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楼市

房企高管离职潮背后:2018年创新高 房企人才需求渐变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7日    责任编辑:李璇

高管出现变更的房企,又多了几家。

11月23日,朗诗绿色集团发布公告。向炯由于要专注于控股公司朗诗集团的总裁一职,辞去在公司的执行董事和总裁一职。

11月24日,华润置地执行董事吴向东去职华润加盟华夏幸福的消息,在业界再度发酵。

不过截至发稿,华润置地尚未有明确的公告和回复。而一旦坐实,华润置地将会成为今年11月以来,继俊发集团、京投发展、光明地产等房企之后,再度出现高管辞职现象的房企。

高管的变更,并非今年才出现的典型事件。事实上,地产从业人员的变动,自2006年以来就逐渐增多。据Wind公告统计,从1999年2月10日起至2018年11月23日,沪深股市和港股共有220家房企发布了总计2906条涉及公司人员变动的公告。

不过,时代周报记者统计发现,20142018年,是变动的高发期。每年均有300条以上的变动公告。其中2016年和2017年,是历史最高,达343条。而20072013年之间,则处在100200条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董事长在内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包含非独立执行董事)的变动,在2018年已经刷新了2016年的最高值,共有85家房企涉入其中。在2012年至2017年,则分别为24家、36家、32家、51家、70家和55家。

如此情况下,房企要如何应对?

高级管理人员变动加剧

目前来看,人员变动频繁的房企多数集中在沪深股市,且以中小型房企为主。

亚太实业居首位,该公司从2007年起直到2018年,每年平均有4条高管变动的信息,高管更替最为频繁。

其次是金隅股份,这家公司从2010年开始进入高管变动期,几近每隔一年就会有执行董事的辞任。

其他变动频繁的房企还有深大通、金科股份、中关村、世荣兆业、嘉凯城、昆百大A、中弘股份、亿城股份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中,财务总监的变动在近几年处在高位。

20052018年,共计有148位财务总监发布离职公告。而同期离职的董事长则为96位。

尤其是在20142018年期间,涉及财务总监变动的房企分别有20家、18家、24家、18家和20家。而同一时期,有董事长变动的房企数量则分别为7家、11家、13家、19家和16家,数量并不算多。

财务总监更换最为频繁的房企是亚太实业和荣丰控股。前者在20162018年间,出现过5位财务总监的卸任,也意味着平均任职周期仅在7个月左右。

相比较而言,董事长的更换变动并不明显。远东股份、浙江广厦和嘉凯城3家变动次数最多,每家各有3位董事长被公告辞职。间隔周期最短的为嘉凯城,过去5年里出现3位董事长辞职,平均任职周期为20个月。

2016年是上市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和财务总监辞任最为集中的年份。时代周报记者统计发现,分别涉及21家、21家和24家公司,是从2007年至今为止的最高。

从总数上看,总经理、副总经理变动的数量,和同期董事长变动的数量基本持平,均在100位左右。

总经理的变动上,亚太实业依旧排在首位,20082017年间出现过5位总经理的辞任。居于第二位的中弘股份则集中在2014年至2018年间发生总经理的变更,相继有4位总经理辞职。

在副总经理层面,频繁更替的情况也发生在亚太实业身上。此外,像中航地产和空港股份这两家公司从2010年至今分别出现了5次副总经理的变动。

其他公司的副总经理变动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泰禾集团和招商蛇口的副总经理变更集中在过去5年里,而云南旅游时间更早,为2009年至2013年。

值得关注的是,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辞任在2018年走高。汇总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辞任的数据来看,涉及34位,创下自2007年以来(除了2016年之外)的高点。

呈现上升趋势的还有总裁和副总裁的变动。20152018年间,是自2007年以来的新高,分别涉及21家、22家、20家和32家公司。

在新城控股副总裁欧阳捷看来,当下的离职现象确实比过去稍多,但房企离职潮并不存在。此外,需要警惕的是,房地产行业可能正面临中高管人才过剩的现象。

薪资的提升

有意思的是,中高管变动增加的另一面,是房地产薪资总额的不断提高。

按照证监会分类的A股上市房企(数量每年在122125家)来看,高管报酬总额在2010年至2017年呈现直线上涨。时代周报记者依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这8年分别为6.9亿元、8.6亿元、10亿元、11亿元、11.7亿元、13.9亿元、15.4亿元和17.2亿元。

在2010年至2014年,万科的高管报酬总额连续处在行业第一位,在2013年最高达到1.1亿元,占据了行业的10%。

综合来看,像泛海控股、绿地控股、金地集团、金融街、华发股份等公司的薪资历年来均处在行业前列。

不过增长本身主要依靠少数头部房企来带动。时代周报记者统计发现,每年在行业平均薪酬总额之上的房企仅在30家左右,这也意味着,至少有75%的房企薪酬增长处在平均水平之下。

中国房地产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房地产公司薪酬报告》认为,房企各个层级的离职率和薪水的增长率为正相关。有些房企为了留住员工会给予加薪。当内部提薪速度赶不上人才市场的薪水涨幅,最好的办法就是跳槽。

同时,报告认为,中层流动性高薪资也虚高。“重招聘不重培养,跳槽涨薪模式不仅在业内造成人才流动率高、整体质量难提升,也进一步在增加企业招聘成本。”报告指出。

不过,相比Wind一级行业分类的其他十个行业,房地产行业的薪酬总额在2017年排在工业、可选消费业、信息技术、材料业、金融、医疗保健之后,位于第7位,处在靠后水平。

警惕人才泡沫

目前来看,高管在加速流动的另一面,并未减少应届生对择业房地产的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房企在校招的门槛上也有所提升。高学历、年轻化,是当中的典型特点之一。

比如龙湖地产在2019年校招中就明确规定,“仕官生”项目候选人学历至少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仕官生”项目的海外校招由吴亚军、邵明晓亲自带队。

而有些房企并不满足于硕士研究生学历。比如碧桂园在2013年提出未来领袖计划后,在2018年又发展为“千名博士在岗”。新城控股在今年则推出了“博睿计划”招募应届博士生。

时代周报记者汇总房企方面的反馈发现,房企逐渐着眼于长远发展的考虑,加强了从内部培养人才。

“外部引入职业经理人可以最高的效率满足公司对人才的诉求。但有些岗位完全应该从应届生开始培养,除了用人成本因素上的考虑之外,应届生也对企业文化有更高的认同度。”一中型房企人力资源总监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不少房企早就开始了对校招人才的培养。比如万科的“新动力(310328)”、龙湖的“仕官生”、中海“海之子”、恒大“恒星计划”、融信的“信力量”和“信之翼”、福晟的“福星计划”。

呈现在今年房企校招上,一些新业务模块岗位的招聘正在增加。

这跟房企自身发展的需求有莫大的关系。比如恒大在今年的校招上新增了健康、高科技产业等岗位;华润置地和万科加大了对长租公寓业务的岗位招聘;碧桂园提供了人工智能的岗位。

“但培养应届生毕竟需要时间上的成本。最后能够做到企业的管理层,也是万人过独木桥。”业内人士陈良(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房企还是要注重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房地产行业本身并非没有焦虑。尽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9%,但销售增速开始低位放缓,同比增长仅为2.9%,供给的高增长与销售的低增长呈现出背离。

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在今年前十月销售前20强的房企中,至少有8家明确进行了“优化员工结构”、“提高考核门槛”、乃至“裁员”的情况。

“房地产行业此前习惯了粗放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向管理要绩效的思考。”陈良认为,房企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依旧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房地产行业需要向制造业学习,做到精益精准。同时,也要预防让人才竞争演变为简单的学历消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