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人物

王幼飞 | 此心安处是故乡 ——方正平中将回乡纪事
时间:2021-10-24 11:33:39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方正平中将像。

□王幼飞

在平江县东北湘赣边幕阜山下的木金乡,有个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方氏宗祠,名声显赫。方氏家族人才辈出,有革命先驱方维夏等众多先烈,有10多位文化科技精英,还有5位老红军开国将军。这些开国将军是中将方正平、方强,少将方正、方国南、方国安。

方正平中将年少离家投身革命,征战大半生,始终心系故乡,几次回来探亲,关心老区发展,关爱家乡群众,在乡间传为佳话。

征战漂泊长为国

方正平中将老家是长寿镇东郊马嘶村。我在平江县委会工作的老同事方探春老家是马嘶的,他已从平江县委统战部退休。他讲,方正平将军出生在马嘶村大成屋,同屋同宗,是堂伯父。方老将军回来的许多事,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晓得,记忆犹新。

老方介绍,方正平原名方柏发,谱名方承义。1909年8月30日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5岁时因父病家穷,父母以50串钱将其过继给塘口村方贵显为子。方9岁入私塾,读书一年后因养父去世,家里陷于困境被迫辍学。为帮助养母维持家庭生活,方只好到地主家去当长工。方正平1926年加入农民自卫军, 1928年3月参加了三月扑城暴动后,参加了游击队。1930年2月他瞒着家人参加了红五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3军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团特派员。

1930年8月方正平随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攻打长沙后,回到平江长寿街一带休整。方正平请假回家去看望母亲。母亲见到身穿军装的儿子突然出现在面前,惊喜而泣。她叮嘱儿子:在队伍里要好好干,不要忘了根本。方正平说:“请妈妈放心,请多保重,我会回来看您的。”他把攻占长沙后发的两块银圆留给母亲,便回部队去了。没想到,这次一别,竟20年未能回乡。

方正平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4师特派员,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战斗。1936年他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任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大队长。

1939年方正平被派往河南,任新四军竹沟留守处政治部主任兼中共豫南省委社会部部长。次年起,先后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1团政委,第5师旅政委,鄂豫皖军区第三军分区、第六军分区政委。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9年2月任第四野战军第58军政委。

这年8月的一天,方正平突然接到通知,让他速到司令部去。去到司令部后,罗荣桓告诉他:“湖南的程潜和陈明仁将军起义了,毛主席要我派一名有能力的干部去起义部队进行整编与改造,这个人最好是湖南人。我想来想去,除了你没有更合适的人选。起义部队鱼龙混杂,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出事,你敢不敢去?”

方正平立正敬礼,说:“为革命死都不怕,还怕这个?我一定完成任务!”人选报到中央后,毛主席一看是方正平,笑着说:“我心里的人选也是他,有方正平去,起义部队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方正平一到浏阳,就针对国民党官兵对我军的政策不是很了解,人心惶乱的状况,立即约谈起义官兵,了解实际情况。有起义的人员问:“你们真不在乎我们曾经和解放军打过仗?”方正平笑着说:“我们的度量要是这么小,程潜将军和陈明仁将军会起义吗?当时我们各为其主嘛,解放军说话是算数的,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方正平把解放军新式整军运动使用的“三查三整”用到起义部队,发动诉苦教育,使起义部队中出身贫苦的官兵提高了阶级觉悟,增进了团结。起义部队改编成第21兵团,兵团司令是陈明仁,方正平任政治部主任。陈明仁曾经握着方正平的手说:“如果不是你方政委过来帮助,这支部队变成什么样子,我真不敢保证!” 1955年授衔时,陈明仁授上将,方正平是中将,陈明仁说:“如果没有方正平,我是当不了这个上将的。”

1949年9月方正平奉命南下湖南浏阳时,无时不在思念家乡的妈妈,他多么想回去看看亲人。改造起义部队的工作千头万绪,方正平不得不全身心都扑在工作上,把对家乡的思念埋在心底。

1950年金秋时节,趁部队整训告一段落,方正平请了假,带着警卫员回去平江。浏阳与平江是邻县,从浏阳县城到平江长寿街骑马不过半天时间。一进家门,方正平急切地呼喊着“妈妈”,却没有看到她老人家,心中忐忑不安。这时,妹妹方思贵、弟弟方良富等闻讯赶来。他们告诉说:母亲和养母早在多年前都已去世了。弟弟拿出了20年前方正平留给母亲的两块银圆说: “你走了以后,妈妈天天都看着它发呆。她老人家一再交代,再苦再难,这两块银圆也不能花。”方正平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跑到父母和养父母的坟墓前跪拜痛哭。

