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科教 >优秀作文选登

记忆中的年味
时间:2021-02-23 11:43:06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腊月底的一天早上,大三寒假的Bear郑重其事地说:“还是想去外婆家过年!”我笑着附和:好啊,还去讨糖果、扛着纸金鱼拜年不?因为我在医院工作,过年总要值班,多年来,能到乡下外婆家完整地过个年对他一直是件很有诱惑的事。

看着Bear那个兴奋劲,自然想起我小时候过年的情形,我家在平江,家乡的春节充满传统味道。

每年一进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忙活。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杀鸡杀鸭,还要杀年猪,平日里再怎么省,年货是早早就备下来了的,腌好了再晒,晒了再熏,当一串串腊鱼腊肉挂在了灶膛上方,一钵钵甜酒飘出了醉人醇香,母亲才会露出踏实舒心的笑容。

腊月二十四,俗称“过小年”,我们叫“小孩子过年”。相传是作为“天上耳目臣,人间烟火主”的灶王爷要回天庭述职,叫辞灶。晚上母亲要在锅灶周围点烛祭灶,为灶王爷“送行”。过完小年家里就开始搞大扫除,叫“打扬尘”。每次都是爹爹扛着大扫把,搭着梯子里里外外彻彻底底的清扫,我们则一边帮忙一边盯着角落里扫出来那些早被遗忘的宝贝。

   到了除夕,家家户户挂年画,贴春联。爹爹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屋场里好多人家的春联都是爹爹写的,记得雪花纷飞的日子,我帮忙裁纸、磨墨、写完一张赶紧放到炭火上烤干,闻着墨香和炭火的味道那种感觉就很欢乐。家里有人在外务工或求学的人家,一进腊月,长辈们便开始掐着指头计算儿孙回家的日子。过年合家团聚,被视为第一大事,家人的期盼就是无声的号召。因此,散在天南海北的游子就打点行装,日夜兼程,赶在除夕之前进了家门。

全家团圆聚饮,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团年饭。团年饭一定会有鸡、肉、鱼、猪肘子等,而且得是大鱼大肉。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这象征着年年有余,猪肘子嘛,称“团年肘子”。这一天禁忌很多呢。奶奶那时总是叮嘱我们不要乱说话,比如说:“死”呀,“烂”呀,“坏了”之类的不吉利的话,万一说漏了嘴,大人马上就解说:“细伢之言,百无禁忌”。如不小心摔破了东西,就说“打发打发”“碎碎(岁岁)平安”;若酒杯倒了,就说“酒泼满地红”,避免因此而带来不吉利的事情。

  吃过团年饭后,爹爹将炭火添得满满的,烧得旺旺的,母亲就将早早备好的烟酒和糖果零食摆满桌子,一大家人围炉共话。小孩则成群结队打着用篾扎纸糊的各式灯笼去辞年。爹爹扎的灯笼总是最漂亮,灯笼有长的、有圆的,纸糊的六个面画了孙悟空或小兔子、大狮子,都栩栩如生,有时也画桃花、兰花、竹子,那时候我们四姐妹不知惹来多少羡慕的目光。孩子们依次去邻里人家,进门说:“请辞年!”,各家都高兴的出来迎接,捧出糖果、炒米糕、酱干子之类的零食一一分发,也有家里条件不好的,每人发个爆竹(鞭炮),反正都是小孩们喜欢的。小孩接过东西并不吃直接装进兜里再说个“费哒累,多谢啦”就浩浩荡荡直奔下一家,半个钟头下来,每个人的口袋都塞得满满的,有的小孩回家卸完口袋后,又迅速地加入辞岁队伍,一个晚上可得一两瓷坛的美食,乐得合不拢嘴。收拾完后,爹爹和母亲也会出门给屋场里的邻居长辈辞年,祝贺“过了一个热闹年!”。这中间,时不时地有舞龙、耍花灯、唱龙船调的队伍来辞年,有一、二十人的大部队,也有三两个人的小班子,鞭炮声中我们一边想瞧热闹一边又得跟上辞年的伙伴,够忙的了。再晚些,长辈就会给小孩压岁钱,拿到那一张张崭新的一元、两元,闻了又闻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到枕头底下或夹进书里,等着开学了买文具。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全家人在爹爹带领下一起到堂屋前摆好的香烛桌子前,祭拜天地,祈祷神明赐福、新年风调雨顺。这时,全村鞭炮齐鸣、铳声四起,震耳欲聋,洋溢着浓浓的辞旧迎新的气氛。这是新年的第一炮——俗称开门炮。人们希望新一年的每一天,也像这鞭炮一样,红红火火,响响亮亮。

一觉醒来,就到正月初一了,就有我们最喜欢的舞龙、舞狮大拜年了,真正的狂欢开始了。

想到这些,下次该说说我那越来越有意思的Bear了。(何克勤)


(编辑:刘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