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织密民生保障网 提升百姓获得感
作者:刘晓洁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6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岳阳楼区居民喜领养老金 资料图片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洁

“就业是民生之本”“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人才是第一资源”“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这些温暖人心的话语既体现了中央对民生工作的高度关注,也赋予了人社工作新的历史使命担当。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各项人社法规、制度、政策的不断建立完善,我市人社事业发展步入新时期,全市人社系统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为岳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和人才智力支撑,一项项民生新政正在惠及每一位劳动者,一幅幅美好的民生画卷正在岳阳城乡徐徐展开,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40年来,就业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城镇从业人员平均每年增长8.6万人

我市是一个劳动力大市,就业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经过40年的努力,岳阳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实现了充分就业。1978年,我市非农从业人员仅23.99万人,40年间,就业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截至2017年末,我市从业人员总量达到368.0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达到115.57万人,比1978年增加91.57万人,增长381%,平均每年增长8.6万人就业。

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变化,就业结构也在逐步改善。改革开放之初,我市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分别为91.7%、4.2%和4.1%。截至2015年底,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降至33.4%,比1978年降低58.3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升至24.4%和42.2%,比1978年分别提高20.2个和38.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成为就业的主引擎。2015年我市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达69.06万人,占城镇就业人数的比重达59.76%,而1985年只有7.52万人,所占比重仅有3.72%。

40年来,社会保障从无到有,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市社会保险参保率达99.55%

“现在老有所养了,不再为老了以后的生活发愁了……”今年8月24日,南湖新区的被征地农民梁胜根在办理完被征地农民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手续后高兴地感慨。

梁胜根以前住在南湖街道办事处畔湖湾社区,他的家于2015年在黄梅港湿地公园项目中被征收。土地征收后,政府为他缴纳了社会保险,梁胜根到龄后就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以前,以为只有上班的人才有养老金,没想到现在我也能领养老金了。”梁胜根说。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市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陆续建立养老、医保、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截至2017年底,全市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99.55%,养老保险已经覆盖所有人群,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医疗(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社保待遇大幅提升。基本养老金方面,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今年已实现14年连调,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由530元增长至2167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55元调至103元。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为80%、60%左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报销比例在此基础上提高10%,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工伤人员待遇水平和失业保险金标准逐年提高。

40年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人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因素。

岳阳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从人才引进、培养、选拔、激励等各方面,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人才工作链条,引得各类人才纷至沓来,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

从2015年起,我市连续4年组织1055家企事业单位,赴武汉、长沙、深圳等地举办11次专场人才招聘活动,为全市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3000多人。

为解决企事业单位人才创新能力不够强、党政干部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将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破题之道,实施“百名专家挂职岳阳”柔性引才行动。近两年,从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柔性引进专家教授79名,正式挂任县市区、市直重要职能部门和重点企事业单位行政助理、首席专家,社会反响强烈。这些具有博士以上学历或正高以上职称的专家教授到岳阳挂职后,通过顾问指导、兼职服务、项目合作、技术咨询、授课讲学、调研指导等形式,为岳阳的发展“添砖加瓦”。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