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瑞忠 伏礼平 刘林波)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汨罗近年来发展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了市政府统筹领导,教体局具体实施、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从市到乡镇均成立了“全面改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目标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强化检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经常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凡是涉及教育的问题优先安排、优先研究、优先解决;每位市级领导联系一所薄弱学校,经常下到学校,了解教学动态,倾听师生呼声,为学校帮困解难;将各镇和部门主要领导抓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情况,纳入对主要干部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
聚焦贫困薄弱,科学规划引领。坚持“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就近入学”原则,编制《汨罗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调整专项规划》等规划性文件。从2018年开始,启动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采取“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完善一批”的办法,新建窑洲九年制一贯学校、高泉新城初级中学,武夷山学校,迁建市一中、市职业中专,新建市体育中心,引进一所高标准民办高中,逐步撤并市三、四、五中,改建为片区寄宿制初中。同时,计划改造小、偏、弱学校30所,建设合格学校7所、公办幼儿园3所,将有效推进薄弱学校改造,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加大投入力度,强化项目管理。5年来,共投入资金1.98亿元,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其中中央和省级薄弱学校改造专项资金7394万元、统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4386万元、城市义务教育扩容1217万元,本级配套资金6821万元,特别是在2016年,投入资金2600万元,建设了以“三通两平台”为基础的教育城域网,显著提升了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
建立督导制度,确保质量进度。实行“四个统一”:统一组织立项,由教体局联合财政局统一向各项目学校下达薄弱学校改造年度建设计划。统一组织设计,各项目工程必须交由有设计资质的设计院进行设计。统一组织招标,严格执行法定招投标程序,坚决杜绝基建招投标过程中的不正之风。统一监理,严格执行法定程序,聘请有资质、信誉好的监理公司对全市薄弱学校改造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理。推行“五个制度”:实行法人责任制,学校为建设主体,校长为项目建设负责人。实行招标投标制,由市招标办负责公开招标投标,市监察局全程监督。实行工程监理制,由监理公司进行全过程旁站式监理。实行合同管理制,每个项目都由教体局法人依法与质监、监理等单位签订合同,项目学校作为建设主体与施工方签订合同,严格按合同办事。简化办事程序。实行资金管理台账制,按照《汨罗市薄弱学校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汨财发〔2016〕36号),对薄弱学校改造专项资金分帐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工程款严格按进度拨付,并实行台账管理,严禁学校不挤占或挪作他用,确保薄改资金的专款专用。在办理报建、规划、国土和资金拨付等各种手续上,坚持“教育优先,特事特办”,实行“一站式”服务,各相关部门集中办公,对于所有手续一次性办结。落实优惠政策。各类手续办理涉及的行政规费免收,经营服务性收费则参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收费标准,不到正常缴费额度的50%。
持续用力推进,促进均衡发展。坚持“四个面向”。面向每一类教育,坚持基础、职业、成人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面向每一所学校,学校的“硬件”“软件”都力求均衡,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个学生,保障每一个适龄青少年儿童、残疾少年儿童都能就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面向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力求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特长得到彰显。实施“四大倾斜”。在评价目标上倾斜,全市目标管理评价中,对薄弱学校的目标管理设置修正系数,将实际得分修正成105%或110%。在办学经费上倾斜,各项建设资金向薄弱学校倾斜,电教媒体、音像图书、文体器材、微机、办公用品优先配备给薄弱学校。在领导力量上倾斜,把年富力强的同志安排在边远贫困相对薄弱的地区。在教学研究上倾斜,将大多数教研活动选定在薄弱学校开展。同时,开展教学“扶贫计划”,组织“送教下乡”等培训活动,加大对薄弱学校业务指导。落实“四项措施”。合理配置师资,硬性规定凡名师、骨干教师、小学高级及中学一级教师必须有在农村工作三年的经历,城区每年严格按比例从农村选调教师。合理配置生源,在教育质量评价中设立“均衡系数”,确保生源的合理配置。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适龄子女100%入学,并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将省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的50%分配到农村初中学校,使农村学生享有公平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机会。科学整合资源,不办重点校,不办重点班,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在“扶、联、疏”三个字上做好文章,重点扶持边远地区薄弱学校,如在八景乡、磊石乡、屈子祠镇建立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将全乡或几个村的学生集中到一个学校就读。兼顾办学特色,鼓励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教育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
汨罗高中教育质量已连续28年居岳阳市第一名,普职招生比连续27年保持大体相当。多年来,全市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均达100%,小学生巩固率多年稳定在100%,初中生巩固率达99.9%,九年义务教育直升率在岳阳六县市中一直名列前茅。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后,城乡学校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孩子能上好学,在城镇就读的农村学生开始回流,“择校热”也在逐步缓解,群众对教育有了更多认同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