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壹基金李健强:看重“规模化”的实际成效
作者: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3日    责任编辑:汤嘉

        成立中国好公益平台,推动公益产品规模化,在2016年时被南都公益基金会确定为未来的优先战略方向。平台从成立开始,就不断签约优质公益项目,并助力其规模化发展。截至今年10月,平台共签约53个优质公益产品,各省市地区枢纽合作基地40家,全国各地共有2800余家/次社会组织和9000余所/次学校正在落地实施这些优质公益产品。

  日前,中国好公益平台发文称,要为平台上规模化效果显著的公益产品授权“益次方”商标使用权,这显然是规范和加速推动公益产品规模化的信号。

  壹基金项目总监李健强于近日接受《善达网》采访时表示,公益产品规模化对于当前公益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公益行业的专业性和效率。“中国好公益平台做了很好的探索。”

  壹基金也是中国好公益平台的联合共建方这一,其“壹乐园·儿童服务站项目”作为好公益平台的签约项目之一,目前已累计在全国开展400余站次,颇受地方公益组织的青睐。

  在谈到“益次方”商标的考量标准时,李健强说:“我非常认同平台出台这样一套评估指标,因为任何项目都需要在评估中得到更好的改善和发展。”但他同时认为,由于平台上项目的类型多样,评估指标如何适应每一个具体项目,这仍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去检验和完善。

  “更看重‘规模化’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成效和‘集体影响力’”

  善达网:中国好公益平台两年前启动时,因为徐永光老师的一句“公益创新不求规模化,就是花拳绣腿”引起轩然大波。能否谈谈你对“公益产品规模化”的看法?

  李健强:不能说“公益产品规模化”就是公益项目唯一的发展方向。面对的社会需求不同,针对的社会问题不同,以及执行的主体不同,对于什么是好的项目也会有不同的界定。有的需要小而美,有的需要专注创新,有的需要影响政策,有的需要长期的陪伴,不能一概而论。

  但“公益产品规模化”地发展,确实对于当前公益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面对互联网筹资以及与公众沟通,项目要清晰简单的表达,这就需要产品化。其次,社会的各类需求很大,能够提供某一项服务的公益组织又很少,规模化就很有必要。第三,一些侧重物资类的、解决技术性问题的项目,是比较容易规模化推广的,而一些软性服务为主的项目,规模化的难度就大一些。

  更重要的是,“公益产品规模化”表述的更多是品牌上的,以及有型物资层面的,其实几乎每一个“公益产品”中,都蕴含着软性的、差异化的社会服务,这个不太容易看得见,说到的也比较少,但每个项目都有,这是由当地伙伴在具体操作。

  善达网:截至2018年10月,中国好公益平台共签约优质公益产品53个,涵盖教育、环保、养老、助残、社区发展等多个社会问题领域,签约各省市地区枢纽合作基地40家。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好公益平台的这种模式已经成功?

  李健强:不可否认,中国好公益平台在推动公益产品规模化上,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效。壹基金也是该平台的共建方之一。据我所知,平台挖掘打造了一批优质的公益项目;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的复制,并受到很多县域伙伴的欢迎;越来越受到公益行业的关注,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平台的运行机制也日益完善。

  在我看来,“公益产品规模化”可以说已经初见成效,但说成功可能还为时尚早。规模化达到什么标准才算成功?这个可能也无法一概而论。我比较看重规模化项目在两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在回应社会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上,到底发挥了多少作用;另一个是,规模化是否带来了集体影响力,即带动公众、企业、公益组织协同政府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