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教育

德国孩子从小知道自己要什么,从“8天运营一座城市”的启蒙说起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5日    责任编辑:李璇

学院君说:我们曾经分享过《芬兰孩子从小知道自己要什么,与学校开设这门必修课有关》,与大家讨论孩子模拟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今天的主人公,是生活在德国的一位妈妈,近两年来,她的儿子参加了由当地近三十家社团和单位联合主办的“模拟儿童城市”活动,我们将她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孩子成长历程的感悟分享给各位,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这个秋假,我把儿子送去托管——由当地近三十家社团和单位联合主办的模拟儿童城市(德语:Kinderspielstadt)。

这是两年一次的大手笔,允许500名8-12岁的孩子(城市公民)在8天时间内构建和运营一个独立的城市。上至市长和市议会,下到消防,环卫部门,还包括工坊以及贸易,餐饮,休闲,文化,媒体等各类就业点,可以说是一个现实社会的迷你翻版。

每位公民都会在活动开始前获得自己的身份证,一个集医疗保险,银行卡,工作登记卡,工资卡于一体的小册子。有了它才能出入模拟城市参与活动。

对于每人每天的活动安排没有具体定义。在模拟城市你可以去各个领域参加工作;去图书馆看书,去大学进修,去物理实验室做研究;也可以去山上的咖啡馆休闲,去电影院放松,甚至去赌场小试身手。当然所有的选择都或多或少地取决于你的经济基础。

城市有自己的银行和货币,参加的孩子都有40元市币的启动资金可以自由支配。儿子算了一下如果他什么活也不干,至少可以保证每天吃得起一顿午饭(标餐)。要想过得更滋润,就得自己努力赚钱了。

孩子们可以以小时为单位参加工作,每天最多工作5小时。下班时成人管理顾问会把工作时间填在工资支票上,凭支票可以去银行领取现金或把它存到自己的账户。每笔酬劳都会扣去一定的工资税和银行手续费。

长大成人:就意味着享有权力和承担责任

城市生活的节奏紧凑有序,第一天允许有意参加竞选的孩子各自张贴海报为自己做宣传;第二天则会选举产生正副两名市长和市议会,并确定各议员的主管领域(财政 /媒体 /手工业 /服务业 /餐饮 /艺术 /教育)。

新市长在选举期间做了很多承诺,其中一项就是给各街道设立名牌,以便市民们尽快熟悉环境。标牌工坊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只等广告公司的设计稿一到就可进入生产阶段。

广告公司开业后需要先去文具店买纸笔工具,之后分组分工。一组负责接待上门客户和去其他商铺招揽生意,另一组负责创意和设计。与客户谈判的时候要灵活机动,双方就价格有争议的时候不妨变通一下。

儿子在广告公司就职时碰上要给面包房设计宣传单,大家协商同意部分费用由面包糕点来抵消,正好算是给员工的内部福利。下班时,因为那天效益好,孩子们工作认真,每人还各得到20市币的奖金!

印刷厂是广告公司的固定合作伙伴,从电影院/马戏团的门票到各种告示,所有设计稿都要在这儿交付打印。

设计终稿打印出来后通过邮局寄到标牌工坊。邮局不仅为商家服务,也给私人提供邮寄业务,在城这头工作的孩子可以给城那头的朋友寄信,寄包裹。

虽然是模拟城市,但它的活动安排和城外世界(现实生活)仍然息息相关。当地真正的市长曾来和模拟市长做双方会晤,议员们陪同参观市区,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最后两个城市缔结友好城市,还植树留念。

