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破陋习,树新风活动中,岳阳县新墙镇所属的谭周辅屋场,在大队党支部指导下,把除陋习树新风活动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建家规家训、重温家史家风等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收到良好效果。
谭周辅屋场是一个由四个村民小组组成的村落。2015年村子里修建了谭氏祠堂。经族人讨论,重新制订了谭氏宗族族规和家训。新族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建文明城镇融入其中,从“爱国家、遵国法、行孝道、敦族谊、重伦理、守信义、勤学业、拒贪欲、戒赌博”等九个方面规范族人行为,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节义思想,融入了爱国守法、诚信廉洁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使之成为了新时代村民的行为规范。
2015年,谭周辅村根据上级部署,对全村人居环境进行净化美化。全体村人积极配合,拆除了十几栋烂土坯房、灰窖、厕所,联通和硬化了全村的道路,栽种了各种花草树木。短短一个多月,村里的道路通了,卫生情况好了,村子绿化了,环境美化了。这项工作因涉及到各家利益,放在往常可能会出现争执吵闹和矛盾纠纷,但现在不同了,由于受“爱国家、爱集体、重伦理”家规家风的熏陶,全族人团结协作,非常顺利地完成了全村的环境整治任务。
族规家训中的孝义思想,对于建设亲密和谐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谭周辅屋场人口近四百人,过去经常出现争吵打架事件,隔三差五还会有人吆着嗓子骂娘。近两年来,村里面貌得到很大转变,不仅再没有出现过婆媳吵架、夫妻打闹、邻里斗殴的事,而且涌现了许多家庭道德建设方面的模范。谭桂芬晚年患有老年痴呆症,媳妇余霞英和丈夫一起,悉心照料老人。送茶送饭、端屎端尿,直至送老归山,使老人度过了一个温暖舒适的晚年。孙玉兰、潘金葵妯娌两个,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多年,毫无怨言,赢得了村人的称赞。谭春联是出嫁了的姑娘,她因父亲患病无人照顾,做好丈夫的工作,带着丈夫孩子由安徽迁回娘家照看料理病中的父亲,让父亲过上舒适的晚年。全村邻里之间如今和谐相处,相互之间彬彬有礼,和气亲密。族人中有人出现困难,全族人热情帮助。媳妇刘十珍去年不幸遇到意外事故,全身大面积烧伤。全村族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捐赠钱款一万多元,帮助她度过难关,使她感到了家族亲情的温暖。
教育子女,送读成才,是家规家训的重要内容。家规第七条规定:“勤学业。学而优则仕。勤学苦读,方是成才之路,养不读父之过,学不勤子之羞。”现在村人把培养子女成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宁愿不置房,不买车,也要送子女读书深造。姚荣兰有三个孩子,有读大学的,有读中学、小学的,家庭经济紧张。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她自己一边带孩子,一边也在附近工厂打工,每天照顾孩子上学后,自己再匆匆去上班。她家中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公公需要照顾,她对这一切毫无怨言,以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族人关心族务,热心公益。这几年,村里建祠堂、修礼堂、修公路,虽然大家手头并不是很宽裕,但仍然踊跃捐款。其中捐款一万元和数万的有二十余人,全村共计捐款近百万元。谭令、谭文峰、谭超粮、谭江文等人,热心公益活动,把为族人服好务作为自己的本分。修礼堂、整治环境、修路,各种族务工作他们都费力操心。今年暑期,屋场里的电压不稳定,空调和其它电器无法正常使用。他们找到县电业局、镇供电所反映,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对高压线路进行改造,解决了困扰村人已久的用电问题。虽然他们奔走忙碌数天,却不要任何报酬。
现在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在全村如一股东风。周香兰丈夫做乡村医生,几亩田的葡萄园完全由她一人独立耕作。谭三军夫妻都年过五十,妻子长年在瓷厂打工,他本人除种田外,每年仅贩卖葡萄就获利近三万元。全村六十岁的娭毑如任秋珍、李鸟英、邓珍良、汪芒秀、李望梅、彭新桂、任四桃、古芳年、彭美娥、邓菊英等人除了料理家务,照看儿孙外,还长年在自家或别人的葡萄园里做工。整个谭周辅屋场,到处呈现出勤劳、兴旺、和睦的景象。可以说,清水村谭周辅屋场在优秀的家族传统文化滋润下,一股新风正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这里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