老方讲,将军那次回来,住两个晚上就急忙返回了部队。1951年9月后,方正平任中南军区海军副政委,海军南海舰队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兼海军南海舰队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8月,方正平参与指挥“八六”海战,击沉国民党海军猎潜艇“剑门”号、“章江”号,击毙国民党海军巡防第2舰队少将司令胡嘉恒以下170余人,俘“剑门”号中校舰长等33人。“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迫害,1975年8月任东海舰队政委,1981年3月任海军副政委。

心系老区谋发展

老方讲,方正平将军在全国解放后,先后7次回乡。每次到家,前来看望他的乡亲总是络绎不绝。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方正平老将军总是满面笑容地接见,他倒茶递烟,见到小孩子便分个纸包糖。出门时无论是见到在田里耕作的,还是在路上挑担、牵牛的,方将军都照样打招呼,或者握手问好。遇上老弱病残,他总要给点钱,予以安慰。乡亲们觉得他不像个大官,方将军说:我就是农民的儿子。什么海军中将,不过就是个老兵;什么当个大官,就是个人民勤务员罢了。

1959年,部队官兵对“大跃进”和农村大食堂等有议论,看法也很不一。为了搞清真相,4月间,方正平趁到北京开会返广州的机会,顺便回平江家乡作点调查。

方正平回到老家,漫步到了当年自己劳作过的水田边,只见一块门板大的木板竖在田头,上边写着某大队干部的“样板田”字样,并写着亩产15000斤。方正平要人把大队干部找来,对他严肃地说:“15000斤?莫说谷子,就是泥巴坨也要一大堆,你们也太浮夸了。不讲实际,总是要吃亏的!”

当时村里只办有一所大食堂,有的住户隔食堂远,村里粮食不足,菜样不多,伙食不好,男女老少每天三餐都要跑来食堂挤在一块吃饭,有的人不免心里烦躁,发点牢骚。方正平久没回来,这次家里亲属也不能自己开伙食,方将军只能跟大伙一样到食堂吃伴有野菜的饭食。有些乡亲见了过意不去,提议食堂给将军加个菜。方正平便把加的这个好一点的菜端到大食堂,分给了几位老人吃,自己仍然与大家一块就餐。临走前的一天晚上,方正平在与干部座谈时,忧心地说:“乡亲们反映大食堂不方便,伙食也不好,你们能不能把食堂搞得好点。凡事要多为群众着想,让人民满意才好啊。”

方正平身在外为国家为军队建设操劳,心里时常惦念家乡人民的生活。他从乡亲们的来信中,了解到山区家乡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他很着急。1962年,方正平在广东购买了20吨尿素送给了队里。他怕乡亲们对使用化肥的方法不了解,自己把化肥使用方法都抄写下来,再写信一并寄给队里学习使用。后来,听说公社办的农机厂因没有机器设备,加工技艺上不去,生产很不景气。他便在广东跑了好几家工厂,找到ー套人家淘汰下来尚能使用的冲、铣车床等设备,买下来送给了农机厂,使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有了提高,效益出现了好转。

1975年方正平任东海舰队政委。秋天,他用回广东办理调迁手续与搬家的机会,顺便回去平江老家一趟。他发现长寿山区很多农户仍用煤油灯照明,深为不安,便向县里作了反映。县里在大办小水电同时,加快农村输电线路建设,山村很快用上了电。

1981年上半年,方正平到海军任副政委前,又一次请假回到平江。这次回来,方正平还去到他少年时当过长工的白沿村走访。当吉普车开在农村机耕路上,因雨后泥泞溜滑,只能慢慢开行。突然,车后传来欢快的唢呐声,方正平回头看到过来了一支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他连忙对司机说:“快,靠边停车!让他们先过去。”车子停在路边,让过了迎亲队伍。随后小车经过办喜事人家的门前时,被迎亲的人认出,他们硬是把方将军一行请进去吃酒,并一再表示感谢。方正平见宾客满座,连忙道喜祝贺。主家向大家介绍了这位解放军首长让路的经过,在场人都很感动,许多人上来敬酒。方将军起身感谢说:“50多年前,我就在这里当长工,当年我是为了穷苦大众不再受气,才跑出去参加革命的。为了追求公正平等,我把名字由方承义改为方正平。在20多年的战争岁月里,每次打胜仗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我曾多次负伤,好几回就是在老百姓的救助下才活过来的。没有人民的帮助就没有我方正平的今天。今天办喜事接亲,我让路是应该的啊。”方将军满怀深情的话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那个年代,广东深圳等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而平江山区经济仍没有大的发展。方正平深为忧心,他和一些在京的老将军、老干部,联名向中央反映,建议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贫力度,他在了解到县潜水泵、棉织厂因为没有列入国家计划,资金、原材料无来源,眼看办不下去了的困境,就向国家计委、纺织部等有关部门反映。在他的奔走呼吁下,企业难题得以解决。后来方将军又自费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潜水泵作广告,使其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

