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科教 >优秀作文选登

窖薯种
时间:2022-04-06 09:34:30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农谚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春耕在山头布谷鸟声声啼唤中挥动锄头,犁耙到处,麻鞭水响。农民们把贮藏一冬的红薯种从地窖里小心翼翼地取出,扔出已经腐烂变质散发着异味的块根,用箩筐将码放整齐的深褐色良种挑至向阳的肥田或已经耕作多年的山坡熟土,俗称“窖薯种”。在七八十年代家乡贫瘠的张师山脚下,山多田少,红薯是除了正粮稻谷之外的主要杂良,红薯的种植面积和收成关联着全家老小的饥与饱,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丝毫不敢懈怠,再穷的人家也要留足薯种。

山区里春天本来就是姗姗来迟,又遇雨水季节,碰上一个晴好日子就要赶紧进行栽种。栽种时要选择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土质较为疏松的沙壤土。老屋西侧池塘边上的几块沙质土就是最好的选择,父亲年前就将几担牛粪、猪粪、烂菜根叶等堆放在土层上发酵,以提高肥力。他用粗犷的双手挥动宽锄,将杂草连根铲除,再用松锄将表层土壤细细梳理一遍,叫我帮忙挑出硬土疙瘩或小石块。来回几次,将表土耕作成细碎的松土,中间平整,四周稍高成环状,防止粪水外渗。望着平整而黑黝的红薯种苗地,他深深地吸了一口自卷的叶子烟,双手扶靠在锄头把,舒展了一下紧皱的眉头,仿佛完成了一件得意的艺术作品。

趁着大锅里的饭已经煮好的间隙,母亲也小跑过来帮助栽种薯种,俚语叫埋茴种。明明是红薯,乡人却叫红茴,大概是红薯煮熟后散发着茴香般的香味缘故吧。红薯也称甘薯,当时主要品种有胜利薯、白薯、安南薯三种,后来农技人员培育了北瓜薯、苹果薯、西瓜薯、紫薯等优良品种。母亲偏爱胜利薯,说它质地软糥口感好,表面朴实无华,吃了安然不胀气,今年就多种些吧。薯种是去年秋收时父亲一只只精挑细选留下的,块茎细长胚芽多。他将种薯先堆放在地的中间,然后从四周开始一圈圈地缩小范围,均匀地浅埋在土里。埋好的红薯就像一个个熟睡的婴儿,等待着主人的安排与喂养。然后,父亲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铺上一层用人粪尿与柴灶灰沤肥的混合物,再细心地撒上一层从小溪里淘来的细沙。末了,向土壤中喷洒一遍池塘里舀来的水,浸湿全部的土壤,以提高红薯的生长速度。

剩下的红薯种,也可以挑选回家拌饭煮食,不用担心像土豆一样发芽后产生毒素,红薯给农民的好处实在太多。留心的农户们还会在红薯育苗地块的四周播下玉米种子,做到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也为孩子们带来一些新鲜的食材享受。有些精明的农民,还要在地头或地尾扎个穿红色破衣戴草帽的稻草人,防止鸟雀、野猪们偷食种苗。

待到立夏节气,随着温度的迅速攀升,青嫩的薯苗便从母体胚芽处萌发、抽条、窜长。待藤蔓长到尺许,就可以分批捆扎采收,移栽到各个地块,自家幼苗有剩余,或遇上新品种,乡邻们便自觉调剂,互通有无,没有谁会吝啬一根藤苗。薯藤就是每家的收成希望所在,农人们在留足行间距后,顺手在每篼根部放一撮肥料,近处施草木灰、粪尿等有机肥,边远地方只能用氮肥等替代。经过个把月的孕育和成长,扦插在地里的薯苗相继长须、生根、长叶、发棵,而且越长越大,最后成长为粗壮硕大的红薯根块。这期间,人们要多次为红薯除草、松土、施肥、翻藤。从“窖薯种”到红薯成熟,周期长达七八个月以上,直到割藤挖薯,加工制作,其间的艰辛劳累自不待言。

甘薯原产南美洲,16世纪后期传入中国,原称番薯,又称红薯、白薯、红苕。薯藤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即使被晒个半干,只要土壤水分充足,同样可以成活,难怪农人们都喜欢它,把它视为和粮食一样的重要作物。红薯从不择土壤肥饶,只要勤快栽下,雨露滋养,便有不少意外收获。据史书记载,1785年四月至六月间天公不雨,时任平江知县谢仲坃从家乡广东阳春市引进安南薯,以官府名义发布《劝种杂粮示》,亲自督政乡民广栽红薯,当年大获其利,解除了饥饿。后人敬其爱民护民之心,塑其像入“三献寺”,邑人尊称“茴老爷”。红薯当半粮,红薯成熟后有多样的功用,如加工制作成拌饭的干薯丝,解馋的薯皮片、红薯膏、经脱水工艺处理后的薯干条,还有多用途的薯粉、薯丝等。家乡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前抵山,后抵墈,餐餐一只茴炉罐。茴丝茴拌饭,茴粉煎鸡蛋,茴梗做柴烧,茴藤炒班椒。

进入疫情后时代,我们不禁对安定的生活多了一份担忧。在这个再也不愁吃穿的新时代,没有多少人会想起种红薯这个毫不起眼的农事,再也不用过红薯充饥的苦日子,顶多是从集市上买回些红薯丝来调节下营养过剩的肚腹,抑或是对后代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红薯总是给人间带来了希望、温暖、甜蜜、保障。它留下的不仅是一代人不可磨灭的珍贵记忆,更是一份乡情,一份信念,一份奋斗,一种对生活的敬畏与传承。

(平江县第四中学  李锋)

(编辑: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