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屈学研究“否定之否定”的来龙去脉
作者:刘衍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3日    责任编辑:谢羽

屈学研究“否定之否定”的来龙去脉

——兼忆与日本汉学家稻田耕一郎的一次交往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 刘衍清

稻田耕一郎(右一)为陈海源题写屈原《楚辞》章句

图为稻田耕一郎题词

1985年11月召开的湖南省楚史研究会学术讨论会。后三排右二为刘衍清,后二排右二为陈海源。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文史学术界针对日本汉学的“屈原否定论”展开了一场“否定之否定”的学术辩论。我作为屈学研究的门外汉,阴差阳错地认识了一位引发“屈原否定论”争论的“始作俑者”——日本早稻田大学中文系教授、汉学家稻田耕一郎,从而粗略地了解到有关“屈原否定论”的来龙去脉,至今清晰在目。

那是1984年11月中旬的一天,我受时任湖南省社科院历史考古所所长的何光岳委托,为一位来岳阳考察的日本汉学家作陪。这位日本学者名稻田耕一郎,年仅三十出头,举止儒雅,汉语流利。转了几个岳阳的文化点后,我特意介绍了岳阳地方上几位刻苦自学的文化人,其中市刻字社的机修工陈海源痴迷金石篆刻,我刚好以“有志何愁起步迟”为题在《湖南日报》作了报道。稻田耕先生很感兴趣,马上随我步行到岳阳城南油榨岭拜访。在卧室书房厨房加起来只有15平方的陈寓,几番交谈后,陈海源当场操刀,为稻田先生冶印,并在边款刻有“乙丑秋印赠稻田耕一郎与光岳兄同游灉湖风景刻石以记”的字样,稻田耕先生也当即用毛笔在海源的宣纸册页上题写了屈原巜楚辞·离骚》中的语句:“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看到稻田耕先生如此熟谙屈原楚辞,我马上想到日本学术界新出现的“屈原否定论”,于是冒昧地向稻田耕先生询问他对“否定论”的看法,没想到稻田耕先生就是开启“否定论”的“始作俑者”。然而,稻田耕先生不但不忌讳,反而爽快地介绍了“屈原否定论”的缘起。他说,“屈原否定论”始于中国本土,早在上世纪之初,四川籍学者廖季平就疑《楚辞》非屈原本人所作,但人微言轻,没有太多影响。二十世纪初,大学者胡适在“宁可疑而错,不可信而错”的治学思想指导下,认为历史上的屈原与现实的屈原有异。其弟子何天行及卫聚贤、丁建豪等以“屈原”一名从未见于先秦典籍,而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篡义过多等,否定屈原的存在,甚至认为《楚辞》作者系秦始皇身边的博士或西汉淮南王刘安。由于胡适的影响力大,怀疑屈原及《楚辞》作者归属的观点大有市场。乃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名盛一时的复旦大学学者朱东润虽未否定屈原的存在,但仍沿袭胡、何一说,认为《楚辞》非屈作品。但很快因受到以郭沫若为首的学者批驳而销声匿迹。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水一方的日本学界却悄然兴起“屈原否定论”,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冈村繁、铃木修次、白川静、石川三佐、三泽玲尔、家井真、谷口满等。他们中或认为楚辞非屈原所作,或认为屈原不存在。但这些学者自成一家之言,未形成屈原楚辞研究的主流。事情的变化始于1977年12月早稻田大学编印的《中国文学研究》第三期刊载了稻田耕一郎的《屈原否定论之系谱》,该文详实论述并评解了廖季平、胡适、何天行、朱东润等中国学者有关屈原的观点看法,并首次使用“否定论”来概括他们的观点和学说。这篇论文只是直观地归纳“屈原否定论”的成因,而非稻田耕一郎本人的观点,但这篇论文于1983年被《重庆师范学院》翻译并重刊后,连同一并刊出的三泽玲尔的《屈原问题考辩》,在中国学界引起广泛争议。1983年8月,辽宁师范大学在大连举办了“屈原学术研讨会”,群儒口诛笔伐,批驳胡适等“屈原否定论”的“旧说”和日本学者三泽玲尔等“屈原否定论”的“新说”。1984年以后,国内外屈原楚辞研究领域展开了一场针对“屈原否定论”的辩论,业内称为“否定之否定”的论争。

在那次回答我的询问时,稻田耕先生坦诚相告,疑古风尚,唐宋已有。民国初期屈学中怀疑论与晚清学人“疑古”更甚的习气有关,如清曾国藩曾言:“余读《九章·惜往日》,亦疑其赝作,何以辩之。”民初沿袭晚清,标新立异更有过之。因此,稻田耕先生在他的《屈原否定论之系谱》中说:“否定论是从疑古派的这种思想和方法中引导出来的,这种否定论见解又太极端,可以说走到了楚辞学的边缘地带。”正因为持有这种认识,稻田耕先生才来到屈原生活过并诞生过不少灿烂篇章的湖湘溯源寻踪,也有了我与稻田耕先生的这次交集。

此后,我再未与稻田耕先生谋面,但从1984年以来,中国楚辞学界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界都关注“屈原否定论”的辩论,对于屈原是否确有其人、又是否为《楚辞》作者的辩论关乎泱泱五千年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传承问题,因此参与屈原及《楚辞》研究的各种座谈会此起彼伏。1985年11月,我就有幸以楚史爱好者身份参加了在岳阳举办的湖南省楚史研究会学术讨论会。岳阳籍历史学家何光岳更是一马当先,先后出版了《楚源流史》、《荆楚的来源及其迁徙》、《南蛮源流史》、《楚灭国考》等与屈原属国楚有关的史学著作。而作为何光岳的日本朋友,稻田耕一郎也本着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心愿和务实求真的治学态度,撰写了《日本楚辞研究前史述评》、《“宋玉集”钩沉》等屈学著作。他还为汩罗屈子祠老馆长、屈学专家刘石林赠诗一首:“洞庭湖畔会骚人,千古楚歌今日新。东海无杭求索子,独投角黍吊灵均。”这首诗寄托了东瀛学者稻田耕先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诗人屈原及湘楚文化的仰慕之情。1988年,《文史知识》刊载《中日学者屈原问题综述》,文中说道:“它厘清了胡适以来‘屈原否定论’从理论到事实上以及论争方法上的谬误……澄清了一些争论不休的老问题。1991年出版的《楚辞研究四十年》一文指出:由于这场争论的对象除了我国旧的屈原否定论外,还有日本学者中的新的‘屈原否定论’,因而就使得这一论争具有国际学术讨论的性质。规模较大,影响也是比较长远的。”至此,长达近10年的争论方意兴阑珊地袅袅收音。

一晃34年,当我从相关资料了解稻田耕一郎的最近行踪时,发现他已由风华正茂的年轻学者变成一位著作等身、皓首穷经的汉学大师,他除仍然担任早稻田大学文学部中文系教授以外,还兼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毕生致力中国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我期待着,稻田耕先生能够再次行吟洞庭湖畔,“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