平江县长寿镇与方正平同时参加红军的就有100多人,只有10余人幸存,大多已在不同时期牺牲了。方正平将军几次回来,都要到新兵集合上路的白沿村水口里的草坪上去看看,缅怀牺牲的战友。他常向村里年轻人和学校学生讲牺牲战友的英勇事迹,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还满怀深情走访慰问烈士遗属。

方正平在老家与方恒丰夫妇合影。(资料图片)

1986年秋,方老将军回到马嘶村后的第二天,就冒着风雨去到桂桥乡三三村,见到烈士遗属喻松菊,向她嘘寒问暖,多方安慰。见松菊家生活困难,便把身上仅有的100元留给了地,并嘱其子女要多关心体贴老人。随后方将军去到桂桥乡毛湾村一个战友烈士家时,听说因无部队的通知和相关证明,至今尚未享受烈属待遇。老将军震惊了!他想起这位战友在长征途中英勇牺牲的情景,这样的同志怎么不是烈士?这不能遗漏啊,落下他们太不公平了!随后,他驱车到平江县民政局反映这个情况,并亲笔出具证明。县民政局及时确认了这位烈士的资格,后来向其家属补发了证件和抚恤金。

平江县大革命以来,牺牲20多万人,有名姓的烈士2万多人,占全省五分之一,优抚对象多,抚恤金往往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方正平将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上要县里写出报告。回京后,他拿着中共平江县委、平江县政府的报告找到国家民政部,反映平江老区牺牲先烈多,优抚对象多,优抚经费困难的情况,使这一实际问题得以解决。后来,县里领导同志代表优抚对象向方将军表示感谢,方老将军说:“我作为一个幸存者,为他们落实抚恤政策跑点腿,呼吁一下,责无旁贷啊。”

方正平(右一)与王平上将(右三)、刘志坚中将(右二)参加纪念平江起义活动。王幼飞 摄

1988年7月,方正平出席平江县组织的纪念平江起义胜利60周年和彭德怀元帅铜像奠基仪式等活动后,回去了马嘶村。

方探春讲,方将军回来那次,他刚好也回去了老家。老将军要他父亲方恒丰邀请几个社员,下午在家里开个座谈会。他记得老将军说队里农业结构单一不行,要发展山区经济作物。还商量如何栽植果木等经济作物。后来方将军还出钱买了一批无核蜜橘树苗送给生产队栽种。当时老将军看见村里孩子们仍然在简陋破旧的学堂上课,便对村干部讲:“这教室不行了,再穷也不能苦了孩了啊。”村干部说:“等秋后让每户交些稻谷,集点资,修建一所新学校。”老将军说:“乡亲们还不富,还是不要叫大家交粮啦,也莫搞集资了,看能不能从县里乡里争取点钱?如不行,我回去看看家里的积蓄,能不能凑一点。”老将军回去后从自己有限的积蓄中拿出了1.5万元寄给村上办学。

方正平在纪念册上签名。 王幼飞 摄

1990年10月24日,方正平受邀参加了平江县纪念彭德怀元帅诞生92周年暨铜像揭幕典礼。那年回来,参加纪念活动的嘉宾多,县里接待任务重,方老将军时间紧促没有回去马嘶。村支部书记听说老将军回来了,赶到县城来送上要求支持解决修建学校经费的报告。方老将军说:“我没有管钱,又没办法批钱,只能找省里啊。”他引荐支书找到同住在招待所的省委领导,递交了报告。后来省里给予了资金支持,马嘶新学校很快建起来了,孩子们搬进了新教室上课。

方正平(左)和夫人张华(右)与侄媳易俏兮(中)在天岳书院彭德怀铜像前留影。(资料)

