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创客

光脚外卖小哥张旭豪:这个时代属于野心勃勃的人
作者:刘铮铮    来源:搜狐科技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3日    责任编辑:高大智

image.png

4月2日,阿里巴巴宣布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现金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我们知道,饿了么完全融入阿里体系是早晚的事情,但当消息真的来临,还是让人有些震惊。

95亿美元,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一笔现金收购记录。饿了么即便独立上市,市值也未必有这么高。

不过,有人说了,经历多轮融资,张旭豪在饿了么的股份已经稀释到两个点左右,他最后只能拿到十多亿元,因此谈不上真正的成功。

十多亿元还不算成功,只能说写稿的同志们啊,眼界太高了。

我采访过张旭豪三次,分别是在2013年,2014年,2015年。

第一次,我对这家公司基本无感,它当时太小,在上海莘庄附近办公,总共只有一百来号人。但那时就给程序员配备了八千多元一张的椅子,一万多元一台的电脑。

第二次,饿了么已经完成C轮融资,我依然无感,倒不是融资金额太小(2500万美元),只是类似的公司融资数据,已经看麻木了。

第三次,饿了么与美团的竞争处于白热化阶段,时有街头火并新闻传出,张旭豪还跟以前一样随性,但看得出来很兴奋,那是战斗带来的兴奋。

他是非典型上海男人,这是所有见过他的人的一致观感。

1985年出生的他,身形微胖(曾经也瘦过),戴着一副黑色圆框眼镜,激动的时候,略微有些口吃。在他身上,你看不到人们常说的上海人的圆滑与通融。反而,他直奔主题的谈话方式,彪悍的行事作风,会让人有些恍惚:饿了么是一家诞生于上海的互联网公司吗?

是的,饿了么诞生在上海,更准确地说,诞生在上海远郊的闵行高教区。只要去过这个高教区,你就知道那里太适合做外卖订餐网站了。

东西向的东川路上,并列着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两所985院校,大多数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此就读。两所学校的南边,是紫竹高新区,那里汇聚了一批科技企业与大公司。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占地广阔,从学校西边走到东边,至少需要30分钟。食堂翻来覆去就那些吃的,在宿舍里打游戏的大学生们,很多时候懒得下楼,免不得生出饭来伸手的想法。

事实上,饿了么正是张旭豪和另一位创始人康嘉,在宿舍打游戏时想出的创业点子。和大多数只是嘴上说说的人不同,他们想到了,第二天就开始行动。去餐馆调研、购置电瓶车、印刷传单、安装电话,迅速推进。

饿了么的运营实体是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一个看起来挺洋气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最初的名字叫“饭急送”。这个简单粗暴的名字,是张旭豪他们洗澡时想出来的。

主要模式就是电话订餐。只不过,以前学生们直接打电话给餐馆订餐,现在是先打到他们宿舍,接单以后,通过短信或电话通知餐厅备餐,然后骑着电瓶车去取餐,再送餐。

张旭豪原来挺白净,大夏天送外卖,常在太阳下暴晒,以至后来有人认为他是当过几年兵回来的。

上海冬天湿冷,下点儿雨,风一吹,更让人受不了。冬天骑车,鞋子淋湿,脚窝在里面特别难受,他就光脚穿凉鞋送外卖,脚上为此长了不少冻疮。他说,自己的脚是世界上最难看的脚。

但即便下雨天浑身淋透,拎着外卖送上楼,顾客也可能连个笑脸都没有,更别提有时还会收到假钞了。作为饿了么最早的外卖小哥,他尝尽其中冷暖。

饿了么创始团队全部出自名校,但并不像一般科技公司的创始人那样高大上。他们做的事情太琐碎了,光是每天晚上核对订单,都要做到很晚,还常常核对不准。

启动资金也是大家东拼西凑得来的,总共10万元。张旭豪本科阶段炒股,赚了几万元,全部放进来了,另一位合伙人把学费扣下,也放进来了。

2008年,支付宝还能进行信用卡套现,他们申请了20多张信用卡,来回倒腾。后来,张旭豪的支付宝账户,一度进入了信用黑名单(现在应该早就解封了吧)。

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他们参加各种大学生创业竞赛,总共得了45万元各种名目的创业资金,其中10万元是借款,10万元是纯奖金,25万元是入股形式。

