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放眼明朝春更好
作者:刘敏文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8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五个新的格局”助推岳阳全力建设湖南发展新增长极


城陵矶新港道道全生产流水线 记者 范向辉 摄

历史的坐标上,2018年注定意义非凡。

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近年来出现增速换挡。告别“高速度”,步入“高质量”,岳阳又将如何谋划新一轮发展?

在今年全市市县乡负责干部大会上,市委书记刘和生给出了明确思路:着力把握和坚持“一三五”的发展思路,即“一个总体要求”:真抓实干、跨越发展,全力建设湖南发展新增长极;“三个工作重点”:党建总揽、产业主导、基础先行;“五个新的格局”:现代产业、开放带动、立体交通、城乡统筹、生态发展新格局。走好新时代岳阳发展的“长征路”,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宏伟征程中,走在前列、多作贡献。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爱武要求,围绕构建“五个新的格局”,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奏响岳阳发展更强音。

一子落,全局活。

落子“五个新的格局”的背后,是新增长极建设的宏伟构想,更是新时代起点上的区域发展大棋局。

应时而动、领先跨越,岳阳已经再次起跑!

现代产业 轰响主引擎

作为工业重镇,步入新常态后,岳阳更深刻感受着经济转型的换挡和阵痛。

“经济工作的根基在实体、在产业、在项目……必须采取超常措施,拿出超常劲头,在全市持续掀起产业项目建设热潮。”市委书记刘和生的这段话,明确了岳阳发展的“牛鼻子”。

面对“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市委、市政府决策者始终以战略的平常心,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地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3月20日,8大项目签约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总投资达24.9亿元。当下,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紧紧依托大厂产业链招商,加快石化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丙烯、碳四、芳烃、碳一等4条主产业链,园区开发面积达15.9平方公里,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长江中游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

高质量发展阶段,如同坐着一趟高铁,不仅要速度稳,更要品质优。

在现代产业新格局下,我市将始终突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园区建设,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两手抓”,做强做优石化、食品2个两千亿级产业,培育壮大现代物流、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生物医药、军民融合、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使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地方工业实力明显增强,石化“一业独大”、工业依靠“两厂”的局面得到明显改观。

“四个十条”、实体经济“二十条”……抓住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市委、市政府精准发力,一套政策创新的“组合拳”,成为稳住经济发展大局的磐石。

今年,全市产业项目建设除了要全力抓好入选全省“五个100”项目库的重大项目建设,市级还将重点推动63个5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全市产业园区开工1亿元以上项目120个,竣工投产65个。

唯有保持定力,方能砥砺前行。在现代产业主引擎的驱动之下,岳阳的产业强市之路,越走越自信。

开放带动 赢得新空间

“原来是人等货,现在是货等人!”城陵矶国际集装箱码头的岸边指挥长熊页淞告诉记者。已在港口工作4年的熊页淞负责码头理货和监管安全作业,亲眼见证了城陵矶新港的快速发展。“以前枯水期每月还有几天休假,现在常常要‘白+黑’倒班。”


统计数据更显直观。2017年,城陵矶新港码头年吞吐量近43万标箱,远超规划年设计吞吐能力30万标箱。在新港建成之初的2009年,年吞吐量还不到4万标箱。

港口是岳阳开放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港口建设为龙头,加快构建开放带动新格局,在全省开放崛起战略中“打头阵”“当先锋”,力争今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5万标箱,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0亿美元;三荷机场实现客运通航,货运格局加快形成。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爱武指出,当前,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省里支持前所未有,岳阳开放其势已成。要以全新的理念和思维,谋划推进港口建设大会战,加快构建岳阳开放带动新格局。

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在开放带动的新格局里,岳阳将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坚持“敞开门户促发展”,放大通江达海优势,全面提升港口功能,深化岳阳港与上港集团的合作,加强与长江、四水流域港口的对接,发挥开放平台的辐射带动效应,做强做优港口经济,彰显岳阳港在全省开放崛起中的首位度,形成水空“双港驱动”,城陵矶新港区、综保区、空港经济区“三区联动”,邻长地区、沿江环湖地区“南北融动”的开放发展局面。

