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头条

岳阳对外经贸的 “第一次” 那些年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8日    责任编辑:李璇







策划 欧 梁 本报记者 聂 琳 图片均由市档案馆胡岳君提供


1988年,对中国来说,正是改革开放进行时,而对二十岁出头的岳阳小伙子陈航来说,他的人生因此翻开了崭新一页。这一年,他刚从湖南师大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被作为人才引进到市外经委做翻译工作。这让他很是自豪。此后,他一直奋战在我市对外经贸一线。

时光飞逝,“小陈”成了“老陈”。回顾往昔,他感慨自己在这场改革浪潮中既是亲历者也是挑战者。在他的一番描述里,我们也仿佛看到了那个年代,朝气蓬勃的岳阳城茁壮成长,一批岳阳人为了家乡的发展始终不遗余力,奋战前线的身影。

1988年

第一次出境洽谈

1986年3月,岳阳市正式完成地市合并,那一年的6月,从当时的岳阳市外贸委分设了一个行政机构——岳阳市对外经济委员会。市外经委肩负着全市的引进外资和对外经济合作任务。“那时全市一年到头鲜有利用外资项目,怎样积极有效开展引进外资成为工作重点。”现为市商务粮食局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科的科长陈航回忆道。

1988年,湖南省举办首届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开会地点定在香港,要求每个地州市的外经委派人参加。对于年轻的岳阳来说,这是个“崭露头角”的机会。

由于那时香港还未回归,出行统称为“出境”,陈航还记得虽然办理的手续有些繁琐,但是大家“都是奔着一颗为家乡谋发展的念头”,满怀激动。

“我们带上招商引资资料、市情画册的箱子,一共带去了岳阳市103个项目,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等等。”

当一行人第一次来到香港,的确感到了差距大,不管是街市的繁茂程度还是外贸发展速度,都令人惊叹。在洽谈会上,大家各自向港澳台的商客和企业家介绍本地的投资环境。“他们有资本,行业领先的技术,对外销售的渠道,而我们具有劳动力、基础设施成本,丰富的原材料等优势。”会后,我市与外商签订了十份协议书,三份意向书,总投资额达7224万美元。大家都对岳阳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果不其然,在之后的十年里,陆续“引”来了许多港澳台的企业。

第一次与外国人谈生意

1989年,岳阳人许尔文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任秘书,当她得知岳阳正在招商引资很想为家乡做贡献,于是她主动牵线英国人来跟岳阳合作。

她将时任中英贸易中心主席的大卫·沃特先生介绍给市外经委。第一次开张和英国人谈生意,市领导相当重视。

陈航和同事再次光荣接受了任务,连夜赶往北京。他至今还记得,他们与大卫·沃特先生约在建国饭店3008号房间见面。大厅客人全部是外国人,饭店大堂里弥漫着古龙香水味。上午十点,他们准点敲开了大卫·沃特先生的房门,与大卫·沃特和另一位英国商人古得本先生进行了洽谈。

“当我们说明来意,对方显得很开心。他们要谈贸易,我们谈招商引资。”

在交流过程中得知古得本先生是做生产狗的休闲零食产业,他想在中国找到一个做dog drews(狗的磨牙棒)的供应商,这个产品是利用牛、羊动物屠宰后的废弃物内层皮的模压成型。陈航回忆,“一个小时的洽谈过程很愉快,我们互留电话号码和传真号码,约定一个月后看样品。”

面对这样一个在全球都有业务的供应商,陈航和同事倍感压力之时又觉得自豪。“毕竟我们是第一次代表岳阳市人民政府跟英国人谈判。尤其是对方对岳阳的资源环境也很满意。”市领导得知情况后很重视,立即让市畜牧局制作样品。一个月后古得本先生回复很满意,可他提出每月需要十吨的货物时,大家却面露难色了,因为当时岳阳的手工屠宰量只能达到两吨左右,远远不够对方预期的生产需求。无奈,大家只好遗憾的互说“NO”。

陈航说,虽然最终没能成,但岳阳多了一位外商朋友,而这次的谈判也为日后与外商交流积累了经验。

1993年

第一次迎来利用外资的“爆发点”

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指出我国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步子迈得要再快一些”。

在此之前,岳阳的外商投资项目不到20个,而到了1993年全年岳阳市审批利用外资项目94个,1994年全年审批利用外资项目107个,平均4天批一个项目。两年的时间创下了我市年审批利用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上的巅峰。各行各业的贸易迅速扩大,相继出现了一批纺织服装业,机械制造业,矿产品加工业,陶瓷产品业、外资房地产以及娱乐等等行业。

