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南湖的33个排污口实行了‘一口一策’监管,关闭、封堵排污口11个”、“基本完成5处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建设3个污水处理厂、完成南湖沿岸30余公里的截污管网建设工程”、“完成市委党校、湘北女子学校等10家单位的清洁能源改造任务以及中心城区的燃煤锅炉改造”、“依法关停5家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依法取缔了13家沿湖餐饮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一组组数据显示,南湖新区一项项水环境治理工程正按照综合治理方案加速推进。
千亩湖水域的生态净化浮岛既能改善水质又能添景造绿
自南湖水污染综合防治“13118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立以来,南湖新区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水治理工程。启动天灯片区、刘山庙片区、畔湖湾片区的管网规划和招标建设工作。启动“退二进三”工作,退出企业7家。完成克力尔、笑呵呵、金达雅、湖滨污水处理厂一期、黄梅港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等多个减排项目。对南湖流域工业企业排放情况建立了“一企一档”,对超标排放企业实施“挂牌督办”,重点盯防,对南湖流域新建水体污染型项目,一律不批。加力实施“三产废水”整治,对环湖50多家餐饮、洗浴等三产经营场所实行全面排查,遏制三产废水直排南湖。
“13118工程”定期向南湖喷投生物底改素以改善水质
为强化生物治理,提升水质自净能力,南湖新区与专业公司签订生物技术治理南湖的合同,每周向南湖投放DNP水质改良菌,7-9月高温期在主要排污口进行滴注,坚持定期向南湖投放生物底改素,全面遏制南湖大面积爆发蓝藻。采用微生物工程技术,筛除变异菌种,保持治理效果。组织专业打捞队伍保持常年对湖面漂浮物进行不间断打捞,应急期间,采用冲浪、泵抽蓝藻等措施以及适量投放除藻剂等方法,有效遏制蓝藻的大量繁殖。启动环南湖周边鱼塘的返租工作,对返租回来的鱼塘,由指挥部统一整治,实施浮床修复方案,实行人放天养。
在高温季节,南湖水质跟踪监测频次由每月一次加密为每周一次,并在南湖设置了三个自动监测站,对水质PH、总磷、降水量、污水排放量等参数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为南湖水质预警应急工作提了科学依据。将环南湖六个泵站的正常运行列为重点盯防对象,加密监管,严防污水偷排、漏排。
青年志愿者义务打捞水面漂浮物
2017年,为更好地治理和保护南湖水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岳阳,南湖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南湖河长制实施方案》,成立区级河长制工作委员会及南湖片河长办公室,明确了区级河长、乡级河长河道管理员及联络员。通过成立河长办公室,横向整合水利、住建、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力量,直抓问题症结,强力推进城市内湖污染综合治理,彻底改善南湖水环境质量。
按照上级要求,区河长办每月分三次将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市河长办。近期,区河长办又分别制订了《2017年南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及《南湖综合整治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明确了全年目标任务,提出了工作要求,各项工作均由班子成员包干负责、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负责,做到了人人心中有目标、个个肩上有担子。
5月9日,岳阳市南湖(王家河、北港河)河长制调度会在南湖新区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唐道明对南湖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但治水之路仍然任重道远,唐道明指出,要清醒地看到现状,正视问题,认清形势,明确思路,摸清底子,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坚持问题导向,坚定信心,持之以恒抓好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健全南湖湖长制责任体系;做好截污工程,规划好沿湖排水和污水处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完善管网规划建设;全面排查主干管网清淤工程,确保汛期正常运行;严格水质监测,按属地原则,落实乡镇街道相关责任,加强监管力度;所有小作坊、小餐馆全面纳入市政管网,关闭直排污染企业;高度重视城中村环境治理工作,提高标准全面清理垃圾,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严格污染源管理,保证污水全收集,达标排放;按照“周通报、月调度、季讲评”制度,强化调度考核和督察督办工作,全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新南湖。
对辖区内的黑臭水体开展全面整治
目前,在楼区、经开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南湖新区按照“截污、禁养、清淤、活水、管理”的十字方针,严格控制外源污染,有序推进管网建设,不断加强黑臭水体整治,不断提升了水体自净能力,使南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有效整治。
下一步,南湖新区将按照市南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制定的“规范治理、科学治理、综合治理”的标本兼治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职责,理顺机制,细化任务,强化督查。 同时,全力推进南湖周边生猪禁养、禁钓限渔工作,加大生物治理力度,确保如期、全面完成南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