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公益

爱心动员:4岁孩子的母亲对生命的渴望
作者: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7日    责任编辑:高大智

image.png

裴先丽,40岁。36岁才有了孩子,喜欢听孩子叫她妈妈,喜欢孩子每天缠着她,喜欢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作为母亲的她,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辛苦而快乐着。这美好的一切在今年的9月19号那天彻底的改变了。每个月例假都正常的她,意外的发现不定时有出血现象,最初并不是太在意,演变成了今天的结果--宫颈癌。9月的19号裴先丽来到北京宣武医院检查身体,经医院全面检查得出结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看到这个结果让这个原本温馨幸福的家庭感觉像天塌了一样,幸福的生活被打乱了,哭泣声打破原本安静的胡同院落。

宣武医院出来诊断结果后不巧的赶上十一假期,预约挂号排队等候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家人们都不愿相信检查结果是真的,10月9号又来到了北京妇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经北京妇产医院检查,会诊宣武医院病理,最终结论宫颈癌。唯一的希望再次被粉碎。绝望,痛苦,不知所措。主治医生开具了一系列的检查项目,建议下一步准备做手术,10月23号入院北京妇产医院西院区。24号在北京妇产医院做了开腹子宫切除手术。上午10点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50才回到病房。裴先丽丈夫说,麻醉过后的疼痛让她痛苦不已,止疼泵,止疼针无济于事,也许是伤口本身就很疼,也可能是她对疼太敏感。一家人每天都在期盼着裴先丽能早日康复出院。

原本以为手术后就平安无事了,没想到10天后的病理结果又一次的让这个小家庭陷入了绝望,病理分析结果,发现淋巴结有癌细胞,脉管见癌栓。医院给出下一步放化疗的治疗方案。放化疗结束后还需要中医帮助恢复。每个星期,每月都要检查。现在的病人的情况初次化疗后要间隔21天进行第二次化疗,病人化疗反应比较大,全身疼痛,已持续了七天。

从起初检查到手术,放化疗,医疗费用需要十几万,甚至更高。关键是患者没有医疗保险,高额的医疗费用让原本就困难的家庭简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唯一的经济来源是裴先丽丈夫每个月4千左右的收入。前期的手术费都是借的,加上丈夫单位领导同事爱心帮助。接下来的化疗费让裴先丽丈夫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化疗期间出现了严重的化疗反应,全身的疼痛让她痛不欲生,4天没有合眼。看着她痛苦的样子,家人除了安慰鼓励却帮不了她。每天吃几次止疼药都无济于事。痛苦中她想到了放弃,痛苦中她想到了结束。但4岁的孩子是她最大的牵挂,聪明天真可爱的孩子也是裴先丽对生命的渴望,她最大的希望就是天天快乐的陪伴孩子,让孩子享受到应有的母爱。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
全国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6136万名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及《邻里守望在中国》发布会。据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6136万名。
最火资讯
女子为环卫工开免费粥店 一年为5万多人提供早餐
从去年9月中旬起,广东东莞常平商业大街一间免费爱心粥店就广受社会各界关注,本报曾在去年10月22日进行过报道。一年过去,记者回访发现,每天早上6点半左右,这家爱心粥店还是会“爆棚”,每张桌边都坐满了来吃早餐的环卫工人或老年人。
把爱好和公益结合起来 15位妈妈一针一线“编织爱心”
天气降温了,妈妈手织的温暖牌毛衣总是打动人心。在常州茶山,有一群妈妈,她们每天编织温暖牌毛线衣、手套帽子等进行义卖,用她们一针一线编织的爱心,帮扶结对社区的高龄老人、特殊人群。如今,她们又开设了微信课堂,给热爱编织的市民们传授技艺,让温暖传播更多人。
2020年中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然而,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特殊教育仍是薄弱环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普及水平偏低,学前、高中和高等特殊教育发展整体相对滞后,特教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办好特殊教育,《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也于此前发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正在实现。”要实现95%的目标,进而实现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的“零拒绝”,关键在于落实好“一人一案”,即以区县为单位,逐一核实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情况,做好调查登记、统计录入、建档造册等工作,并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做好教育安置。全面普及:难点在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实现全面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