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获大奖的岳阳楼小学巴陵戏社
岳阳楼小学师生们表演的巴陵戏《梨园代代欣》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刘志恒 通讯员谢建华 任华茂 丁怡)日前,第二十一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演出活动完美谢幕,湖南省唯一入选的集体节目——原创少儿巴陵戏《梨园代代欣》精彩呈演,大获成功,一举揽下“最佳集体节目”奖。而取得这骄人荣誉的正是岳阳市岳阳楼区岳阳楼小学巴陵戏社团的小学员们。
是什么样的文化孕育了巴陵戏这独具魅力的艺术,是什么样水土养育出这水灵灵的孩子们,是什么样的教育培育出这近乎专业水准的小演员,又是什么样的初衷让学校开展传承活动并取得突出成绩?我们不禁想去探寻一番。
孩子们所在的学校岳阳楼小学坐落于洞庭湖畔、岳阳楼下,承湖湘文化,怀忧乐情怀,历风雨百年,育桃李万千。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一直以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数十年坚持不改,硕果累累,被评为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借党中央“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东风,学校大力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因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陵戏是岳阳本土的传统曲种,粗犷朴实,细腻生动,博大精深,雅俗共赏,在周边地区广为流传,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学习,所以学校将巴陵戏列入首批进校园的传统文化项目。
2014年,岳阳楼小学与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成功携手启动“巴陵戏进校园”活动,成为全市第一所将巴陵戏引进校园的学校,旨在更好的传承和推广传统文化,培养巴陵戏优秀传承人。经过一年的时间的探索,学校总结出了“管”“教”并重(由学校专门的老师管理学生,由传承院专业的老师授课)、因材施教(分初级和高级二级,设兴趣和表演二班)。孩子们在精心的管理和专业教育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进步一日千里。
2015年,排演的巴陵戏情景剧《巴陵代代梨园春》应邀参加岳阳市第二届中小学师生文艺汇演,获一等奖并引起轰动,演出结束后,大家纷纷与小演员合影留念。2016年,学校排演的巴陵戏节目应邀参演岳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博得满堂喝彩。2017年元月,小演员们带着原创作品《梨园代代欣》代表岳阳市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少儿戏曲春晚,一举夺下金奖。
现在,这群孩子勇夺“梅花”,站上了更高的领奖台,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陵戏向全国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岳阳、了解巴陵戏。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孩子会加入他们的行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继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