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设美丽中国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3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李桂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相当大的篇幅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部署。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评价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给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清单。报告从“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四个方面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彰显了党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对今后五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政策延续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起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这次十九大报告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明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政策延续,体现了党中央战略布局、长远谋划的执政能力。

二、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需要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40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如今我国经济总量、科技实力、国际地位、文化影响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民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民开始既要“生存”也要“生态”,既要“温饱”也要“环保”。与之相对的,一些地方依然存在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的观念,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因此,“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得以凸显。“不平衡”包括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不充分、绿色发展不充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态产品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产品,可以说,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民生,发展生态就是改善民生。为此,我们必须牢牢守住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让绿地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举措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按照15年一个时间点,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阶段是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最振奋人心的冲锋号,也是最催人奋进的进行曲。其中每一个时间节点,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到2035年,要做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十九大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明确纳入了党和国家的战略发展目标。可以说,“美丽中国”成为我国实现到2035年、2050年奋斗目标的必要条件,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建设美丽中国不可缺少的实现路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生态更美丽、产业更兴旺、百姓更幸福的雄伟宏图正徐徐铺展。

(作者系市直机关工委书记)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
平江县集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华容县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十九大精神
召开专题会议,全面传达、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临湘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