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城南河上发现两座古石桥

  

本报讯(记者 冯刚 通讯员 李岳波)4月12日上午,岳阳县文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荣家湾镇大冲村进行调查时,发现该村南侧城南河,有两座疑似明代的古石桥,每座桥均由方柱形花岗岩石条组合搭建而成。

69岁的刘愿耘是大冲村刘天普人,平日极为关注古迹古遗址,对村庄周边的古树、古迹等了如指掌。4月12日8时,刘愿耘致电岳阳县文物保护中心,称刘天普屋场存有两座古石桥。

当天上午,岳阳县文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立即奔赴大冲村。在刘愿耘的引领下,走过数十米泥路,来到其中一座古石桥旁。石桥并不起眼,跨过一条宽数米的城南小河,桥身离水面约1米。桥面由花岗岩石条铺成,2长2短共4块,长的条石长4米,宽0.33米,厚0.15米,短的长3.35米,宽厚与长的一致。桥桩呈“八字”形,由三根石柱榫卯结构而成,石条呈两排架设在桥桩上。

刘愿耘介绍,该桥名唤天普桥,是以自己的祖先刘天普名字所命名。由于风吹日晒,岁月洗礼,桥南侧的桥桩塌了,后用红砖修复。为确认此桥年岁,刘愿耘拿出《刘氏族谱》,上面记载有正德二年(1507年)字样。照此推算,此桥距今已有513年。

“城南小河下游的另一座石桥,叫晏家桥。”刘愿耘边说,边用手指向不远处。

两桥相距不到500米。结构大体与天普桥基本一致,桥面由三块花岗岩石板并排铺成,6长6短共12块。“八字”形桥桩共5个。

此桥,历史更悠久。晏家桥由当年本地大户人家晏菊溪修筑。修桥石材通过商船从洞庭湖水运至八仙桥码头,由人工抬至此处,请石匠现场打造而成。

说起天普桥,刘愿耘表示,自己曾听爷爷刘保初说过,此桥为自家祖先刘天普所修,天普桥比晏家桥晚建数百年。湘北会战时期,古桥还救过许多村民的命,那时跑兵、逃难,村民都从桥上通过;如今,无论务农,或是生活,两座桥均起到独特的作用,所以村民们也对其都有着深厚感情。村民们纷纷呼吁,古桥已经存在几百年了,希望能保护好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