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县区 >临湘市

曾氏茶庄与历代传人
时间:2021-12-01 15:40:57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1.png

岳阳日报全媒体报道 桂林 海燕

明末清初,曾氏迁湘一世祖公曾鲁能,由江西吉安府永丰县龙乡仙雀里迁徙,一路寻寻觅觅,来到羊楼司小港冲,被这里的山清水秀所打动。于是,扎根安家、伐木为庐、辟地种茶。初始,以酿酒为业,逐步发家,遂图茶业,自辟和置买茶山多处,创下了曾氏小港冲茶叶之根基。至成化丙午年,鲁能公病故,曾氏茶业由第三世勤孝公继承。

曾氏族谱记载:清咸丰初年,有山西商客来羊楼洞、羊楼司办茶庄,龙窖山茶业兴起。小港冲一带山民以种茶为生,开始人工培植茶园,曾氏茶业随之日渐兴旺起来。到十一世祖曾纪豪手上,家族已有茶园千亩、良田百担。曾纪豪在小港冲首开茶庄,雇请山西客收茶制茶。他建起了600多平方米的“三进四堂屋”的“曾氏茶庄”。从龙窖山上沿十字坳到小港曾家的古道上,运茶的挑夫和客商络绎不绝。曾氏茶庄成了这条古道上的茶叶收购站和中伙铺。到十四世祖曾锡巩当家,成为曾氏家族杰出传入。曾氏茶庄进入鼎盛时期。

曾锡巩生于清嘉庆末年(1820-1895年),为曾氏第十四世祖,邑庠生(秀才)。他自幼聪颖好学,心性仁慈,亲族睦邻。其弟曾锡爵,生于道光甲午年(1834年)太学生。兄弟二人虽学问纯粹,却不恋仕途,一心在家经营茶庄,在前辈积累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发家致富。咸丰庚申年(1860年),不料曾锡爵26岁英年早逝。曾锡巩失去得力助手,一人力挺家业。到咸丰中叶,曾氏茶庄拥有茶山二千多亩,良田三百多担。在羊楼司街下码头开有三个茶坊和两个仓库,生意丰盈,日进斗金。于是大兴土木废旧立新,着手修建第三届“曾氏茶庄”。

据曾氏族谱记载:曾锡巩重建的新茶庄,为小港冲一绝,面积达1600平方米,为左右两栋并排连体,“四进三天井”,为典型的清代湘鄂风格的民居。可惜右边一栋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现存左边一栋,保存完好,由曾氏第十九世后裔曾次华先生居住。2013年,临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茶庄整体十分气派,正门墙面高约三丈,下堂(前厅)和中堂之间,镶嵌一号天井;中堂和上堂之间又嵌二号天井;上堂和后堂之间再嵌三号天井;四进堂屋一堂比一堂高1尺左右,呈“步步高”四个阶梯地势。三个天井清一色石板铺就,整齐规划,但各尽微妙之处。天降暴雨,虽四水归池,但天井积水不溢,雨住即干,不留污浊。沿三个天井两边,侧室、大小厢房、阁楼和过道一应俱全。

茶庄建筑工艺十分考究,屋檐高达10余米,分上下两层,清一色磨制青砖磁灰砌墙,青瓦盖顶,青砖铺地。外山肩墙为马鞍峰火墙,墙头飞檐翘角,处处墙体石柱转角,十分坚实。室内木石结构上,雕梁画栋、工艺精湛。各类故事、古典、龙凤、麒麟、花鸟、纹饰、栩栩如生。“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工艺堪称一绝,融汇了明、清建筑雕饰工艺之精华,其结构严谨,造型虚实相称,精致大方,既“纤细繁密”,又“风格典雅”。曾锡巩平素广交好友,前后厅堂内,文人墨客的贺匾、条屏、画轴,装饰得玲珑满目。正所谓:“鹦鹉会唱歌;厅堂四壁画;画中必藏典;典意兆吉祥。”巍巍华堂将儒家文化艺术和佛家空灵境界,绝妙地合二为一,兰韵雅风相得益彰。

