云驱车200多公里,专程给余再发送来了米和油。余再发满脸感激,连连道谢:“没想到会有城里干部来给我这个农民送节礼!”

聊天之中,余再发告诉李华云:“现在孩子们学习更努力了,更自信了,也更爱笑了。”

下篇:一路欢笑一路歌

2017年9月的一天,秋高气爽,杨林村里一派丰收景象。村民们三三两两谈论着即将到来的秋收。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阵异样的轰鸣声。眼尖的村民发现,几台模样有些奇怪的车子正在向村部驶来。原来,这是杨林村农机合作社购买的收割机、翻耕机、拖拉机。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成立农机合作社,是孙志诚的“先手棋”。经过几个月的精心谋划,杨林村农机合作社正式成立了,每年收益的40%,给贫困户分红。

合作社由村集体出资10万元,村民吴浦安、姜记辉、吴元明各出资1.3万元,村主任余佑成担任法人代表,可以提供水稻收割、田地翻耕、垃圾清运等服务。这样的好事,自然会被编成顺口溜:“杨林村,新事多,耕地不用牛,铁手来割禾。既有麻拐‘呱呱’叫,又有机车‘突突突’。年底有分红,垃圾有车拖。”

农机合作社,催生了杨林村的油菜产业。

以前,秋收以后,杨林村的田地就闲置着,一直等到来年春耕。如果种植油菜,不仅能增加一季收入,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农机合作社免费为种植油菜的农户翻耕田地,村里免费向农户提供种子,工作队负责技术咨询。当年,全村就种植400多亩油菜。

2018年的春天,一块块金色的绸缎在杨林村里铺开,芳香四溢,蜂蝶飞舞。那段时间,村民们没事就往油菜地里跑。镇上也有人来村里看油菜花,顺便买走了很多土鸡、蔬菜等农产品,买卖双方都笑得合不拢嘴。

建档立卡贫困户黄冠军开心地说:“去年冬季种了两亩油菜,一冒花啥本,二冒操啥心,今年打了170多斤菜油,卖多少钱不说,家里人恰了放心。”

市农业农村局还发挥技术优势,在杨林村推广生态养殖土洋结合模式,帮助村民走绿色高效农业之路。全村增加土鸡孵化、育雏、育肥鸡、蛋鸡养殖大户4个,养猪大户3户。

建档立卡贫困户吴浦安在小额扶贫贷款扶持下,购置农机帮人整田,入股村农机合作社,摘掉了贫困户帽子;发展土鸡养殖,流转土地规模种植优质稻,开发油茶林,走上了致富道路。

富裕起来的吴浦安,不忘回报乡亲。2018年12月31日,他联合5位亲友,创办盛鑫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20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2019年,6户贫困户每户增收500元。

孙志诚出身农民家庭,参加工作后多年在农村基层摸爬滚打,深谙此道。每次熊璋辉回局里,孙志诚总是面授机宜:“要养精气神,支部须过硬!”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村里而言,村支两委是火车头;对村支两委而言,党总支书记是火车头。

杨林村党总支书记黄向荣,2005年起就担任村委会主任,办了很多实事,但总有一些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有些事情一时铺排不开,也偶有村民议论。黄向荣很苦恼,怀疑自己能力不够,一度想要辞职。

于是,熊璋辉拨通了孙志诚的电话:“向荣同志还是不错的,但很多时候是在单打独斗。有的村干部成了局外人,大部分群众是旁观者。现在工作千头万绪,如果还像以前一样,向荣同志纵有三头六臂,也是忙不过来、唱不好戏的。”

孙志诚心里有了底,和黄向荣进行了一次长谈。“现在村里工作这么多,标准高、要求严,换了我来做,我也做不了。”孙志诚充分肯定了黄向荣的身先士卒,同时也中肯地指出了村两委合力不强、群众发动不够等问题,又一起探讨新时期农村基层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途径、新方法。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香满园。你是村两委的班长,既要善于干给大家看,也要善于带领其他成员齐心干,更要善于发动全村群众一起干!”孙志诚一席话让黄向荣豁然开朗,打消了辞职的念头。

在孙志诚的指导下,熊璋辉和任侃伟、沈忱商量,决定将全村划分成3个片区,他们按照部队的习惯,叫做战区。工作队兵分三路,每人负责一个战区,各自安营扎寨,协助村支两委做好工作。

熊璋辉村部、片区两头跑,与村组干部逐一谈心交流,逐一联系、走访21名党员,指导村支两委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党员会、村民代表大会,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当初想看工作队笑话的几位“上访户”,都成了熊璋辉的铁杆好友。

渐渐地,村支两委凝聚起来了,群众发动起来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顺利推进,群众主动参与,投工投劳。今年,龙门镇党委、政府成立教育基金会,黄向荣带头捐款2万元,村民们积极响应,全村288户有108户捐了款。

2018年底,全村42户危房、无房户全部住进了新房,288户村民都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光伏发电站、农机合作社、黑山羊养殖基地,都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连接机制,贫困户每年从中获得的工资与分红达10余万元。

“杨林村各项工作都走在全镇前列,黄向荣在村里可以说‘一呼百应’。”龙门镇党委书记张创国对黄向荣赞许有加。平江县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县长徐教凡则称呼黄向荣为“老黄牛”。

2020年,黄向荣被授予平江县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称号,并被推荐参加省级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评选。

2018年以来,县委书记汪涛、县长黄伟雄倡导在贫困村中广泛开展“双扶双树”(扶贫扶志、树信心树新风)活动。杨林村一马当先,每年都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找到村里,算自己家的收入账,主动要求退出。

移风易俗也在村里形成了风尚。曾经的贫困户吴浦安脱贫致富后,花了近3万元,购买了一套多功能电子鞭炮机和一台专用拖车。“用电子炮后,费用还不到原来放鞭炮平均开支的三分之一。”吴浦安算起了经济账,“如果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还会打折优惠。”

其实,还有环保账没有算。以前逢年过节、婚丧喜庆,鞭炮轰鸣,村里烟雾蒙蒙;空气中刺鼻的硫磺味,久久不能消散,大家有苦难言。看到多功能电子鞭炮机的效果,老人们高兴地说:“无烟无味,有声有色,效果更好!”

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村里还修建了两个文化广场,购置了乐器设备,成立了杨林村和谐军鼓队、广场舞队。这些琐碎事,又被编成了顺口溜:“杨林村,新事多;放‘鞭炮’,专车拖。以前打牌买码,现在跳舞唱歌。”

三年扶贫路,杨林大跨越。2019年底,杨林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零”,达到了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3000元增长到了9200元;从2017年起,杨林村一直保持“零上访”。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提质升级;村民服务中心修缮一新,服务平台功能齐全;全村危旧房屋全部改造加固,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设施完善,搬迁户安居乐业;还有3个屋场开始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

2017年4月6日在原村部会议室讨论确定的“任务清单”,如今已全部完成。

2020年高考,杨林村有6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乡亲们铆足了劲,自立自强追求幸福生活。

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次激起了大家的“创作”热情——

杨林村,新事多,脱贫攻坚结硕果。

村美人和道路畅,穷窝窝变金窝窝。

全面小康不掉队,乡村振兴有你我。

盛世家园看杨林,一路欢笑一路歌。


(编辑:刘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