方探春和夫人去县委招待所看望老将军。他想起有一次与同事去京出差,因为住的宾馆有会议接待任务,临时联系方老将军,住进了海军招待所。老将军热情邀请到家里做客,打听家乡情况,并让捎带墨鱼等礼物回乡分赠家乡亲人。这次,方探春送上两瓶平江特产山桂花蜜。老将军关切地询问他们工作生活情况,方探春讲起任县台办主任时,曾经到庐山参加了湘赣闽三省对台宣传干部培训工作会议,被安排在大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发言。老将军高兴地称赞说:“你工作蛮不错啊!继续努力!”老将军展示了他满怀对彭老总的崇敬写好的一幅题词:“彭老总的心是和平江人民永远在一起的。”托方探春转交相关方面,方随后交给了平江起义纪念馆工作人员保存。2008年纪念平江起义80周年时,正逢征集老将军题词,老方去纪念馆询问,提到方正平将军的题词正好应征,不料纪念馆工作人员说找不到了,老方深感遗憾。

关爱亲友不徇私

方正平家有嫡亲三兄弟两妹妹,本族堂兄弟姐妹及亲戚更多。解放后方正平评上了中将,任广州军区副政委兼南海舰队政委。他的弟弟及族亲,都在农村种田。平江山区是贫困县,农民普遍收入低,生活困难。他们见大哥当上了大官,提出想跟大哥走出山沟去,帮忙在外边找份工作。

方正平的女儿方柳清回忆,爸爸想起南征北战几十年是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现在当了党的干部,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绝没有为一己和亲人谋私利的权力。他曾对弟弟和亲戚们说:“希望你们拥护政府,在家好好劳动,教育好子女,相信日子会好起来的。家里有困难,我尽力接济。但要我帮你们安排工作,我没有这个权力,也不可能那么做,请你们理解。”爸爸对兄弟、妹妹和亲戚都很关心,经常写信询问生活情况,对实在困难的寄点钱接济,有的供子女读书有困难,就直接供送学费。他几次回老家,尽管时间都很紧,总是去看望,或是邀聚见面。这种长兄当父般的关爱,使兄弟姊妹和亲戚们都很感动。爸爸爱亲济亲,总是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不谋私利。

她介绍,爸爸有个外甥找到部队,求舅舅给他找个工作。爸爸觉得年轻人在外做事不是坏事,但办了一个,开了个头,还有那么多亲友都要安排,怎么得了?不办吧,他缠着不走。爸爸想起先考验一下,就说:“别的事你做不了,你先到饲养场马棚去喂马吧。”他干了一个月,感觉又累又不自由,觉得不如在家作田种地自在,便回老家了。其他亲友看到亲外甥也找不上好工作,只好放弃了让老爸帮安排工作的念头。

爸爸有个堂弟是当地有名的厨师,做得一手好湘菜,老爸几次回老家都吃过这位堂弟做的菜,很合口味。堂弟几次提出:“我到部队去给你做饭吧,方便你吃吃家乡口味啊。”爸爸考虑到组织上已为家里安排了个炊事员,自己不能再另外请人,便始终没有答应。

爸爸还有个侄孙是杂交制种技术员,县农业局多次安排他到海南等地制种,曾有过几次转为国家正式职工,吃商品粮的机会,但因种种原因一直也没有转成。他找到爸爸,想请他出面给县里打个招呼。爸爸了解他的情况后,觉得为方家人去找县里不好,直接对侄孙说:“你这事如果是个外人,我可以说说。你是自家的人,倒不能出面了,我不能开这个后门啊。”

1977年侄子方和平到部队看望伯父,爸爸见老家来人了,非常高兴,急切地询问平江家乡怎么样?老家群众的生活怎么样?侄子向大伯做了介绍,他见伯父对家乡如此关心,便乘机说:“您为平江,为村里,为乡亲做了那么多好事,我们方家和亲戚30多户,除了由您提供学费送读师范当上教师的外,您没帮助方家一个吃上商品粮的,还是不是方家儿子啊?”爸爸笑着安抚说:“锄头顿得稳,作田是根本。国家有规定有制度,我不能违反原则,搞以权谋私的事。我是方家的儿子,更是平江人民的儿子啊。”

方正平老将军对故土的深情眷恋,对父老乡亲的关爱,赢得了族亲的理解,赢得了群众的尊重。他们说:方正平当上大将军,还是本色不改,是山乡的忠诚赤子啊!方老将军曾说在生未尽孝,没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忠孝难全,心生愧疚。他交代亲人:老了后要回来陪伴父母亲,葬在父母亲旁边。1994年11月5日方正平老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1995年家人遵照方老将军的遗愿,将他的骨灰运回故乡,安葬在父母坟墓的旁边。征战漂泊长为国,此心安处是故乡。方老将军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终于回到了故土暖怀中。乡亲们在他的墓上刻了一副对联:“忠魂一缕萦萦依故土,正气无量浩浩满中华。”表达了家乡人民对方正平将军的崇敬与怀念。

(编辑:刘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