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公益

祖孙三代义务担水守亭百余年传佳话
作者:张浩 龙腾    来源:华声在线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4日    责任编辑:宋倩

右二为邹玉祥


祖孙三代百余年来为路人免费担水解渴,孙辈捐资修亭、义务护亭。在衡阳与娄底交际的曲兰镇前进村,一段感人的故事广为流传。


时间追溯到100多年前,村民邹玉祥所居住的陡桶岭上有座建于清末的亭子—清峻亭。由于亭子地处衡娄两地交界,往来歇息的人很多。为了给路人解渴,从邹玉祥的爷爷邹高任开始,邹氏族人代代相传,义务为人挑水煮茶、守亭护路,让隔山而居的人们恩缘长续,诠释着一段“真水无香”的传奇。


“水,总得有人挑”


1993年,邹玉祥见叔叔邹凡轩老了挑不动了,毅然决然从煤窑辞工回来接了扁担水桶。二十多年来邹玉祥挑水守亭,住在半山腰清峻亭旁的老房子中,妻子则住在山下新房里。


邹玉祥与妻子育有一儿两女。多年来邹玉祥挑水守亭,很少照应家里。邹玉祥长子邹振辉已定居广州,大学毕业后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攻读了工程硕士的他,目前是广州某公司工程部经理。


“我爸确实顾家少,他不是在外打工就是挑水守山,家里全靠我妈。”邹振辉快人快语。家中困窘,邹振辉读大学的钱都靠亲戚支援。“我妈一人种地养猪,管兄妹仨。我爸挑水没收入,我妈跟他吵,守亭子图什么?”


邹振辉告诉记者,自己在广州买了房接二老去住,可是没多久父亲就说亭里水怕没了,要回去。邹振辉有些无奈,劝父亲花时间多陪陪家人。邹玉祥沉默许久,自言自语:“水,总得有人挑,习惯了,习惯了。”


“作为离亭子最近的住户,我有责任保护它。”


送水过程中,细心的邹玉祥发现,清峻亭由于年久失修,瓦面破损到处漏水,如果不及时予以维修,古亭随时有倒塌的危险。这一切邹玉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不久后,他又开始为修建清俊亭忙碌起来。他拿出自己所有积蓄,带头捐资八千多元,四处筹资七万多元,于2011年开始对清峻亭进行维修。从亭子修复筹建到竣工,邹玉祥没有一天离开过工地,起早贪黑地在现场指挥维修的细节,监督工程质量。


然而结算工资的时候,邹玉祥却一分钱都没要。一个家徒四壁的典型农民,自己日子清贫如洗,捐资修亭却花光所有积蓄。很多人对他的行为不理解,甚至有人骂他是白痴。


邹玉祥看来,只要能为家乡做点好事,自己少吃点、少穿点没什么大不了。邹玉祥说,清峻亭修建已有100多年历史,是前进村的文化瑰宝,“作为离亭子最近的住户,我有责任保护它。”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
球迷为刘诗雯献特别生日礼 公益行送学生球拍
 “我最喜欢的运动就是乒乓球了,连课间十分钟都不愿意错过,但我们的技术基本靠自学或朋友间的相互切磋来提高,希望你们能常来,帮我们提高乒乓球技术。” 黄磜中学的潘同学充满希望地说道。
善动力让你公益、收益两不误,爱心收益兼得
“人们向往平安,但风险却往往不期而至”这是至理名言。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记者在实践中见证了太多的灾难和不幸,目睹了太多的惨剧和支离。对风险有着切肤的理解和体会。对受害者有着深深的怜悯和同情。如果有实业家能够成立一个专门救危济困的平台,岂不是功德一件?
从创业到公益 “兄弟连”用爱心点燃孤残儿童的希望
4月12日,来自常德澧县励志家园福利院的小宇从湖南信息学院“兄弟连”的大哥哥大姐姐手中接过一份沉甸甸的“特别礼物”——装满各种各样学习用品、价值2万余元的爱心“大礼包”。更特别的是,这些爱心物资都是“兄弟连”这个闻名遐迩的明星社团通过校园洗车公益服务筹集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