扬帆正当时。站在新起点,朝着新目标,岳阳正以更宽广的全局视野和长远的战略眼光,迈向新征程,书写新答卷。

立体交通 打造新枢纽

从市内驱车,沿临湖公路皇姑塘立交桥向北驶去,宽敞路面令人豁然开朗,仅半个多小时就到了临湘,时间比以前缩短一半。

临湖公路连通G107、S306、S201国省干线和联港路、沿湖大道等城市道路,形成了岳阳首条环线公路,大大缓解了城区拥堵的出行环境。

车行天下,物畅其流。作为长江经济带和京港澳大动脉几何中心的岳阳市,如何串联起洞庭湖生态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扮演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角色,显得尤为关键。

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只有破解交通瓶颈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制约,方能立足本土,放眼世界。

以交通建设大会战为契机,岳阳市正加快推进包括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在内的立体交通项目,为开放崛起新格局的形成,提供便捷快速的交通支撑。

按照立体交通新格局的要求,未来我市将“形成市域1小时、城区30分钟交通圈,外部配套成环、内部纵横成网的水、公、铁、空多式联运体系,打造长江中游交通物流枢纽城市”。

拉开高速公路“骨架”、打通干线公路“经脉”、促进城市道路“循环”、畅通农村公路“血管”……未来3年,全市将投资560亿元,主攻4条高速公路、20条干线公路和城市道路、8728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为建设湖南发展新增长极打下坚实的交通基础。

城乡融合 激发新活力

3月6日,在华容县新河乡新河口社区,随着一声巨响,一处“空心房”被成功拆除。一周内,该社区15栋“空心房”全部拆除。闲置“空心房”拆除后,社区将规划60亩土地作为集中建房点,剩下的复垦种植高效农作物。

如何走出一条具有岳阳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眼下,我市瞄准“空心房”整治,把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与规范村民建房、农村危房改造、洞庭湖综合治理、厕所革命、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以“空心房”整治推动生态大修复、建房大集中、面貌大提升、乡村大振兴。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关系全局的重大判断。

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8年我市城乡统筹工作呈现新的趋势:补齐短板,让发展更均衡——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方向,推进“1+4+2”大岳阳城市圈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岳荣(岳阳-荣家湾)融城步伐,统筹抓好棚改片区规划、招商与建设,把每一个城市“棚户区”打造成为城市“精品区”,把东风湖新区打造成为“生态、高端、现代、时尚”的城市新名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空心房”整治,规范村民建房,发展现代农业,推进脱贫攻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城乡统筹发展,表达的是全面小康的真实内涵。扎实推进,我们离美好生活的目标就会更进一步。

生态发展 释放新动能

湖东路全线拉通、建设北路绿化提质、东风湖上湖景观带雏形初现……前身为岳阳市中心城区最大黑臭水体的东风湖,即将迎来“脱胎换骨”的嬗变。在不久的将来,一流酒店、商贸综合体、金融集聚区、高端企业总部等一些大城市核心区必需的功能性项目都将落户于此,这里将吸引近10万人就业、入住。

东风湖之变,只是岳阳生态发展新格局下的一个缩影。

临江畔湖是岳阳之特色,过去曾是不可多得的发展优势,现在更多的则是不可推卸的环保责任,特别是在中央环保督察之后,岳阳环保历史欠账集中暴露。

绿色发展理念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催化剂”。市委、市政府决策者认为,只有在绿色发展中先行一步,闯出一条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绿色道路”,才能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占得主动、抢得先机,真正走出一条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道路。

从聚到疏,因舍而得。

攻坚生态短板,岳阳狠抓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去年完成黑臭水体整治20处,关停砂石堆场44处,取缔粘土砖窑87家,退养洞庭湖区养殖场2513户79.8万平方米……中央环保督察16项年度整改任务完成销号;

将全市16条主要河湖纳入市级河长管理,明确市级河长31人、县级河长267人、乡村河长2130人,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全覆盖;启动中心城区最大的黑臭水体——东风湖整治,致力打造成为岳阳城市的新名片……

一批生态治理“老大难”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正是岳阳生态发展新格局的应有之义:还河湖一片安澜,还群众一泓净水,让“岳阳绿”成为城市的鲜明底色,让“岳阳蓝”成为城市的亮丽名片,让“岳阳人”可以惬意自由深呼吸!

放眼明朝春更好。

产业、开放、交通、城乡、生态,“五个新的格局”,正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岳阳实践”,汇聚着跨越发展的澎湃动力。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岳阳人民正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务实的作风,逐步将“建设湖南发展新增长极”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敏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