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天下> 历史

红军时期毛泽东为何事向贺子珍发火 气得扔掉饭盆
作者:唐春元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1日    责任编辑:美崽

  毛泽东与贺子珍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唐春元,原题:别梦依稀:共和国领袖毛泽东的故土情结,节选

  这是毛泽东针对江青干涉他的饮食习惯而大发雷霆。

  毛泽东尽管离开家乡韶山多年,但他的故乡情结不仅丝毫未减,而且愈到晚年,这种情结愈浓烈:他一口的湘潭话,终生未改;他爱吃家乡的红烧肉、马齿苋、火焙鱼,口味不变;他爱穿家乡那长统纱补袜的习惯终生不改。

  然而,毛泽东的这些嗜好却为江青所不容。当然,实事求是地说,江青那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毛泽东好。她认为,红烧肉都是肥肉,脂肪太多,吃多了不好,胆固醇高,容易造成血管硬化,出现血栓。对此,毛泽东却不以为然,偏偏喜欢吃那家乡独有的韶山红烧肉,特别是喜欢吃五花肉。

  最后,江青便直接插手约束毛泽东的饮食,使得毛泽东大为恼火。

  那是1956年的一天晚上,毛泽东告诉卫士要吃红烧肉,而江青知道后,不仅不要卫士搞,而且还训斥卫士:“搞什么红烧肉,什么好东西?土包子才吃这种东西呢!改不了的农民习惯。”

  结果,那顿饭卫士没有上红烧肉。

  开饭了,毛泽东见桌上没有红烧肉,便质问卫士:“红烧肉呢?为什么没有红烧肉?为什么交待了的事情不办?我连吃点红烧肉的要求也过分了吗?”

  由于毛泽东一再追问,卫士长李银桥才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毛泽东听后,知道错怪了卫士。他一边安慰那卫士,一边看也不看江青,沉着脸,用愠怒的口吻说:“不错,说对了,我就是一个土包子!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民的生活习性!你是洋包子,吃不到一块就分开吃。从今天开始,你吃你的,我吃我的,我的事不要你管,由卫士管就行了,就这样定了。”

  从此,毛泽东很少与江青在同一张桌子吃饭。

  到了晚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也劝他少吃红烧肉,这种饮食习惯对身体有影响。而毛泽东总是摇着头说:“你们医生的话,不可不听,也不可全听。这是我从小就有的生活习惯了,你们不要强迫我。”

  这样,一直到去世前,毛泽东都未改变自己爱吃红烧肉的习惯。

  红烧肉是韶山的一道名菜,也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佳肴。也许,这也是毛泽东之所以终生不忘的原因吧!

  毛泽东还特别爱吃家乡的马齿苋。

  马齿苋是韶山当地的一种野菜,味辛,有药用价值,当地乡亲多采来腌制小菜,或直接作蔬菜食用。

  毛泽东小时候最喜欢吃他母亲腌制的马齿苋。

  也许是对故乡的眷念,亦或是对母亲的怀念,毛泽东一回到韶山就喊要吃马齿苋。1966年,毛泽东是秘密回韶山的,住在了中共湖南省委为他修的“茅棚”――滴水洞。所以,当毛泽东提出一定要吃马齿苋时,的确有些为难住了厨房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不能到老百姓那里去要,因为怕走露毛泽东回来了的消息,这可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当时,还是农历5月,当地的马齿苋长得还不是很茂盛,需要到山里仔细去寻找。

  于是,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兵分几路,分头到滴水洞附近的山上、水田边和一些荒地上去寻找马齿苋。还好,还是家乡对毛泽东敞开了胸怀,在那种季节,去找马齿苋的人竟还找回了不少这种野菜。

  那天晚上,毛泽东吃到了他很久没有吃的马齿苋,心里非常高兴,说:“这餐饭吃得很香,还是家乡的菜好吃。”

  毛泽东爱吃辣椒,特别是家乡的辣椒。当年在江西,为了吃到辣椒,贺子珍四处为他寻辣椒。有一次,为了辣椒,毛泽东还向贺子珍发了一次大火。那时正值盛夏,贺子珍好不容易找来辣椒,为毛泽东炒了一大碗。毛泽东一连吃了好几顿都舍不得全吃完。后来贺子珍端起一闻,发现辣椒已经有些变味了,于是便把剩下的都倒掉了。中午吃饭时,毛泽东到处找辣椒都找不到。贺子珍告诉他已经倒掉了。毛泽东一听,立即火冒三丈,气得把饭盆都扔掉了。贺子珍气得跑了出去,到晚上才回家。毛泽东知道是错怪了贺子珍后,便对她说:“你知道我喜欢吃辣椒,扔掉了怪可惜的。变味了,煮一下还可以吃呀!”

