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头条

岳阳市投入近3000万提质改造 农贸市场“脱胎换骨”
作者:刘 康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6日    责任编辑:李璇


改造后的娃娃塘菜市场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刘康)农贸市场是重要的城市基础公共设施,也是反映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的奖补资金,新建、改造中心城区68家农贸市场和菜店。农贸市场“脱胎换骨”,从曾经的“脏乱差”到现在的“净整好”,成功实现了华丽转身。


硬件提档,购物环境“绝缘”脏乱差

走进南湖农贸市场,市场入口处醒目的电子屏公示着每天的菜价,市场入口两边的墙面上,健康教育、诚信经营、食品安全宣传知识、创建文明农贸市场责任公示牌全部更新内容。市场分为蔬菜区、牛羊肉区、海鲜区、冻货区、副食品区等区域,来往市民在此买菜时就能有一个清晰的路标。明亮的交易大厅窗明几净,地面干净、通道宽敞、功能完善,禽类交易区被单独设置,用玻璃门进行封闭,并设置了专门的排风设施消除异味;鱼虾等水产摊位原来用的水盆全都换成了统一的玻璃水缸,边沿还装上挡板防止水溅出;冷冻、豆制品、卤味等易变质食品则“住”进了专门的冷藏柜中。

在水产、活禽等区域,有保洁员在打扫卫生。在该市场贩了6年菜的陶姐说,以前市场外面有不少附近的居民把家里种的菜拿来卖,一条路摆得乱七八糟,地上到处是菜叶,还影响她们的生意。“现在外面的小摊全部不准摆了,市场里面的价格有公示,地上有干净,来买菜的人也很安心,我们生意也好了很多。”陶姐告诉记者,以前市场只有1名保洁人员,而市场的垃圾非常多,现在安排了3名专职保洁员,随时随地清扫。前来买菜的市民徐女士表示,她家就住在附近,市场改造后一直在这里买菜了:“新菜场干干净净的,光线也好,供应蔬菜、水果、肉品,逛起来就像超市。”


投资千万倾力打造放心“菜篮子”

在城市发展中,随着居住格局变化,市民对菜市场的需求也一直在变化。近年来,花板桥、新路口的菜市场被拆除,经开区、南湖新区新增不少小区,要重新规划菜市场。超市的功能替换了一些菜市场的功能,一些农贸市场升级转变为超市。记者了解到,目前岳阳有各大农贸市场、小菜店共68家,“十个菜市场”也纳入2017年的民生实事,包括在6个县区一县新建一个菜市场,楼区、南湖新建两个菜市场,云溪、君山改造两个菜市场。

岳阳市商务粮食局市场体系建设科负责人介绍,现在全市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布局合理化,按商品分类划行归市,摊区摊位根据市场整体结构统一按“排列式”或“岛状式”设置;单独配套设置活禽交易区和宰杀区、停车场以及市场公厕等附属设施……便捷、通畅的“一站式”购物环境,使得市民购物更加省心。

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干杂摊区整齐划一,码放有序;前低后高的鲜肉与蔬菜摊区统一换上洁白的瓷砖“外套”和不锈钢挂架,相对隔离的水产摊区统一配建标准化储鱼池和独立宰杀操作台,冰鲜类摊区全部采用冷柜保鲜,熟食品摊区“三防”设施齐备。规范、整洁、环保的“标准化”摊区,使得市民购物更加舒心。

按照超市化标准对场内及市场周边门店进行全面改造。所有门店店招的规格、色彩、字体等“着装”统一,货品分类合理且摆放有序,贴心的服务使得市民购物更加开心。整治后的农贸市场均配备了专门的食品质量检测室、公平秤等事关食品质量安全和公平交易保障的设施,全天候常态化保洁,完善的设施与整洁的环境,使得市民购物更加放心。

市场内设立市场监管办、消费者投诉站、宣传栏和信息公示栏等公共服务体系;广播、公用电话、电子显示屏和电子监控设备等现代电子通讯技术被广泛应用;停车场、公厕、休息区配备了专门的安保和维护人员,部分市场安装了一流的音响设备,设立了休闲区。人性化、多样化的服务,使得市民购物更加顺心。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
岳阳市“群星奖”获奖节目文艺巡演走进云溪
整装待发 岳阳“电骆驼”全力特巡护航十九大
“线路线夹无过热现象,线路运行正常。”10月12日,秋雨潇潇,在岳阳大道市会展中心旁,国网岳阳供电公司线路值守人员正沿线对10千伏黎通线路进行测温测负荷工作,开展全线特殊巡视。
暖心!50个民族群众在岳“共居共享共事共乐”
10月13日,岳阳市“民族团结进步行”组委会调研活动启动,本次活动的主题“立足文化教育根本,营造民族团结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