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头条

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的华容印象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1日    责任编辑:许铭

今年是我来到湖南的第八个年头。八年来,我一直奋战在新闻战场的一线,但是作为一名来自山东的外乡人,还很难说真正了解了湖南,因为我从没有机会投身到基层,感受到它的真实样貌,感谢华容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我们常说湖湘文化,湖当然指八百里洞庭。洞庭湖北岸的华容县算得上是湖区文化的典型。而我挂职的注滋口镇紧靠洞庭湖大堤,为我了解湖区提供了最好的素材。今天是来到华容的第三天,对这里也有了初步印象。


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华容印象之基层干部


到达华容注滋口镇,是当天晚上七点半,一整天的舟车劳顿让我人困马乏,本想着可以稍作休整,安顿一下住处,可是党委书记虢汉平似乎有点“不近人情”,喘口气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直接拉我参加党委会议。


乡干部晚上还要开会?我心里有点惊讶。可能是做个样子给我这个外来人看,走走过场而已,我这样猜测。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了。会议整整开了四个小时,一直到接近半夜十二点。内容涉及倡导婚丧新风、防汛工作、发展后备党员、人事招聘等10个近乎繁琐的议题。


但令我最吃惊的还不是超长的会议时间,而是会议的氛围。每个议题,每个与会委员都直截了当的说观点,提意见,没有官腔,没有敷衍。有挠头想办法,有互相争论,完全不是想象中张张口、举举手的会议场景。也完全不把我当外人,拉着一起讨论。一个晚上,让我看到了基层干部的辛苦工作和踏实作风。事后我才知道,像这样的会议是他们的常态。


基层干部是和群众接触最多,联系最紧的人,有这样务实的基层干部,当是华容百姓之福。基层干部务实肯干,这是华容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华容印象之洞庭湖


洞庭波兮木叶下,烟波浩渺、气势磅礴的洞庭湖一直深深刻在我脑海中的诗意情景。然而我不知道的是,湖区其实有着巨大的抗洪防汛压力。来到这里的第三天,我跟随全体镇党委班子成员对各处堤坝和泄洪闸进行检查。


检查不是走过场,真的是在找问题。书记拿着手电筒,穿着雨靴,带头钻到闸门泄洪道里,一处处检查有没有裂缝,有没有安全隐患。哪一处堤坝矮了,哪一处有安全隐患,清清楚楚。


一整天下来,我这个年轻人都有点吃不消。路上,有乡干部告诉我,今年我算是“幸运”。去年这个时候雨水多,洞庭湖已经开始涨水,乡镇干部全部都投身到抗洪工作中了。


美丽而又真实,这是华容给我的第二印象。洞庭不改旧时波,华容不改真本色。


>>华容印象之杨树


我在西北读大学,西北人对一种树特别有感情,胡杨。胡杨长在沙漠中,极其耐旱,某种度上,是西北人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抗争的象征。来到华容,我才知道,这里遍地生长“意杨”,与耐旱的胡杨正好相反,意杨极其耐涝,哪怕水没过树顶,水退以后依然能茁壮生长。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胡杨也好,意杨也罢,其实何尝不是一种精神写照?正所谓疾风知劲草,或许,不可捉摸的洞庭湖水,某种程度上磨砺了华容人扎实肯干,不畏艰苦的品格,也未可知。洞庭赋予华容人以品格,这种品格独一无二。扎根洞庭而胸怀天下,这大概是华容人的眼光和襟怀。早有耳闻华容人爱读书,人才辈出,我相信绝不是虚言。


千锤万炼还坚韧,这是华容留给我的文化印象。未来的日子很长,相信华容会给我留下更多美好的印象。


(孙洪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