  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吃辣椒不革命,吃辣椒是革命派。当年他在河北西柏坡时,苏联共产党的全权代表、苏共中央政治委员米高扬来访,他因为欺负毛泽东不喝酒,当着许多人的面要和毛泽东比喝酒。米高扬自以为这样会使毛泽东服输,谁知毛泽东从桌子上拿起一个尖尖的红辣椒说:“我说过,不吃辣椒不革命,我不能喝酒,但能吃辣椒,你能吗?”

  开始,米高扬不知其中的厉害,认为那么个小小的红辣椒有什么了不起。特别是他见毛泽东把一个小尖椒放在嘴里嚼得津津有味,所以,也拿一个小尖椒就在嘴里嚼了起来。刚嚼了两下,辣得他直叫,连连说“不妙,不妙。”

  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说:“米高扬同志,吃辣椒你不如我吧!这样吧,为了公平,你喝酒,我吃辣椒。你喝一杯酒,我吃一个辣椒。”

  结果,米高扬醉得不省人事,直到第二天才缓过神来。他见到毛泽东后,直伸出拇指说毛泽东了不起。

  晚年时,由于患有多种疾病,特别是脑神经病,毛泽东吞咽困难,因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大吃辣椒了。但仍然是在吃东西时要把辣椒粉放在小盘上,吃时用别的菜蘸一点点,然后高兴地说:“好香啊,一直辣到脚尖了。”

  毛泽东对故乡和母亲的留恋,还表现在他最喜欢穿家乡那种长统袜子。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擅长做针线活。毛泽东小的时候一直穿母亲亲手缝制的长统纱袜,这一习惯整整伴随了他一生。这种老式的长统袜,都是用棉织纺的,袜统长及膝盖。有厚、薄两种,秋冬穿厚的,春夏穿薄的。这种袜子,一是暖和,二是耐穿。

  60年代初,中国开始流行短统尼龙袜。在当时,谁要是能穿上一双尼龙袜,那是引人注目的,而且很值得别人羡慕。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顺应这种潮流,在经得毛泽东同意后,给他买了几双尼龙袜。但毛泽东穿后,感觉到脚有些发烧,便再也不肯穿尼龙袜,很坚决地拒绝了这种新生事物,继续穿着长统袜。

  棉纱袜虽然暖和,脚不出汗,但最大的缺点是袜口的弹性不大,袜子经常松松垮垮地从膝盖滑到脚踝骨上。毛泽东穿这种袜子时,工作人员稍不提醒,就会出这种“洋相”。对此,毛泽东的好朋友、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文章中早有描述。1962年,他在描述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的情景时,就有过这样一段话:“他身穿一件领子扣紧的深灰呢料上衣,相同质料的裤子,毛的皮鞋已经需要擦油了,一双纱袜松松地掉到了脚踝上。”

  其实,毛泽东的这种“洋相”,我们在一些照片上也可以看见。最有代表性的就是1959年6月他回故乡时,在他家前坪照的那张相,相片上也显出毛泽东的纱袜子松松垮垮地缩着。

  这样,到了上世纪60年代后,毛泽东身边的卫士就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当毛泽东要参加重大活动时,他们就用别针把他的袜子别在衬裤上,以防下滑,“影响主席的形象”;另一件事就是随时提醒毛泽东,要他在与外宾谈话时,不要随便把脚伸得很长,以防止露出长统袜的补丁。李银桥每次总要对毛泽东说:“主席,坐沙发上要收回脚,一伸脚,您的袜子就‘露馅’了。”

  每当李银桥善意提醒时,毛泽东总是对他一笑。

  一生终爱长统袜,毛泽东就这样让母亲留下的传统,一生伴随着自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