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创客

在晚高峰的CBD寻找共享单车是一种什么体验?
作者: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3日    责任编辑:李维坤

       昨天,不知道谁起了个头,好好的编前会变成了共享单车吐槽大会。

       自从有了共享单车以后,经常东奔西走的小编大记们就成了深度用户,共享单车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出行方面,确实成绩显著。

       但最近一周,画风开始发生了变化,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想顺利找到一辆自行车骑走变得越来越难了,朋友圈里也开始涌现了各种XX单车药丸的吐槽。

       这些槽点集中在共享单车被各种人为损坏上面。上私锁、号码牌被涂抹甚至被摘走、座椅被插针、链条脱落、车轮被拆卸……..所有可能的谋杀手段都被用在了共享单车上。

       与残忍的谋杀案相伴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吐槽单车解锁成功率低,反而浪费用户时间,

       最近一周,似乎突然达到了高损坏率的临界点,凶猛的口水涌向了部分共享单车品牌。

       于是,我们决定兵分五路,在同一个时间(我们选择了需求旺盛的晚高峰时间18:10)出发、同一个地段(人流聚集较为典型的国贸桥附近),寻找五个不同品牌的共享单车骑行回家。这算是一次随机抽样调查,我们试图从这次实验中管窥真相。

 

       以下是我们的体验报告:

 

       体验对象:摩拜单车

       体验者:毛毛 

       出发时间:3月17日18:10

       出发地点:建国门外大街6号SK大厦

       体验记录:

       我下楼后,打开摩拜单车APP,查看了一下附近的单车,挑选了一辆最近的单车进行了预约,然后沿着建国门大街,往东一路寻找,步行了约50多米,发现了三辆聚集在一起的摩拜,其中并没有我预约的那一辆,不管了,先扫了骑上再说,但我连续扫描了两辆摩拜二代,APP上一直提示为解锁中,大约经过超过60秒后,系统提示“解锁失败”。

       直到扫描第三辆,才解锁成功,这是一辆笨重的摩拜一代。

       骑着车往前走了约100米,我又发现了三辆聚集在一起的摩拜二代,我决定换一辆骑,这次测试,三辆车只有一辆解锁失败。

       在这6辆车中,解锁成功率为50%。继续往前走,国贸地铁站外,发现了大量摩拜单车和ofo。

       总结:

       整体来看,摩拜单车整体车况较好,没人为损坏的情况较少,但是电子锁解锁常因一些不可名状的原因而解锁失败。

 

       体验对象2:ofo小黄车

       体验者:高达

       出发时间:3月17日18:10

       出发地点:建国门外大街6号SK大厦

       体验记录: 

       下楼后,SK大厦附近已经没有ofo了,于是我向东往地铁口走去。大概2分钟后我在地铁口发现了第一辆小黄车,一位姑娘骑车停在了路边。我解锁后发现,这辆车的车座螺丝坏掉了,导致车座角度无法固定,并且车锁也存在关闭困难的情况。

       于是继续寻找,在距离第一次发现小黄车50米外,发现了四五辆小黄车聚集在一起。我尝试开第一辆,输入密码后发现解锁按钮根本按不下去,而剩下的几辆号码牌则无一例外都被人涂抹掉,欲哭无泪。

 

       再往前走,穿过国贸地铁D口旁的公交站,前方发现零散摆放着5辆小黄车。尝试开锁,发现皆存在车座坏掉、号码牌被涂抹的情况,另外还有一辆机械锁无法按下,无奈放弃。 

       快到国贸桥,在路边发现一辆带有GPS定位电子锁的新款小黄车,车况良好,输入密码却无法打开,旁边一位路人先后尝试多次,也无法打开。

       建国路路口的人行道上发现第13辆ofo,是ofo一代。车况均无问题,顺利解锁,骑上后发现刹车闸线被人剪掉,泪奔。

       我一直走到国贸桥下,发现一群共享单车停放在路旁。其中有3辆ofo。第一辆车况良好,但是机械锁上被人灌入胶水,转动并不容易。万幸最后成功开锁。此时已是6点30,距离我开始找车20分钟过去了。

       另外两辆一辆没有上锁,但是车座损坏;另一辆系统提示号码不存在无法开锁。

 

       总结

       ofo总体而言损坏率较高,我开锁的16辆ofo中仅有一辆可以正常使用,解锁成功率约6%。车辆损坏状况包括:机械锁损坏无法开锁,车座前后翘起,号码牌被涂抹,刹车线坏掉等。

 

       实验对象3:小蓝单车

       实验者:赵小雷

       出发时间:3月17日18:10

       出发地点:建国门外大街6号SK大厦

       实验记录: 

       18:10,我从SK大厦混合着各种香水味的、拥挤的电梯里走出来后,就赶紧打开了自己的小蓝单车APP,幸运的是附近还有几辆,我挑选了距离我最近的一辆,迅速预约锁定,窃喜。