1994年12月,市外经委又与市外贸委合并起来,成立了岳阳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这一时期是国际产业资本在全球范围重新配置,布局全球市场的黄金时间。全国迅速掀起了引进外资的高潮,这也成为了岳阳市利用外资项目数量的高增长时期。

在原市商务局副调研员万明的记忆中,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神州大地,一家家外商投资企业被引进来,相继在各个城市落户。“形势逼人!市里决策者们迅速成立由外经、计委、经委、工商、税务、海关、商检、国土、外汇、银行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岳阳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出台了招商引资数十条优惠政策,实施‘立足江海、依托沿海、拓展海外’的‘三海’战略。”走出去请进来,招外商,引“洋企”,赚“洋钱”成为一种时髦。

第一次劳务外派输出

改革开放10多年了,中国正在迅速崛起和发展。而在这个时期另一个特点就是“走出去”,时值中国入世谈判、市场经济、国企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此时,国家开始把“走出去”纳入为国家战略进行布局。因此岳阳市外经贸委的外经科加挂对外劳务输出办公室牌子,由赵曼雄领军开辟对外劳务输出工作。那时期,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很多市属企业纷纷破产倒闭,针织厂、内衣厂、酒厂、日化厂、扇子厂等等一下子冒出很多下岗职工。望着一大批下岗职工,曾经在企业工作过的赵曼雄感到十分痛心。他多次跑省厅跑北京,寻求安置这些职工路径和渠道,终于与有外派劳务资质的湖南省环球公司达成了协议,环球公司派专人来厂实地考试。

陈航还记得当时招考的科目就是一个,即是否熟练使用平缝机--电动缝纫机。在1996年,终于从市内衣厂招录53名熟练下岗女工输送到塞班岛、墨西哥、马尔代夫、斯里兰卡等地。这批年轻的纺织女工成了岳阳市改革开放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批对外劳务人员。当时对于这批人,她们大多数从没离开岳阳生活过,在当时远离家乡无异于是一种壮举。而正是有着第一批敢为天下先的女工出国务工,开辟了岳阳市“走出去”对外劳务输出的新纪元。

今年55岁的原内衣厂的车间主任许小玲就是“外派”塞班岛制衣厂务工人员中的一位。对于当年离家时的感受她还记忆犹新,忐忑、未知、期待。“离家虽远了,但是我们也找到了成就感和价值感。”许多姐妹在国外通过自己的技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赚取了第一桶金。

数据显示,之后的几年里,我市先后输出了厨师、建筑工、海员等500多人到德国、尼日利亚、卢旺达、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多年以后,他们或有的回国发展,或获得绿卡一直在外工作至今。

第一次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栖。岳阳对外招啇引资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0年岳阳市外经贸委更名为岳阳市外经贸局。2004年,岳阳市外经贸局与市内贸办、物行办合并,成为了岳阳市商务局。2008年,凭借日趋成熟的投资、贸易环境,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我市以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的排名获得了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城市。

至此,岳阳市利用外资,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每年几百万美元,跃升到现在每年4亿多美元。项目从引进港澳台资金办食品、纺织加工厂扩大到医疗、化工、机电、高速交通、房地产、能源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对外贸易稳居全省第二。

现在的对外经济合作已经有很多的企业跨出国门去境外投资,而且对外劳务输出建立了6个对外劳务合作平台,年输出对外劳务人员数千人。回眸岳阳改革开放四十年,一批又一批的岳阳商务人,始终砥砺奋进,奋发有为,填补了岳阳市对内和对外经济贸易多项空白,其中多项内、外经济贸易指标居全省前列。

记者手记:

不懈地奋斗

改革开放之初,岳阳外贸刚刚起步,40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是一段艰辛而又自豪的历史,是一代代岳阳人在对外经贸战线不懈奋斗的结果。

放怀天地阔,极目画图新。岳阳积极招商引资,在今天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内联引资方面,到位资金总量由2009年的139.8亿元提升到2017年的534.3亿元,持续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全市共实施内联引资项目597个;利用外资方面,该市外资企业目前已经发展到82家。岳阳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90年零的突破发展到2017年的22.7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额从2010年的300万美元发展到2017年的1亿美元,年均增长65%......

四十年华,岳阳外贸企业进入更加成熟的中年了,应对成长的烦恼更加坦然。眼下的岳阳外贸好比走过了平原地带,正在越过黄土高坡。只要克服爬坡过坎中的不适应,翻越高峰,相信前方定是广阔无比的新天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