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用主流意识形态凝聚人心引领社会
作者:    来源:辽宁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30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意识形态”共出现8次,关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心的工作。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就必须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使全体人民紧紧团结奋斗在一起。围绕意识形态工作相关深层次问题,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姜辉。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对党、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

辽宁日报:我们党为什么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姜 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关乎人心向背。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国际国内形势越是复杂,社会变革越是迅速,就越是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否则就可能犯颠覆性的历史错误。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意义重大,不可忽视。概括地说,在新时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必然要求,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然要求。

辽宁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呈现哪些特点?

姜 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下,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同步推进,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就意识形态领域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指导和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开创崭新局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人心,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全党全社会思想上更加团结统一,意识形态阵地更加巩固。总体上看,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稳步提升,公信力和认同度不断提高,引导力和掌控力不断增强,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拓展。

辽宁日报: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姜 辉:我认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党中央提出一系列重大理念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如反腐败、精准脱贫、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等,都取得实效,深得民心。其二,五年来的成就和变革,使得国内多年来与主流意识形态挑战争锋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下降,逐渐失去市场、失去人心,也使得国际上的唱衰之声渐趋式微,各种非议难以赢得多数人认同。其三,党和人民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自信。其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加注重历史资源与现实经验的有机融合,更加注重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与兼容并蓄其他思想思潮观念的关系,更加注重坚持思想文化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辽宁日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我们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提出怎样的要求?

姜 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思想。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用这一重大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取得的实际成效,直接关系全党全国人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因此,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需要推动这一重要思想入脑入心、凝魂聚魄,形成强大共识。必须深刻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全面深入掌握其揭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发展规律、建设路径,使全党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对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要清醒客观地加以辨析并理直气壮予以回应解决

辽宁日报:我们注意到,有人常把意识形态问题与“左”画等号,这应该是浅薄的认识,也是很深的误解。

姜 辉: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经济基础的必然反映,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阶级性,代表的是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在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代表资产阶级统治者利益的; 在社会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则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在21世纪初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和较量不仅客观存在,有时候还表现得很激烈。从历史上看,西方国家统治阶级的一些代表人物从未放弃过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攻势和软实力较量,甚至以意识形态攻击渗透作为“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的主要手段,只不过采取的方式和形式更为隐蔽,以“意识形态中立”的面貌出现罢了。在各种思想观点交汇交融交锋的今天,国际上的意识形态斗争也会反映到国内来,所以,“去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中立”等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在实际中可能会麻痹自己、丢失阵地,对事业是非常有害的。

辽宁日报:也有人认为,今天已非革命战争年代,亦非冷战时期,事实上不存在也不该再强调意识形态斗争了,对此您怎样看?

姜 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这为丰富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有利机遇和广阔空间。但也应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体现为:其一,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与挑战。如,长期存在的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总体上看其影响程度逐渐下降,但仍寻机发声,有时还彼此呼应,形成噪音杂音,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与挑战。如,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导致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蔓延,冲击和影响着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其三,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面临国际上一些势力的遏制与渗透,有的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崛起是对其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挑战、对现存国际秩序的挑战,进而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等,到处煽风点火、混淆视听。其四,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方式面临新媒体的影响与挑战。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因网而生、因网而增,一些错误思潮以网络新媒体为平台生成、发酵和传播。因此可以说,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

辽宁日报: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世人以此为契机重读马克思。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科学性。这种观点错在哪儿?

姜 辉:我认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分三种情况:一种是对马克思主义没有多少了解,且盲目听信错误观点,缺乏判断力,易受影响而盲从。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略微知晓一些,但没有掌握其本质、特征、科学体系、实践价值、现实意义,只停留在肤浅甚至错误的认识上。三是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和诋毁,上述观点只是其批判马克思主义论调的一种而已。持上述观点的,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阶级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基于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而产生的伟大学说,是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牢牢占据着人类的真理制高点和道义制高点。这就是为什么在人类进入21世纪时,马克思被一些西方媒体和民众评为“千年最伟大思想家”;为什么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后,马克思主义经典《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在西方热销的原因。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自其创立以来,就一直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还没有哪一门科学比马克思主义更具真理价值和现实价值。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最根本的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

辽宁日报:新时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您认为我们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姜 辉: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目标,以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为方针,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舆论引导、理论支撑和精神力量。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宣传、党管阵地、党管舆论、党管媒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意识形态绝对安全。

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引领力。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具有说服力的理论阐释、具有号召力的教育引导、具有感染力的典型宣传。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话语权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点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积极开展舆论斗争,廓清思想迷雾。此外,还要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运用大众化、通俗化形式,将主流意识形态中的政治话语、理论话语、学术话语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话语,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辽宁日报:十九大报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如何区分?又该如何用学术讲政治?

姜 辉:我认为有三个方面必须清晰把握。第一,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要旗帜鲜明,容不得半点含糊和退让。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些大是大非问题上,要站稳立场、明辨是非,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错误言行要坚决抵制和斗争。第二,区分和评判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的标准,判断“左”和右的标准,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把尺子。在新时代,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做到了这一点,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第三,要具体搞清楚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的界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是什么范围的问题就在什么范围内解决,既不丧失政治原则性,也不随意上纲上线。还要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解放思想、鼓励理论创新,当然这必须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为前提。

记者 谭怡 史冬柏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