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头条

今天记者节,听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讲真心话
作者:聂琳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8日    责任编辑:许铭

口 文/图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聂琳


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怎样做新闻,怎样构建行业信任,怎样实现角色的转换,成为众多媒体人思考的问题。

全媒体时代 我们执着前行

今天是第18个中国记者节。每年这个时候,大家似乎都要“调侃+反思”。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敏文深入农村进行美丽乡村专题采访

技术变革让记者身兼数职


3年前的记者节,著名调查记者罗昌平宣布,正式作别传统媒体行列,成为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的CEO。其实,罗昌平只是一个缩影,在媒体变革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转型”或“正在转型”的媒体人名单已经拉得很长。

诚如湖南理工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唐定认为:今天,我们已迈入“自媒体时代”,媒体格局悄然改变,传统的“记者”概念拥有了“人人都是记者”的广阔外延。

2008年,“全媒体”一词在新闻传播领域崭露头角,许多传播媒体从业者纷纷提出“全媒体定位”或“全媒体战略”。报纸、广播、电视等行业在“全媒体”发展中呈现出“扩张式”和“融合式”的形态特点。

“全媒体报道形式的发展,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前瞻性与敏感性。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是新媒体不断产生的必然趋势,这就使全媒体记者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岳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总编辑曹勇这样谈到。初期记者和编辑与出版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的分工,往往是集记者、编辑、出版于一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报业逐步发展起来,各家报纸之间出现竞争,一身数任的状况已不能适应报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于是,记者、编辑、出版者便日益分工明确,先是记者、编辑与出版者的分离;然后是记者和编辑的分离,设专职记者;再往后设驻外地记者和驻外国记者。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记者似乎又回到了身兼数职的工作状态。科技带来的各种新生电子产品为新闻业所广泛应用,记者被转型为“全能记者”。


时代发展社会对记者的需求从未改变


“不管时代怎么变,社会对记者的需求从未改变。”尽管与日俱增的挑战仍在,但曹勇还是坚信记者的重要性。


“与20年前相比,今天做新闻有很多不一样,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不一样。”曹勇说,自己有幸见证了媒体的大变革时代,但是巨变之下,时代对人最核心的要求从来没有变

过,那就是“有助于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他认为,互联网时代不是新闻专业的末日——“相反,它要求新闻更快、更深、更专业、更好看、更适合移动传播。但新闻的本质不会变,也没有捷径可达”。

从事6年新闻调查的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黄飞虎对此感受颇深,他说,随着互联网和通讯的高速发展,新闻的传播变得极其的快速与便捷。在此情况下,自媒体应运而生。“但是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流量,往往采用鱼目混珠,哗众取宠的方式博得大众的眼球。”

就在几个月前,某小区的部分居民拨打岳阳日报热线反映小区楼房因相邻建筑工地施工,产生了巨大震动,导致小区多栋房屋受损。黄飞虎立即赶往现场跟随居民查看。但在过程了发现受损多为墙面分层细小的裂纹,且不似新痕迹,而居民也无法出具房管部门鉴定的房屋受损报告。后来,黄飞虎采访该社区同志才知,部分居民是觉得该小区楼房建筑有问题,想让相邻建楼的开发商征收他们所住的几栋楼房。

然而,对于此类的事件,一些自媒体却不加以调查,往往只凭借几张图片或是几个电话,就能臆想写出一篇篇片面的报道。黄飞虎说,他曾经在一篇自媒体公号的文章结尾,看到了这样的注脚:“本文未经数据分析,纯属臆断,如对当事人造成影响,概不负责。”

“这样的媒介平台真是令人哭笑不得。”黄飞虎认为,如今记者要面对的都是“多媒体”平台,如网站、手机、平板电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记者除了传统的采写编以外,还需有“把关人”的意识。而记者则有义务也有责任将民众提供的信息源,进行筛选、整理、加工,使传媒机构成为一个信息的中转站或资讯的加工厂,也使得大众能得到准确无误的信息。


身兼数职改变世界的同时提升自己


2016年,许铭从传统纸媒记者转型为岳阳日报新媒体“江湖那些事”的记者。对许铭而言,这是一次全新的开始。

每天早上7点多,他就打开电脑寻找线索,人民网、新华网、红网以及岳阳的各部门网站,都留下了他的IP痕迹。“现在成为一名新媒体记者,我才发现原来记者要十八般武

艺,既要写稿、策划,又要适应新媒体的要求拍视频、制作H5、编辑微信公众号等等。”许铭说,以前做采访的时候,都是靠着一双脚走遍大街小巷,一天下来,能有2个好题材就非常开心了。如今,所有的网友都可能是他的爆料人。

做好网络新闻报道,如同大浪淘沙般,不能有一丝马虎,许铭说,网络信息真假难辨,为了确保每一条消息的真实性,他都会和当事人取得联系,进行深度采访。

在今年的高考时期,许铭在朋友圈发现一篇来自岳阳县一中的高考作文《中国一隅,美在乡村》,“当时看到后就觉得写的很美,于是立马进行了二次编辑,发送了出来。”果然,那条稿件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点击量有10万+。

2014年搜狐网统计过,中国有1万多家报纸,1万多家杂志,电台电视台几千个,而新媒体公号已经超过了1千万个。

当“自媒体”“大数据”这些词汇频频出现于行业环境中时,媒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与旧模式相比,新闻新环境的参与者在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出色?媒体人以何种角色参与其中才能尽数发挥才能?

