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天下> 军事

台媒称最新歼20已使用柔性蒙皮 机身形状可变化
作者:    来源:环球网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24日    责任编辑:美崽

  台湾“防长”冯世宽曾妄称台空军升级版F-16战机就足以匹敌解放军新型歼-20隐形战机。这种吹上天的牛皮,就连岛内也有诸多不同声音。台湾东森新闻网22日的报道称,最新照片显示歼-20的DSI进气口鼓包采用当今最先进的“智能蒙皮”技术,使该机成为一款“具有科幻色彩的四代战机”。报道推测,这种大陆自制的隐形战机在许多技战术性能方面可能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全球最先进的美制F-22战斗机。

  歼-20穿上“弹力紧身衣”?

  该报道称,近日网络上曝光最新歼-20照片,“可清楚看见该机的DSI进气口鼓包凹了进去”。分析认为,这可能是采用了先进的“智能蒙皮”技术,可极大提高歼-20隐身及生存能力。

  报道称,大陆媒体此前曾多次推断歼-20很可能已使用“柔性蒙皮”技术。“柔性蒙皮在变形最大时可以达到自适应鼓包进气道的最高型面,使进气道的鼓包型面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反复改变形状,从而调节进气道的喉道面积,解决了常规鼓包进气道型面不可调节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柔性蒙皮技术,让歼-20的机体自己改变形状,来进行进气的自我调节。”报道还引用大陆媒体的报道称,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到歼-20的多个重要部位上,“柔性蒙皮”如同给歼-20穿上了一件弹力紧身衣,飞机的表面可以改变形状来适应需要,并掩盖住可能造成雷达回波的细小缝隙,增强飞机的隐身性能。

  台媒认为,过去美国对于解放军在“智能蒙皮”技术上的进步相当忧虑,担心该先进技术应用到歼-20上后,将使这种解放军隐形战机在许多技战术性能方面赶上甚至超过F-22。“而从歼-20的DSI进气口鼓包凹进去的情况推测,该机的技术先进程度可能已超越外界想象,蒙皮技术让歼-20成为一款具有科幻色彩的四代机”。

  “智能蒙皮”和“柔性蒙皮”不是一回事

  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大陆专家解释说,“智能蒙皮(Smart Skin)”是美国空军1985年提出的一项概念,通过将各类传感器和芯片高度集成在飞机蒙皮内部,从而形成机体对自身感知的复杂神经网络,可以将采集到的各类信息实时传输给飞机的大脑——飞行控制计算机,有效提高战机对各类信息的整合处理能力。利用“智能蒙皮”技术,可以有效减少飞机的天线尺寸,并可以采用低成本的新型材料提高飞机的隐身和气动外形效果。因此“智能蒙皮”技术运用较多的领域是天线设备,通过将新型共形天线全部嵌套在飞行器表面,有效减小战斗机的重量和阻力。

  专家介绍说,“智能蒙皮”技术并不会让飞机的蒙皮发生柔性形变。按照台湾媒体的描述,如果歼-20DSI进气道的鼓包凹陷,理论上应该是通过“柔性蒙皮”技术来实现。当然要实现这种功能,在蒙皮内肯定也会安装各种传感器和作动器,但它们都是以实现鼓包的柔性可调节为目的,因此总体看应该是一种柔性蒙皮技术。台湾媒体显然是将两者混为一谈了,甚至还有些张冠李戴。

  此外,台媒还谈到“智能蒙皮不仅能让飞行器感知自身物理状况(如疼痛),也能对外部环境(如视觉、味觉、声音)保持敏感,从而赋予材料、构件乃至整个飞行器体内自检测、自监控、自校正、自适应以及记忆、思维、判断和反应等功能”,这些说法就更夸张了。

  歼-20外形真的会变化吗?

