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财经

油价“过山车”之后:PTA“乌云笼罩”部分企业停产整修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3日    责任编辑:李璇

连日的阴雨过后,上海的冬日终于升起,但不时袭来的冷空气裹卷着乌云,提醒着凛冬将至。

同样遭遇“冷空气”侵袭的还有国际原油市场。在10月初创下年内最高后,便开始过山车式一路“跌跌不休”。

牵一发而动全身。近一年来,受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与石油密切相关联的中下游化工企业和制造企业,共同构建的产业链,也不同程度地迎来了全新的行业现状和挑战,煽动着整个行业的“蝴蝶效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受石油价格接连下跌影响,同时带动着诸如PTA(主要化纤原料)等中下游石油化工原材料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近期PTA价格跌跌不休,TA901从8月29日的高点8062至今下跌超过1900点,跌幅高达23.6%。。但在整个化工产业链体系中,诸多中下游的化工企业和制造企业并未就此真正受益,反而正遭遇着市场价格跌幅过多,下游整体需求不旺的双重考验。

受访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传导至中下游的化工企业后,将为整个化工产业链和价值链带来结构性的变化影响。从长期来看,当前石油价格的持续波动,与下游需求端的乏力,都会共同构建出一个化工行业“洗牌”的格局,将推动着新市场格局的构建。

由此,对于不少中下游的化工企业而言,当下如何熬过眼下的这个冬天显得十分急迫。

“焦虑”的PTA

在上海远郊奉贤的一个化工园区内,一家主营生产PTA的石化企业正在进行着一年一次的停产大整修工作,夜幕下平日里机器彻夜轰鸣、灯光通亮的厂区内,明显要暗淡与安静了不少。

“与往年相比,今年检修机器明显早一些。”11月22日,工厂门口值班室的安保师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工厂停产维修期间工人仍正常到厂上班,但工作内容并不是生产,而是检修器械与设备。

在当前原油价格暴跌的市场环境下,不少类似生产PTA的化工企业正经历着价格跟跌、利润空间骤降的挑战。

“价格跌了很久,导致上个月开始公司不挣钱了。”一位不愿具名的该企业相关知情人员告诉记者,工厂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提前进行停产整修工作,实际上也是企业面对当前生产经营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据其介绍,国际石油价格连续下跌,PTA价格在产业环境的影响下,价格下调的幅度较大。与此同时,企业生产所需的上游原材料PX价格却仍旧坚挺,由此造成了当前企业生产PTA不得不面对利润空间骤降的困局。

据中国纺织网数据显示,PTA(华东)市场价格自今年8月底至9月中旬在9200元/吨进行高位盘整之后,便迅速开始进入到间接性的下滑通道中。截至11月21日,PTA(华东)的产品价格为6568.89元/吨,对比跌幅达到了25.46%。

不得不提的是,在整个类似由“石油-石脑油-PX-PTA-化纤厂-纺织厂-服装厂”等模式所构成的产业链传导体系中,令当前PTA生产企业“如鲠在喉”的是,上游原料PX价格因国内产能有限,在整体市场进口依赖度高企、以及市场供需不平衡的格局影响下,其价格受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远不如PTA这般起伏,这也导致当前生产PTA的利润空间大大折扣。

“加上此前油价飙升时,PTA趁势涨价,价格一路飙升后,引发下游企业抗议与市场管控,也可能导致这一轮价格的崩塌。”上述工作人员解释称,PTA价格经过这一轮石油的涨跌波动,基本“回到了以前的价格状态”。

乏力的下游需求

事实上,导致当前部分生产PTA的化工企业停产的原因中,除了价格下滑较快之外,终端消费需求的不足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要素。

上述知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前整体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较大,反映在产品需求端的整体乏力,开始逐渐传导至化工产业链的中上游企业的生产环节中,让整个市场中的PTA产量明显有些过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不少处在石油产业链末端的生产制造类企业,如纺织制衣、模具制造等正面临着订单减少、旺季缩短的现状。

在全国经编行业重镇浙江省桐乡市,不少制衣加工企业在“双十一”旺季刚刚过完后,就不得不迎来行业淡季的无奈现实。

桐乡市欧莉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国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当前受石油和PTA价格下跌影响,制衣企业所需的化纤价格也出现了下调,但当前制衣企业正迎来行业淡季,订单量整体下滑明显,这就造成了“原材料价格虽已下跌,企业也没有受益很多”。

“以前‘双十一’之后旺季还能延长一个月,现在刚过就立马进入淡季。”吴国杉告诉记者,今年来自消费市场的乏力传导至制衣行业的迹象十分明显。

“经济不好,下游企业的订单减少,传导至中游化工企业后,也会导致生产的调整与减量。”一位在上海长期从事化工行业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称,从整体石油的产业链构成而言,中下游化工企业中除了部分生产类似PX的企业,大多企业也都正在面临着利润趋薄的困局。

该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今年上半年化工企业的运营情况,今年下半年总体行业的利润水平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除了受石油等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影响外,其关键就在于市场整体需求的乏力。

残酷的市场法则

事实上,当前整体化工企业利润趋薄的市场环境,也一定程度上为“大鱼吃小鱼”的残酷市场法则埋下了伏笔。

路博润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亚太区运营副总裁刘爱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类似当前受石油价格波动和下游需求乏力共同影响所造成的化工产业环境变动,在行业中被称之为“结构性变化”。

“在以往的价值链中,下游需求旺盛,因原料等因素而提高成本可从中端向末端消费品逐层传导,最终稀释在过程中。”刘爱民说,同时这个价值链逆向也是同步的,但往往需求不足传导至产业链中端时,就会给中端部分竞争实力不强的原料生产企业带来较大的市场影响。

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资深总监张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从石油到纺织品的整个化工产业链中,包含诸多不同的价值链产品,细分很多不同的产品类型,对于很多大型化工企业而言,往往经营的产品覆盖面足够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越强。

“价值链足够长之后,就容易平均产品生产的成本波动。”张理认为,相对于中端原料生产企业而言,很多处于末端制造的大型化工企业更具有抗风险能力,受到的市场波及也更小。

刘爱民则向记者透露,当前中国很多大型化工企业,在大宗原料采购时都会与供应商签订一定的采购协议,在采购价格中与石油等原料价格直接拟定一定比例的浮动标准,来适当规避暴涨或暴跌的市场风险。

“这几乎是大型化工公司通用的一个价格定价方式。”刘爱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此基础上,石油价格的起落虽对大型化工企业有影响,但对其日常生产安排却并不显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