“媒体人要想在新闻报道和媒体机构中彰显个人魅力,就需要树立一种责任意识,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岳阳日报新媒体中心编辑部主任瞿朝辉说:“我们需要让年轻的记者明白他们可以改变现有的游戏规则,新闻工作是充满快感的创造,不是烦躁和无聊的重复。人们也对他们抱有这样的期望。”

“如果把记者比喻成负轭的骏马,那么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时代中,不必有太多的自我悲情惯性,而应该选择奔放、奔跑。对媒体人而言,眼下就是一个黄金时代。”瞿朝辉说。


记者节里,听记者分享职业生涯的苦与乐

口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婷 实习生 姜赛男


今天是第18个记者节,记者采访了新闻战线上的几位同事,听听他们吐露的心声,与大家分享记者职业的苦与乐。


王昕力  岳阳日报记者


在记者的日历里,没有可以全身心休息的节假日,时刻准备着,永远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这是岳阳日报记者王昕力从事新闻工作16年来最大的感受。

说起最难忘的一次采访,当属2016年7月在华容新华垸抗洪抢险的经历。“从7月10日开始奔赴灾区,至7月25日抗洪部队撤离,他一直坚守在抗洪抢险第一线,采写抗洪救灾新闻。”这段经历,王昕力至今历历在目,在抢险的半个月时间里,每天开车几十公里,足迹踏遍君山区、华容县多个湖区乡镇。

新华垸溃口合拢后,他第一时间开车进入新华垸灾区采访,当时许多地方还被水淹没,在乡干部的指引下,走刚好一车宽的泥泞小路。在与对方来车会车时,车辆不幸陷入泥水坑,车轮又打滑,他和同行的华容宣传部干部只能下来推车,还找来瓦片垫在泥坑里,溅了一身泥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脱困。在抗洪抢险那段时间,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回来时常常是饥肠辘辘且一身泥水,还得赶紧抢台电脑赶稿子,直到晚上10点多才歇口气。

正是这样的责任与坚守,才能将新闻及时传播出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王昕力在新闻的道路上,永远保持着奔跑的姿势。


陈丽虹 岳阳日报记者


陈丽虹是岳阳日报社会新闻部的一名记者,每次见到她,都是一副急匆匆的样子。她在社会部主要负责跑交警、消防等方面的新闻,发生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她都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真实情况,写稿发布。

今年春节前夕中南市场发生鞭炮爆炸事故,各种夸大消息在网络传得火热,她当时在乡下没法赶到现场,但一直跟消防部门保持联系,守到凌晨三点多发出权威稿件。除夕晚上,消防部门到商场搞零点夜查,她也跟着一家一家商场走访查看。

1987年出生的她今年三十岁,从事媒体工作近8年,大好的青春都在新闻现场度过。陈丽虹说曾经也有过迷茫,但现在到了“拨开了乌云”的阶段,站在一个党报平台上,有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陈丽虹说“人生就是一个意义寻找的过程,当你找到一个方向之后,每往前走一步,都有一种价值实现感。”


孙丽芳 洞庭之声报记者


这是孙丽芳过的第7个记者节。2011年孙丽芳大学毕业,进入洞庭之声报工作。7年前,她还是一个听不懂领导一口醇厚的汨罗话,谈话半个小时只能听明白“孙丽芳”三个字的新兵蛋子。7年后,她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呼吸,在新闻行业开创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采访,在孙丽芳眼里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人与人的往来,一来一往间,交换观点,达成共识。从业7年,有很多温暖瞬间令她难以忘记。菜地被隔壁工厂污水污染索赔无门,在她介入后,事情迅速解决,菜地主人李阿姨连字都写不利索,执意请人写了感谢信亲自送来;初一的叛逆男孩离家出走,14天时间里家人翻遍了大半个岳阳都不见踪迹,她的寻人新闻见报第二天就有人提供线索,当天晚上孩子成功回家;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姐弟饥一顿饱一顿,失学在即,三姐弟的可怜身世见报后,无数的好心人涌现,给三姐弟送钱送物,教育部门开特例解决了他们的上学问题。作为记者,她始终坚持以真情来打动读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