同时模拟城市注重公平贸易,已获得国际相关认证组织的认可,属于名副其实的公平贸易城市(Fairtrade town)。

市内设有世界商店(Weltladen)。组织大家制作了简单而实用的太阳能灯捐给赞比亚的孩子,并在闭幕式上正式转交相关单位。

在模拟城市也不乏负面行为。一名”惯犯“曾在室内装修店企图顺走一块名贵面料,好在被当场捉获,已送交警察局。

一天蜡烛工坊着火,幸亏消防队员即时赶到,火势得以控制。两名轻“伤员”已在医院接受治疗。

模拟城市拥有自己的报社,广播和电视台。实时跟踪报道城市内外的各种新闻。同时还负责天气预报,问卷调查,广告业务等等。

孩子们可以感受真实的社会生活,比如公司及工厂如何争取订单,每日如何解决上百人的午饭,报刊编辑部每天如何采集信息和及时排版付印...边玩边了解商品和金钱循环,了解公民的权力和义务,学习与方方面面的人去沟通,学习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长大成人,还要面对很多选择

在模拟城市孩子们每天都可以自由选择:工作还是休闲?储蓄还是消费?被动还是积极地参与城市建设?

第一天找工作可以上门毛遂自荐,其余时间则必须通过劳工局登记/寻找就业机会。如何在众多职业当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是一门大学问。而确定想做的工作之后,如何获得工作位置,是第二个问号。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你是宁愿失业还是勉为其难先做一份一般的工作?

(劳工局前的长队)

每天下午14点开始可以预约第二天的工作,而失业人士11点即可优先预约。据城市日报的统计调查银行,劳工局的职位最为抢手,有的孩子为了获取相关职位不惜失业半天–-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如果不愿意每日为了找工作奔波也可以申请一个永久职位,前提是你已在申请单位工作过一整天,且在大学参加过至少一期课程。大学的课程都需要付费,但参加4期课程后可获取博士学位,参加8期课程的孩子甚至可以获取教授职称。

有的孩子入不敷出,只能沿街乞讨。我一度很想知道这会不会是组办者的一个预设环节。但儿子说看着不象,他们可能就是想试试乞丐的感觉。

孩子的城市,大人无权干涉

既然是孩子自己的城市,那么对于众多事物的决策权也在孩子手中。每位公民除了可以参加市长/议员竞选,还要在每天早晚参加公民大会,以便了解当日重大信息和让集体表决市议会的各项决策。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投诉和新想法,则可以去市政厅的市民接待室畅所欲言。

在模拟城市,孩子是唯一的主角。现场的(成人)志愿者只负责在每个就业点担任管理顾问,以同事的身份协助就业点之间相互开展经济活动,带动城市的经济运作和确保孩子们逐步实现立经营。

而作为父母只可以在父母园(对比现实社会的幼儿园)休息和等待,或跟随导游做一个简短的城市观光游。

寓教于乐的多面性教育

在短短的八天里,孩子们学着融入社会,学着安排自己每日的生活/工作,同时也学着参与城市管理和构建。模拟城市没有预设剧本,在符合基本运行规则而不具备危险性的情况下,一切都允许发生。让每个孩子拥有一段百分百顺利的人生不是组办方的目的所在,反之失败的经历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经历。

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是一个取长补短的机会和过程。他们被鼓励相互交流,学习团队协作,并可以在尝试多种职业的同时发掘自己的兴趣所在。

在德国,教育的重点从来不只在于课堂教学,而是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让他们了解社会,为将来推动社会进步做好准备。

孩子从小就可以跟着幼儿园/学校去参观不同的行业,平时也可以利用开放日了解工厂/企业/机关单位的运作,早早地完成了潜移默化的职业启蒙。而通过模拟城市,参与的孩子可以纵观社会,了解每种职业之间的关联和意义。

每一次参加模拟城市对儿子而言都象是试验一种人生。有趣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选择的角度也完全不同。两年前第一次参加,当时只想着保持就业状态和尽量尝试不同的工作。

今年因为很喜欢第一天的工作,所以干脆一直呆在那儿。而两年后的假期他已经计划利用最后的时机去体验几个感兴趣的就业点...看着他踌躇满志的样子,我也不禁为他高兴。希望他真正的独立人生上演时,已经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