       APP显示距离70米,步行过去仅需要1分钟,按照位置显示寻找过去,远远看过去建国路边上的单车数量已经非常少了,本以为很快就能找到,但是走到提示位置附近,发现一辆蓝色的车都没有,感觉不妙。 

       来回溜达了两圈,确实没有,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响铃”功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按了几次,但是听到的只有建国路上车水马龙的声音,失望地取消了预约,再次预约了需要过一个路口东边处的一辆。

       走过路口就看到了有两辆小蓝停在那里,快走进的时候,想用小蓝的响铃向周围的人宣示主权,结果装逼失败,根本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仔细看了一下号码,发现这两辆都!不!是!

       于是,我就退后向右边张望,就这个瞬间,一对情侣(我猜的)就站在小蓝前面扫码解锁,然后,我就看着他们开心的远走了。

       最后,我放弃了预约功能,由于视力极好,很快找到了一辆小蓝。

       总结

       小蓝单车是我最近一直强行给小伙伴们安利的,借还方便、骑行轻快,外观也算美观,但这个地图啊、预约功能啊、响铃功能啊,能不能靠谱点?

 

       测试对象4:酷奇单车

       实验者:小闫

       出发时间:3月17日18:10

       出发地点:建国门外大街6号SK大厦

       实验记录:

       以前没有接触过酷骑单车,所以临时安装了酷骑单车APP,注册并缴纳了298元押金。

       18:10分跟随实验小分队下楼后,试图按照APP显示的附近单车位置找车,但比较幸运的是出门扫一眼就发现了嫩绿色的酷奇单车,2分钟找到。但这辆单车扫码预约的过程比较困难,反复扫了三次二维码才解锁成功,扫码开锁时间超过了5分钟。

       这辆单车有一定程度的损坏,车座稍微有些歪,但大体不太影响骑行。从骑行体验上而言,酷骑单车的车身比较笨重,车座较硬,骑起来比较吃力。 

       我沿着建国门大街往东,边骑边找下一辆酷骑单车,大约700多米后找到下一辆,直到实验结束也没再找到第三辆。快到18:30时,有一位女士试图解锁另一辆酷奇单车,3分钟内没有解锁成功,只好坐回丈夫的自行车后座上离开。直至实验结束,两辆酷骑单车仍停留在原地,而附近成片的摩拜、ofo已经只剩两三辆。

       总结

       整体而言,酷骑单车的押金较高,解锁功能有待完善,骑行体验一般。另外,比之摩拜、ofo等,酷骑单车在投放量上与第一梯队差距较大。

 

       测试对象5:永安行

       实验者:长耳兔

       出发时间:3月17日18:10

       出发地点:建国门外大街6号SK大厦

       实验记录: 

       永安行的app中有单车的gps定位显示,从sk出发,最近的两辆车在国贸桥下,其他的车都太远,有一辆都到了通惠河岸边。我就跟着下班的人流一起向国贸桥走。

       在摩拜,ofo,小蓝的围绕中,蓝黄的配色很难发现,看起来就像ofo和小蓝的私生子!而且数量太少,找了半天才发现一辆。不到300米的路程,找了大概5分钟40秒。

       永安行的单车扫码需要蓝牙配对,扫码时必须贴近车身,扫第一辆车大概用了两分钟,骑行效果还不错。

       国贸桥的拐弯处还有另一辆永安行单车,找到这辆车大概用了一分钟。有意思的是,车筐成了打小广告的地方,里面既有家政的也有旅行社的,看来带车筐的单车还有另类的商业模式。

        第二辆车也成功解锁,骑行顺利,并未损坏。然后我开始找第三辆车,显示在万科楼下。但是一路过去,找到了gps定位地点,却并没有发现永安行单车的踪影,第三辆车,寻找失败。

       总结

       在将近半个小时时间内,我找到了两辆车,第三辆还隐身了。相对其他家来说数量太少。骑行效果不错,虽然没有小黄车轻便,但起来又快又稳,但配色诡异,在车群众不易被发现。如果不是为了体验他们家的单车,我可能早就骑上别家的单车潇洒离去。

 

       计算题:北京到底需要多少共享单车?

