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头条

全市社科理论界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18日    责任编辑:许铭

凝聚共识 指导实践 引领发展

——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昨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举行。

与会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南。

座谈会要求,社科理论界要认真学习、系统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列出一批重点课题,结合岳阳实际情况,形成有价值、有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

本报特摘登与会专家学者发言,以凝聚共识、指导实践、引领发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许卫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理论和实践创新、政治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总结了5年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系统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讲话包括“7·26”重要讲话都是紧扣“四个伟大”展开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把“四个伟大”联为一体,形成新的理论概括。“四个伟大”是一个需要贯通起来理解、结合起来把握、协同起来贯彻的整体,是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概念和重要逻辑。

“四个伟大”是围绕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发展阶段怎样治国理政这一根本问题而展开演绎的。“进行伟大斗争”回答了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治国理政,“建设伟大工程”回答了以什么样的主体力量治国理政,“推进伟大事业”回答了治国理政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伟大梦想”则回答了“朝着什么样的目标”治国理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攻坚克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样的精神状态和锐利武器以提供强大动力,还需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确保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更需要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打造坚强领导主体力量以提供组织保证。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牢牢把握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市委讲师团主任 戴文慧

在7·26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一论断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是我们从事一起工作的“定海神针”。

主题源自实践。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同志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首次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十二大以来的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沿用和丰富、发展了这一概念,并在实践中加以推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时代精神和新的内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我们不仅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建成了过河的“跨海大桥”与“高速公路”。

主题统率全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要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主题昭示未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深刻认识我们党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砥砺奋进 一路辉煌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研究员 魏 星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其话语份量厚重,内涵丰富。“不平凡的5年”,既是砥砺奋进的5年,更是一路辉煌、令人点赞的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阶段性的新成果;全面深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新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开拓性的新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开创了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总的来说,无论是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还是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都是前所未有,令人震撼的。

这些成就,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通过“两个加强”“七个坚定不移”共9个方面的开拓性、创造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5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使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意味着近代以来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我们要珍惜和把握这五年发展的成果和经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与时代意义,切实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团结一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取得新胜利。



总书记讲话揭示 社会发展新图景

岳阳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 汤文彬

牢牢把握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明确阶段目标任务,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前进动力。习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深刻揭示和生动描绘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图景。

图景一:国家新面貌。习总书记指出:“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国家新面貌是当前我国最显著的阶段性特征。

图景二:人民新期盼。“人民群众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人民向往,也是党的目标。人民新期盼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阶段性特征。

图景三:发展新理念。我们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具有强大的理论穿透力和现实解释力,成为适应时代特征、回应社会问题的中国解答。发展新理念是当前我国最关键的阶段性特征。

图景四:经济新常态。习总书记指出,新常态表现为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发展前景更加稳定。这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演进的必经过程。经济新常态是当前我国最突出的阶段性特征。

图景五:民族新目标。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本目标,当前我们要瞄准这个目标,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民族新目标是当前我国最核心的阶段性特征。



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

湖南理工学院教授 廖良初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关于理论建设的问题,用5句话,246个字,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其思想深刻,意义重大,发人深思。

加强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是党的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我们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理论内在功能完善和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理论创新是一个现实的课题,全党同志应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首先是要把握时代脉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理论创新不能脱离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不能脱离中国实际和中国实践。同时要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如何加强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这是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精神而要落实的一项具体工作。岳阳的发展是在全国“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下的区域性发展,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从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角度来看,要求我们岳阳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全体共产党员,必须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把握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并落实到各部门的具体工作之中;必须要虚心向发达城市、兄弟城市学习,吸取经验,为我所用;必须要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加强对岳阳“四大会战”、“四个十条”、“四种精神”等实践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提炼理论,用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从严治党对改革全局 起决定性作用

市委党校党建部主任、教授 陈传伟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当中,通篇都贯穿着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考和深层的忧患意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确保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政治原则。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容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为此,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改善党的领导,这是根本政治原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动改革深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勇气,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此推动改革深入。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试出了人心向背,厚植了党的执政根基,锻造出具有更加旺盛生命力和顽强战斗力的党,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以系统性和集成性的党内制度保障改革全局。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制度建设将根据顶层设计思维在系统性集成性方面继续突破。首先,党内法规制订更加科学。为建党 100 周年时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党内法规制度更具集成性。第三,党内法规制度更具权威性。法规制度的权威性大小与其顺利执行程度成正比。第四,党内法规制订更具公开性。体现出现代法治的特征。第五,实体性、程序性制度相协调。



深刻认识和把握“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战略战署

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书记、教授 李桂华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鼓舞人心的战略部署,是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

7·26讲话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阐述、提出新要求。讲话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怎样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讲话强调,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后,怎样接续奋斗、久久为功?讲话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的长征路。这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精神,就要深刻把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任务要求和工作重点,深刻认识理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引导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



认识新阶段 开辟新境界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余友安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标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必将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新征程、开辟新境界。

客观的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开拓进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让国人振奋,令世界震撼。 深刻的揭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世界意义,更加坚定了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科学的指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社会主义的实践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为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动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