  看似不起眼的DSI进气口鼓包,实际上融合了空气动力学、计算机模拟和复合材料加工技术。它可优化战机在不同飞行速度下的进气效率,并减轻重量和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大陆军迷的确曾多次猜测歼-20的鼓包式进气道是可调节式,包括鼓包前后移动和鼓包形变等方式。但目前还没有足够清晰的照片能确凿证明上述说法。专家认为,鼓包前后移动的方式听上去较容易实现,但是势必造成鼓包与机体之间出现缝隙,而且简单的前后移动并不能让进气效率提高。

  相比之下,可形变的自适应鼓包更有理论基础。此前,中国相关科研人员曾发布“一种用于自适应鼓包进气道的柔性蒙皮”论文,并申请专利。根据描述,这种“柔性蒙皮”由弹性胶膜和高弹纤维复合而成,并在“柔性蒙皮”内表面布置应变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该发明使进气道的鼓包型面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反复改变形状,从而调节进气道的喉道面积。但专家认为,该专利设想如何实现工程应用尚待观察。另外可调式DSI进气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构的复杂性和重量,这与DSI进气道设计的原有优点相悖。通常来说,DSI进气道的核心技术在于鼓包外形的设计,也就是如何通过外形的优化使其适应更大的战机飞行速度范围。

  专家认为,虽然目前歼-20进气道鼓包使用“柔性蒙皮”的可能性不大,但在歼-20其他部位使用“柔性蒙皮”和“智能蒙皮”仍是可能的。在此方面,中国已有相当的技术积累。歼-20作为一款隐形战机,必然将大量传感器进行内埋和共形处理,这实际上就是“智能蒙皮”技术。根据《航空报》的报道,中航工业已在“柔性蒙皮”加工技术方面冲破壁垒,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其应用于歼-20应该不成问题。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
“墨子号”在轨交付使用了,看看这颗卫星有多牛!
1月18日,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相关领导在交付使用证书上签字。
最火资讯
中国为何此时高调宣布这个黑科技
在这篇文章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介绍到,未来五大运载系统中,除了“快舟”系列星箭一体化系统之外,还有“羽舟”系列电推火箭系统,他可以利用地面大型电磁弹射系统发射,计划2020年完成电磁发射演示系统建设及原理验证试验。据了解,近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国防科技工业》杂志中首次透露,该集团在其未来五大运载火箭系列中,“羽舟”、“轻舟”分别代表电火箭和液体火箭,而他们都将由一个“地面大型电磁弹射系统”发射,并最快于2020年之前完成电磁发射演示系统建设及原理验证试验。此外,“轻舟”系列液体运载火箭则也能利用地面大型电磁弹射系统发射,同样计划2020年前,完成电磁发射演示系统建设及原理验证试验。
台湾前“副防长”谈大陆武统:攻台无需流血
自蔡英文去年5月上台以来,两岸关系进入冷对抗状态,有关大陆武力统一台湾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台湾内部究竟怎样看待统一,对和平统一与武力统一有什么想法,《环球时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岛内知名国际战略学者林中斌进行了专访。1942年出生的林中斌,是一名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国防部副部长”、陆委会副主委,是岛内为数不多的解放军研究专家,对两岸及国际事务有独到见解,曾准确预测1996年的台海危机和多次美国大选结果。
安倍访南海3国撒12000亿抗华 中方斥其心态极不健康
据日本共同社1月16日报道,印尼当地时间15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在雅加达以南城市茂物的总统府举行会谈,双方特别为针对中国南海问题,而在加强海洋安全领域的合作达成一致。给越南1200亿日元贷款,外加6艘巡逻船据共同社16日称,安倍晋三当天在与越南总理阮春福会谈后表示,为推进日越两国在南海海洋安全保障领域的合作,日本将向越南提供6艘新造巡逻船,并称针对中国在南海发展军事据点的问题,日越两国一致认为相关国家进行对话并和平解决问题很重要。当安倍抵达印尼、越南时,又再次在南海问题上向两国抛出“诱惑”:为了深化与印尼的防务合作,将向印尼提提供740亿日元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