 

       近日,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透露,上海市可容纳单车数量约60万辆,城市居住人口约为2420万,如此算来,上海的共享单车的渗透率为2.5%左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北京市的人口总量约为2171.00万,如果就以2.5%作为理想渗透率计算,北京大概能接受54万辆自行车。

       事实上,据2017年的公开信息,摩拜单车在京投放超过10万辆,ofo则宣称投放量已经超过20万辆,小蓝单车一个多月在京投放了3万辆单车,并计划在4月份完成18万辆的投放。

       再算上永安行、酷骑等品牌的单车,还算上存量单车、市政单车,北京的单车投放总数应该接近50万辆了,这已经逼近2.5%的理想渗透率了。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共享单车的区域分布是动态的,经常会出现需求和供给不匹配的状态。

       以国贸为例,仅国贸地铁站单日客流量就在30万人次左右,在很多偏远地铁站可能连其1/5都难以达到,在国贸这种人流集中的地方,每天的早晚高峰,共享单车往往在半小时内被抢光。

       事实上,在我们的这次测试中,到晚上6点40左右,建国门大街上就很难见到成群的共享单车了,只剩下几辆残破的ofo和很少有人认识的酷奇单车。

       北京城内的单车总量逼近饱和值,但是真正可以使用的单车数量却远不及如此,从我们这次编辑会后集体找车的体验来看,大街上真正能够顺利解锁并骑行的车也只有一半左右。

       就像有一个朋友所吐槽的那样:以前步行15分钟到地铁站;现在是花15分钟找车,失败,然后再步行15分钟到地铁站,总共30分钟。

       对此,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思考题:运营维护这么烂,你们到底在忙什么?

       共享单车被资本视为宠儿,创业者每天也忙得热火朝天,尤其是发布会一个接一个,今天宣布和某500强企业战略合作,明天宣布推出新车,后天宣布免费骑行一周…….

       投资人和媒体每天围绕共享单车忙得团团转,不明真相的白领、金领看得眼花缭乱,但具体到苦逼实在的骑行场景中,却发现那些他们在发布会上吹嘘丢车率不到1%,解锁成功率100%,骑行体验完美…….一项都实现不了。 

      每次从地铁出来,看到支离破碎的共享单车,我就会好奇:有那么多时间开发布会讲概念和模式,为什么不能多花点钱做好单车维修呢?

       事实上,共享单车的竞争最后还是产品和运营的竞争,城市铺得再多,投放数量再多,如果没有高效合理的运营维护,三个月时间,单车就会陷入损坏高峰期,破窗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些东西被损坏后,如果不及时修理,更多的破坏就会接踵而至,使用和停放就变得无序而残暴。

       共享单车本是一件美事,但是,这也是一个商业契约,消费者交了押金,花了钱,平台就应该履行平台的服务义务,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乘的共享单车。

       但目前来看,很多平台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严重损坏的共享单车长期停放无人回收,每天都有几十个消费者来试探一番,然后悻然离开。

       当然,要做好长期的运营维护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支撑,如果实在觉得后期维修回收成本过高,则应从产品设计和生产质量上着手,想办法设计更加耐用和便利的单车,如果只是为了求快或者数量上超越对手,在产品质量本身存在重大漏洞时就匆忙交给市场,等待他们的只可能是无序和破坏的恶性循环。

        对于共享单车平台而言,在投放数量剧增的同时,相应地,检修维护也必须同比增长,毕竟消费者购买使用你的服务,并不是为了“碰运气”或者“浪费时间”。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
环球资源电子展创客空间换玩儿法 与众筹网站合作
2017春季环球资源电子展开展首日,创客空间展出了众多新奇酷创意新品。 作为亚洲最大规模的初创硬件企业展区,创客空间在环球资源电子展一期及二期均有所设置,在这里共有200家初创硬件企业展示他们的创新科技产品。
最火资讯
湖南首家原创设计创客空间正式启动运营
近日,由香港新世界集团投资的创客空间——夸克仓库原创设计创客空间举行启动仪式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中小企业服务·新城新世界工作站点授牌仪式。湖南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副处长何作利、长沙市经信委副主任周双铠、香港特别行政区驻武汉经济贸易办事处驻湖南联络处副主任许斐娜、雨花区政府副调研员肖集林等领导出席了此次启动仪式。
学校创客实验室方案少了它,效果将大打折扣
随着3D创意打印被引入到各大中小学、职校、高校课堂中,许多学校在创客实验室方案的规划里,也会把硬件设备,如3D打印机纳入到其中,这样让整个实验室看起来更“高大上”。但仅仅只考虑到硬件,这离创客实验室创建的初衷有很大的距离——创客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享受创造的过程,从而培养一种持续性地创新思维习惯,而学校建立创客实验室的目的,也是希望提供更完善地环境来践行创客教育。因此,学校规划的创客实验室方案里,不仅仅只是提供现成的套件让学生来模仿,而是应该重点考虑“捕捉创意”这个环节,才能发挥创客教育的真正价值。
越秀区搭建创客梦想舞台 “越青杯”寻找创业新锐项目
近 日,由共青团广州市越秀区委员会、广州市越秀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黄花岗科技园管委会)、广州市越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办,广东文投创工场承办的越青杯大赛培训会在广东文投创工场路演厅成功举行,150多位投资人、服务机构代表、资深媒体人、优秀企业家以及创业青年参加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