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搞四国战略对话最热心,有那么点“百折不回”的味道,这是它对中国崛起尤其焦虑的写照。
“日本正值必须通过谋划大型策略蓝图来发挥外交功能的时代。”日本外相河野太郎日前接受日本媒体专访时,提出希望实现日美澳印四国建立首脑级别战略对话的设想。日媒分析称,河野倡导的这个战略似乎是为了对抗中国,背后的原因是日本在印度洋一带实施的政府开发援助与中国“一带一路”中“海上丝绸之路”重合,存在竞争关系。
此外,日本担心在这一地区的防卫战略上输给中国。据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在下月特朗普访日时向其提出该倡议。对此,中国社科院日本问题学者卢昊表示,所谓四国机制的提法早已有之,是针对中国加强战略竞争的方针的延续,其根本原因在于日本试图以排他的、竞争性的方式确保独占地区利益。
据《日本经济新闻》26日报道,日本外相河野太郎25日接受《日本经济新闻》社专访时表示,希望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四国能建立首脑级别战略对话,以南海经印度洋至非洲这一地带为中心,共同推动自由贸易及防卫合作。
河野表示,“为了维护自由开放的海洋,自然要把经济和安全保障也摆在桌面”,称“将推进从亚洲到非洲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强调“维护海洋航行自由是安全保障上的重要议题”。河野还表示,“自由开放的海洋对于中国来讲也是‘一带一路’的前提”、“有必要让中国按照开放、透明的国际标准进行基础设施投资”。
河野太郎
“澳洲新闻网”26日称,河野太郎表示,日本不寻求在这一对话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它将努力争取在包括南海在内地区的海上运输自由,因为中国正在这些地区扩大其军事存在。《日本经济新闻》9月曾报道称,中国凭借“珍珠链战略”推进了航线开发,并连接斯里兰卡和吉布提建设港口,正在扩充海上基地。该报还引用印度官员对日本外务省高层的表态称,“陆路还能设法阻止,但海上航路就难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26日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11月6日举行的日美首脑会谈中提起四国战略对话,希望得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认可。《日本经济新闻》称,河野提出的四国首脑战略对话是对安倍晋三在2016年提出的“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的推进。
中国社科院日本问题学者卢昊26日对环环(ID:huanqiu-com)表示,日本所谓“四国战略”早已有之,安倍首次担任首相时,曾于2007年8月在印度国会发表题为“两洋交汇”的演讲,当时就提出“通过日本与印度的联合,再将美国和澳大利亚包括其中,这一‘扩大的亚洲’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覆盖太平洋的庞大网络”。
日本政府据此提议组建由日美印澳组成的“四国集团”,后来因各国态度迥异而搁浅。2012年12月底,二度出任首相的安倍公开提出“民主安全菱形”,“由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夏威夷组成一个菱形,以保卫从印度洋到西太平洋的公海”。
“民主安全菱形”
卢昊表示,正如日本战略学者早就指出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制造一种使得中国在海外——特别是印太地区——很难扩展势力的国际环境非常重要”。日本的设想是充分依托日美同盟的力量,并联络作为地区“支轴国家”的印澳两国,从战略合作及地区秩序构筑入手,将印度洋沿岸区域作为制衡中国影响力的主要阵地。
“中国参与亚太及印度洋地区开发和影响力的不断拓展,是综合国力增长、以及在国际体系中承担相应角色责任的必然结果。日印等国对中国的疑虑和指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试图以排他的、竞争性的方式确保地区独占利益或主导权,并以假想敌式的思维看待中国的崛起”。
卢昊对环环表示,面对有意歪曲和抹黑,中国应以我为主,坚持并提升如“一带一路”等地区发展倡议的开放性与互惠性,继续与地区成员特别是中小国家、新兴市场国开展平等和深入的合作。
社评:日本推动日美澳印对话难有收获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26日日媒发表的专访中表示,希望建立日美澳印四国首脑级别战略对话,以南海经印度洋至非洲这一地带为中心,共同推动自由贸易及防卫合作。媒体还报道说,安倍晋三将在特朗普访日时向对方提起四国战略对话,希望得到特朗普总统的认可。
日美澳印四国对话的设想不是新东西,安倍上一轮执政期间就提出过这一愿景,与他的“价值观外交”和“自由与繁荣之弧”遥相呼应。当时因为印度不响应,美国也不热心,该设想落得不了了之。但是安倍显然没忘记它,他大概觉得现在“机会不错”,动了重提的念头。
所有分析都认为,安倍政府对四国对话抱这么大兴趣,意在对付中国。河野提到的从南海经印度洋到非洲这一带,与中国力推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高度重合,日本对搞四国战略对话最热心,有那么点“百折不回”的味道,这是它对中国崛起尤其焦虑的写照。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对东京来说,能搞成四国战略对话,它就多了一张与中国博弈的“主牌”。如果搞不成,它反复这么嚷嚷,也可以向北京施压,显示它给中国添麻烦的能力。
那么四国战略对话能搞得起来吗?
日本推动这件事,相信会面临很多障碍。这不是华盛顿原创的主意,华盛顿的态度会比较微妙。它不愿意美国主导的格局被叠加上某种美日共同主导的影子,它更愿意日本继续做美国的追随者,而不是变成积极的倡导者。
澳大利亚、印度的态度就更复杂了。澳是美国盟国,与日本有对话机制,但中国也是它第一大贸易伙伴。澳在政治和安全上紧随美国,同时并不愿意激化同中国的矛盾,它对参加一个明显针对中国的机制是存在担心的。
印度这两年与中国关系出了些问题,愿意加强同其他国家关系,美日也的确在拉它。但是做出一个与美日澳“结盟”对付中国的姿态,对它是风险很大的地缘政治赌博,也有悖它不结盟的一贯原则。与美日若即若离最符合印度的利益,这样它可以尽享好处,避免转向一边倒令它纠结的得失计算。
由于中国确实没对地区构成重大现实威胁,防范中国针对的都是一些“可能性”,日本的出发点又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心理失衡”,对其他国家不具有普遍性。所以四国要联合起来搞定中国,这样的集体愿望与它们各自保持同中国正常关系的愿望相比,前者很难击溃后者。
因此,即使四国以某种形式“坐进一个房间”,但它们的拉帮结派不会达成日本希望的紧密性和稳定性。那种拉帮结派会给中国添多大麻烦,取决于中国外交的技巧和能力。
中美关系还是最关键的,只要美国不出来牵头,日本什么都搞不起来。如果美国对安倍四国战略对话建议的态度有变,那么中国就争取把澳印拦在外面,增加美日搞四国战略山头的成本。
其实这种外交合纵连横把戏的现代意义已经大打折扣,根本原因是现在国家博弈的逻辑变了。特朗普对“亚太再平衡”兴趣不大,TPP也退了,而将重振美国经济作为执政的重心,说明他看出传统地缘政治游戏很大程度上已经过时。日本因为选择太少了,只能沿着老路继续走。
中国既要对外部有损我国利益的“拉山头”进行反制,也不能陷进去,被热衷于那样干的日本等牵着鼻子走。针对中国搞这个“弧”、那个对话,说明中国更强大了,一两个国家觉得拿不住我们了。只要中国继续发展壮大,我们就是战略主动方,而非被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