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日报全媒体讯(甘治国 黄 怡 陈勇平)“去年经管局干部在村里联点,要我到菁华果业上班,现在呢,收入也稳定,日子比以前过得好多了,党的政策好呢!”近日,笔者在岳阳县筻口镇和平村看到村民方君山早早地赶到菁华果业基地剪枝、培土,他满脸幸福的对我们说。这是该县采取“挂图作战”方式,多途径多措施指导贫困户脱贫取得的明显成效。
该县县委、政府把扶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大事来抓,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副书记全部挑担压责。县委书记田文静指出,铁山库区是全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要把库区扶贫与“两保”工作结合起来,与在核心保护区范围内坚决实行“禁、关、拆、补”结合起来,科学统筹、协调发展。县长曾平原亲力亲为,抓好脱贫攻坚的协调与调度。县委副书记每月对扶贫工作讲评,做到“一月一督查、两月一调度、一季一讲评、半年一总结”。对全县46个贫困村(含11个市级帮扶村),调整制定15名县委常委联乡镇,35名县级领导干部对应35个贫困村的帮扶清单,明确每名县级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联系帮扶1个贫困村,并结合实际,细化列出2017年度的计划脱贫名单,确保每户贫困家庭有一名帮扶干部。全县共安排驻村帮扶单位100个和52家企业,驻村第一支部书记47人,结对帮扶干部1100多人,4558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四个一”(一户一卡、一户一干部、一户一政策、一户一公示牌)帮扶工作要求。干部到基层贫困户最需要的地方,深入农户家庭走访,面对面交流,干群结对冷暖互知。同时推行“挂图作战”,按照县、乡、村三级,把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措施、职责、进度排名等层层细化分解,制成挂图,传导压力。各驻村联点党员结合“一进二访”、“两学一做”等活动,与村组干部、村民代表、贫困户一起,就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脱贫时限等展开会诊,制订措施“拔穷根”。避免贫困户散兵游勇,在致富路上单行船、独划桨。针对全县建档立卡的46个贫困村、43738名贫困人口,驻村联点干部按照“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政策兜底”等“七个一批”要求,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和督促所驻贫困村实施各种产业发展计划和开发项目。
截至目前,岳阳县已启动特色产业项目、易地搬迁、金融贷款、电网改造、生态补偿、扶贫助学等民生实事帮扶贫困户项目7654个,到位帮扶资金1.95亿元,1万多人摘掉了贫困帽。在含金量最大的地方上项目,民生实事项目上一个、活一个。毛田镇八宝村位于铁山水库上游,那里“有山不长树,有港不藏砂,有石不成料,果树不开花”。过去贫困户红薯用来养猪,农产品滞销,驻村帮扶的砂管局、残联,因贫施策建立红薯加工厂。村民种植红薯可卖5毛钱一斤,每斤还补贴3毛,进厂打工每天还赚200元工资。2016年,仅投产4个月,就为村里带来3万元收益。5个贫困户当年脱贫。这种在脱贫成果最近地方下功夫的办法,吹糠见米,让百姓能现实体会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