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用良心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 丁 瑜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0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小记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武


李国武为岳阳企业家讲述企业道德文化 张诚高 摄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 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从一名下岗工人,到成立食品企业,创业25年,他不忘初心,始终把食品安全摆在首位,坚持用生态原料、传统工艺和绿色生产,用良心守护着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他就是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武。

拒绝利益诱惑,用良心做食品

李国武原是临湘供销系统一名下岗职工。1993年,下岗后的他开了一家不足10平方米的食品小店。在创建食品小店初期,他在小店外贴出告示——“决不销假售假”,还出资收购消费者从别的商店买到的假冒伪劣商品。第一次,他就焚烧了3.5吨假货。

2006年,临湘市一家不景气的国营酱菜厂破产倒闭,李国武接手重组,成立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开始涉足食品加工业。当时,市场一片乱象,不少企业使用假冒不合格原料和辅料加工牟取暴利。李国武经常接到推销电话,都被他一一谢绝。

2009年,十三村公司对用新工艺生产的豆瓣酱进行检测时,发现有少量细菌超标,虽然还可以食用,但李国武毅然决定将这批220大坛、价值18万多元的豆瓣酱拖到了垃圾场销毁。除了企业内部质量检测层层把关,十三村公司每年还主动送检80多次。当李国武了解到塑化剂可能致癌后,立即销毁了所有含塑料胶圈的瓶盖,并将生产用具更换为不锈钢器具。

“做人要有底线,办企业也要有底线,办食品企业更要有底线。不仅要遵守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更要有一套自己的道德标准。”李国武一直坚守着食品安全这条底线。

在他的带领下,“十三村”主动焚烧销毁假冒、非法、不达标产品和原材料20多次,使公司至少放弃了高达600多万元的利润。

凭借过硬的品质,“十三村”生产的榨菜、腐乳、香菇酱远销国内外,先后获中国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中国中西部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畅销产品金奖,其制作技艺被湖南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司也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全国就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全国光彩之星,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创业实践基地等100多项殊荣。

坚守道德底线,用善心做公益

在十三村的厂区内,有一块刻着很多“德”字的石碑,显得很特别。原来,这是作为全国道德模范的李国武邀请56名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手写的“德”字,并刻于石碑上,以教育全体员工“心中有德,才能对食品安全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国武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星志愿者、全国诚信之星、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殊荣。

作为全国劳动模范,李国武始终关注食品安全,并竭尽全力来维护食品安全。为确保原材料质量,李国武在临湘市江南、黄盖等乡镇建立无公害蔬菜、水上养殖和蛋禽肉供应基地15个,并建立专业示范村,与5000多农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带动一大批农民增收致富。

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李国武将生产车间打造成透明工厂,先后共组织20多万中小学生和消费者亲临生产车间,免费参观酱菜的生产工艺流程,在食品加工行业创造了多个“第一”。

作为全国道德模范,李国武除了企业的日常管理外,他还在十三村生产基地免费开展流动道德讲堂,积极弘扬社会美德,传递社会正能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亲自为游客开展各类形式的食品安全知识讲堂500多场次。同时还聘请名师现场授课,免费为游客开展各类形式的道德讲堂800多场次,让每一位到厂区参观的游客都受到了一次道德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多年来,李国武在发展企业的同时,还积极回报社会,先后投入社会公益事业资金达700多万元;他还在精准扶贫中投入了不少资金,花了不少精力,经常跋山涉水带领志愿者团队远赴偏远山区、贫困村镇,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群众增收致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