茶庄结构合理适用,正屋为主人居室,封闭式回廊上,东西两扇侧门一关,内、外隔离,外宅不可入内室。外宅六间横堂屋,是炒茶、制茶的作坊;有大小三十多间正、偏房,为账房、储仓、客室和茶工住所及伙房。这里实为茶庄主体,门前一个硕大的禾场专供晒茶。

每到茶季(五、六、七、八四个月),茶庄便雇来江西、巴陵、山西的茶商和茶工,进庄采茶、制茶。设下炒茶灶火十几处,揉茶场台七、八个。作坊内人声喧和,茶工分三班六伙,昼夜制茶,人曰:“路上不断人,灶里不熄火”,热闹、忙碌非凡。在东边横堂屋内,有一口常年不干的水井,条石正方向砌,井水清澈见底,冬暖夏凉,庄上每日一百多号茶工生活饮用、洗涮,从不干涸。老人说:“人旺、财旺水也旺。”

曾氏茶庄兴盛一百多年,除了有曾纪豪、曾锡巩这样精于商道、勤俭持家的代代精英一脉相传外,还有一位忠孝节义的贤媳陈氏,为曾氏家族茶业的兴盛,倾注了毕生青春和聪慧贤淑。陈氏女未婚丧夫(曾锡爵26岁病故),未曾嫁娶,情愿进入曾家侍母节孝,终身不嫁,无怨无悔。受到光绪皇帝钦赐“旌表节孝”金匾,将其懿德风范,昭示于天下。陈氏女在曾家实为“贤内助”,她诚信待客、善抚茶工,赢得了过往客商和茶工的交口称赞。为茶庄争得了用钱买不来的声誉。老人相传,好多客商,年年来小港收茶,坐等曾氏生意,有的是几代人成为曾家的“老顾主”。与其说是做茶生意,更主要的是期望享受到陈氏热情周到的殷勤款待,目睹陈氏的忠义品德,和善芳容,而不愿离去。

曾锡巩掌管茶庄四十多年,曾家可谓“腰缠万贯,富甲一方”。但他乐善好施、造福乡梓,慷慨大方,帮困济贫,不辞义举。咸丰、同治年间,他带头捐资在小港冲先后修桥7座,捐纹银、大洋数以万计。

清光绪七年(1881年),台湾屡遭风灾,民不聊生。兵备道刘璈回故乡临湘募捐赈灾,曾锡巩捐巨资,以助刘璈恢复生产、自救,深情厚谊让刘将军终身不忘(见刘璈评传所载)。

曾锡巩博学多才、广交世友,上至贤人达贵、下至庶民百姓,他都乐于相交,有求助者上门,他更是不敢懈怠。富家山里有个租户,小儿得了“痧症”,半夜上门求助,曾锡巩即从账房取纹银十两送与,并差两名茶工,用木椅成轿,连夜将病儿送往羊楼司就诊。小儿得救后、租户长跪谢恩。曾锡巩劝他不起来,只好对着跪下,叩头以谢。

从曾府遗存下来的书画墨宝中,可以看出:当年贵为湖南全省督学的陆宝宗和两江总督曾国荃等名流均为曾府致交。

1895年,曾锡巩病故,享年75岁。茶庄在临蒲两县请来百名礼生,举庄动哀,做了七天丧事,湘鄂名流纷纷进山庄吊唁。曾氏族谱记载:致哀者逾千人。

1938年,日本侵略军入侵临湘,羊楼司茶业毁于侵略者铁蹄之下。和其他晋商茶庄一样,小港曾氏茶庄也结束了它的辉煌,祖祖辈辈血汗积累的产业毁于一旦,日本侵略者欠下了中华民族永生不忘的罪债。

曾氏家族“和睦族邻、勤俭持家、乐善好施、助人济困、博学多才、谦虚谨慎”的传统家风和祖训代代传承下来。半个世纪以来,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山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近200人。曾氏茶庄,通过政府修缮,矗立于小港冲古建筑群,成为万里茶道临湘节点上本土茶商创业的一处永恒的历史佐证。

(编辑:罗楚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