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戴剑,岳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岳阳市美术馆馆长、岳阳市书画院院长。作品在《新美术》《画家》《当代艺术》和多部大型画集上发表,多次入选全国各类大型展览并获奖,被美国、日本、瑞典等国家和地区收藏家收藏。2002年荣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
低调、散淡、随和、不善交际,是大多数人对戴剑的印象,这种性格特质对画家来说,无疑是有益的。从事中国山水画创作四十余载,戴剑用极强的定力排除外界干扰和诱惑,始终保持着当代艺术家的本真,专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只做了一件事——用绘画守望洞庭湖。
一
洞庭湖对戴剑来说,意味着什么?
著名作家彭见明在《阿剑的湖泊》里这样描述:“阿剑生长于巴陵老街破败不堪的古老的旧房子里,这里有个天大的好处,举目便可看到浩瀚的洞庭湖,呼吸的是水气、鱼腥气,稔熟了船夫渔老的生活方式,这些与生俱来,伴随着他的成长,我看到中国当代画家中似他这样熟悉湖泊的,恐怕为数也不多。”
生于洞庭,长于洞庭,这是戴剑生活乃至生命的底色,也是湖区人独有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富矿。他十多岁拿画笔,深耕画坛四十余载,从小见惯了的湖水、乌篷船、罾网、斗笠、水鸭、芦苇、渔人……统统进入了他的画中。
戴剑早期创作的《家》系列、《家园》系列描绘了庭前院后草木茂盛、花开烂漫、鸡犬踯躅,这些洞庭湖周边寻常的乡村景象使得画面充满了烟火气,让人感到质朴自然、安静祥和,呈现的艺术世界,是典型的洞庭湖水乡田园风光。
“1998年《家》系列入选‘第十三届全国新人新作展’,是戴剑个人风格初步形成的标志。从此,他以独具个人视觉图像的山水画行走于山水画坛。”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蒲醒教授说,传统山水画的图像是山和水相生相长的,没有无水的山,也没有无山的水。戴剑在自己的画中几乎完全舍弃了山的形象,即使有,也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同时也舍弃了与山相生相长的水,主要形象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自然和人文,精神取向和审美趣味是自然的乡情和朴素的人情。
戴剑后来陆续创作的代表作《吾伴洞庭》系列、《气象洞庭》系列,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主题上更加侧重对洞庭湖的表达,画面多了些水气鱼腥味,画的意境给人一种繁复空灵、淡雅唯美之感。
同样生长于湖区的益阳籍著名作家叶梦很是钟爱戴剑的画,她觉得戴剑的画的色彩没有特别大的反差与对比,但是和谐统一的调子让她的骨头缝里感觉舒服。
二
纵观戴剑的艺术年表,几乎每一年,他都有作品入选或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艺术展览,活跃在当今画坛。
“他的作品去参展了,人却不一定去。”市美术馆副馆长王峰说,戴剑是一位特别专注于自我的人,平时有的活动或会议能不参加就不参加,更别提各式各样的应酬了,他常把自己关在画室里,琢磨作品。
不喜欢宣传炒作、更是鲜少在展览中露面,本来就不善交际的戴剑给人一种神秘又陌生的感觉。喜欢他画的人,要么保持一种遥远的期待,要么提着不菲的定金在他的画室外排队等候。戴剑总是不紧不慢,丝毫不因外界扰乱自己的节奏。刚参加工作时,他与朋友一起办国画培训班,一学期下来,便主动退出了。“画是养出来的,是自然的过程。”从此以后,他把全部的心思花在了创作上。
正因为这份专注和执着,使得他的画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市场价值,不仅在岳阳独领风骚,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有较大的影响力,多幅作品被美国、日本、瑞典等国家和地区收藏家收藏。
时常有朋友问戴剑何时出个人作品集,他总是笑而不答、不为所动。去年,《大家之路——中国书画大家学术研究系列专集丛书》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该画集被列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艺术类重点项目,入选艺术家包括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张立辰等20多人,戴剑是其中一员,入选标准注重在当今中国书画领域所作贡献和艺术成就,艺术风格与理念对中国画的变革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这是戴剑从事绘画艺术四十余载,唯一一本个人作品专辑,收录了《家》《吾伴洞庭》等多个系列70余幅精品力作,是他多年来辛勤耕耘的一次集中展示。在出版业繁盛的时代,戴剑用这种方式表达着自己对中国山水画的敬畏之心和深爱之情。
三
受戴剑的影响,易伟雄、陈稳、王翔、张雯、刘习文、柳一川、王峰等岳阳一批青年画家都开始关注洞庭湖的主题创作,渐渐形成了一种艺术创作现象。
“在绘画艺术领域,岳阳已具备地域性、多元性、融合性的艺术特征。”身为市美术馆馆长,戴剑的目光不能仅停留在自己的作品上,如何继续在洞庭湖上做文章,聚集更多艺术家的力量,用传统和现代艺术形式表达和展现洞庭湖的自然和人文,成为他心头最为牵挂的事。
2018年以来,在他的带领下,市美术馆先后策划参与“守护好一江碧水”专题展暨 “绿水青山”美术作品邀请展、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水的旅程”项目走进长江中游活动、“过洞庭”BUMP爬坡小组洞庭湖驻留项目、“大美潇湘”——大型系列中国画创作工程采风写生活动……这些展览和艺术项目挖掘洞庭湖区地域的文化资源,邀请不同地区、不同创作媒介的艺术家走进岳阳采风创作,也鼓励艺术家以展览为载体走出湖湘、宣传岳阳。
戴剑说,对于当代的艺术家们,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承担起具有洞庭“不以物喜己悲”的社会责任,以水为艺术符号的中心,思考自身、自然和社会三者的关系,是洞庭文化的发展未来。
目前,戴剑带领团队青年画家王翔、陈稳、张雯正进行湖南省委重点文化工程“大美潇湘”——大型系列中国画创作工程之巴陵胜状的草图设计,该作品20米长,以历代潇湘图、岳阳楼、洞庭湖作品为基础与时代心迹相结合,以图像叙事与艺术真实为主导,以浅绛设色手法,以学术内蕴与学术价值为旨归,构建“巴陵胜状”的时代佳构。
生活在洞庭湖畔,戴剑心无旁骛,在以湖区自然和人文构筑的精神家园里,他恣意畅游,酣畅淋漓!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