有过这种经历的人,不太容易放弃。当然你可以说,每个创业者多多少少都会面临艰难险阻,形势比人强的时候,不服输也不行。这就牵涉另一个层面的话题,创业者的聪明程度与认知能力如何。

张旭豪很早就展现出过人的商业洞察力,比如从一开始就坚持投资机构必须是美元基金,因为“更加专业而纯粹”。确实,饿了么的A轮、B轮、C轮投资方金沙江创投、经纬中国、红杉中国都在业界负有盛名。

谈事的时候,张旭豪无法忍受过多的背景铺垫,喜欢直入主题。因为“大家都是聪明人”,既然是聪明人,就应该一针见血。

他这样的理工科男生,对技术变革有天然的亲近感。外卖是高度本地化的服务,在大的外卖订餐平台开始全国扩张之前,每一个一线城市,都有几家订餐网站。

饿了么的第一个竞争对手名叫“小叶子当家”,创业更早,规模更大。用张旭豪的话说,他还在骑电瓶车送外卖的时候,人家已经开跑车送外卖了。

小叶子当家用了“补贴用户”这一日后常见的竞争手段,试图彻底干掉包括饿了么在内的竞争者与潜在竞争者。

饿了么的应对策略,是开发一套餐厅订单管理系统Napos,餐厅可以用Napos接单并打印(再也不用接电话手写),还可以修改菜品价格,设置哪些菜品已经售完,大大提升了餐厅的运营效率。

商业模式也做了彻底调整,从之前的佣金抽取模式(每单抽取8%),变成收取固定服务费的形式:一年4820元,半年2750元,三个月1630元。

这是一次真正的以小胜大。2010年一年,饿了么订单量快速上升,小叶子当家很快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很快,饿了么拿到第一笔真正的外部投资——来自金沙江创投的100万美元,创业团队搬离学校旁边南洋博仕欣居小区三室一厅的房子,来到颛桥地铁站附近的一栋别墅。

张旭豪是典型的精英创业,但是接地气,他不曾为大公司工作过,心里没有条条框框。非要有某种规则,也得是自己制定的。

地推人员白天出去扫街,晚上回到公司,还要在Excel表格中录入运营数据。在饿了么做地推,必须承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

但根据数字来管理,是张旭豪的一贯风格,只有将经验简化提炼,做到可以复制,运营才有效率。当然,管理者必须真正懂业务,才能带领团队前进,从2008年到2011年,饿了么创始团队一直在一线工作,从扫楼到与餐厅谈合作,都是亲力亲为。

张旭豪很早就提出了“网格化流量”的概念:外卖小哥的活动半径是一定的,因此每个城市被人为分割成众多两到三平方公里的小网格。每一个网格,用户与商户的流量高度集中。网格里有多少栋楼,每栋楼有多少房间,每个房间有多少人,饿了么都能准确预估。

其实,这就是后来Everything 30’概念的基础。

中学时代,张旭豪喜欢看第一财经的波士堂节目,听了不少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对做生意充满向往与好奇。他的父亲也是一位生意人,卖过火花塞、鱼线、太阳镜等。他对儿子的要求,不但书要念好,身体要搞好,做事还要有胆量。儿子上大学,他一次性给了几年学费,为的是“考验孩子的自控力”。

记得第二次见面,他即将迎来30岁,他是这样说的:“应该更早出来创业,最好从大学本科阶段就开始。我是23岁开始做的,如果20岁就开始了,现在可能发展的更快。”

年轻真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