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科教 >教师随笔

一枚铜钱三文章
时间:2022-03-30 11:23:28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很多朋友都问我,为什么有这样多的文章可以写,有没有什么秘密。我说,秘密当然还是有的,只不过一般人想不到而已。下面就以一枚铜钱如何引发三篇文章来说一说吧。

这枚铜钱来自平江县,我是从项忠老师那里知道的。项老师是岳阳市十二中历史老师,几年前在一起培训过几次,就写作也做过深入的交流,算得上是知己了。去年下学期他去平江县伍市镇时丰中学支教,有一篇学生习作希望我推荐一下。我欣然同意。

习作很有特色,《我握住了历史》,真让人大震惊。细读才知道,这位学生的铜钱正面有“宽永通宝”字样,反面没有任何文字或图案,传承好几代,但谁也说不清是哪朝哪代的。这次见前来支教的项老师很有水平,便特意来请教。项老师拿着铜钱,调动头脑中所有的信息,结果一一被排除。最后,他只好求助百度,这才揭开谜底:原来,它是古代日本的钱币,1626年(相当于中国明末时期)开始铸造,一直使用到日本明治初年,流通了240余年时间。它是中日贸易的见证,因此小作者说他“握住了历史”。

选题很好,不过,写作上还有一些问题,因此,我一一指出来,希望再作修改。项老师很谦虚,也很勤奋,很快就将修改稿发来了。我细看修订后推荐给《初中生》,结果在6月刊用。

项老师很高兴,于是自己的劲头更足, 腊月二十四,他将自己的经验整理成《善用课堂生成,促进课堂精彩》一文,希望我向《湖南教育》推荐。我细读之后,发现经验倒是不错,但课堂生成已成老生常谈,新意不够,推荐出去发表的可能性不大。于是,我就如何写出能打动编辑最后顺利发表的文章谈了自己的看法,主要的说,就是一个“新”字,是前所未有的,发表之后能让读者有所收获的才会得到编辑的青睐。这样一说,项老师立马明白了。我又说,其实,你指导学生写的《我握住了历史》就很有新意,一般的老师也没这样的机会,把这个过程写下来一定很不错。他“哎呀”一声,说“我怎么没想到呢?”,说过年期间一定写好。

半个月后,他把教育故事《探“宝”记》发给了我。我连忙拜读,还真不错,只是有几个地方没写到位,会让读者心生疑惑,如“明明百度可以查到,为什么学生没去上网查呢?”他又作了修改,将这些地方都写清楚了。特别是结尾说,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乡村学校的孩子在家里发现了这枚钱币,问了几个人无果后,不知道去互联网上查找?看来教学生“学会”固然重要,教学生“会学”更加重要!给整个文章提升了品位。我将文章推荐给《湖南教育》,果然得到编辑的青睐,将发表在第四期上。

因此,我深有感触。平时很多老师都会说,发表一篇文章很难很难,这是对的。只不过,难的背后主要还是自己诸多方面的不够:一是经验不够新,难以“领异标新”,个中的原因不是不想出新,而是阅读的广度与深度不够,致使自己不能出新;二是刊物不够熟,难以“有的中矢”,个中的原因不是与编辑不熟,而是对刊物的风格与定位以及用稿要求不熟,致使稿件无法采用;三是文章不够靓,难以“拿来就用”,个中的原因不是排版不漂亮,而是文字功底不到位,需要修改的地方太多,致使编辑无从下手。而这枚小小的铜钱却不同,学生求教于老师,老师悉心指导,而我敏锐地捕捉并加以修改指导,于是,学生的习作可以发表,老师的随笔可以发表,至于我这篇小文章,对老师的作文指导与写作以及投稿都有些帮助,发表也应该不是难事。不信,那就拭目以待吧。

(编辑: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