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乡村振兴在行动

特色小镇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
作者:甘治国 陈勇平 易岳良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7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猕猴桃加工生产线

采茶忙 王根良 摄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甘治国 陈勇平 易岳良)从风景秀美、有塞外吐鲁番美誉的新墙镇,到人杰地灵、瓜果飘香的筻口镇,再到以出产茶叶闻名、有“洞庭茶香营地小镇”之称的黄沙街镇,走进每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小镇,就能感受到岳阳县这片热土,在时代进步的大潮中砥砺前行。金秋时节,岳阳县抢抓岳阳市创建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契机,推进果浓小镇、茶香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让巴陵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农产品穿上数字化外衣

喝一杯黄茶,尝两片火龙果,看一会特色小镇的专题片。而要进一步了解生产消息,市民只需扫一扫包装袋上的二维码,产品的质量检测报告、生产加工实景、生产技术规范等信息便在手机上一览无余。

11月3日,2018岳阳市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优质农产品农超对接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岳阳县果浓小镇和茶香小镇带来的优质农产品,因特殊的“身份证”管理信息平台受到消费者热捧。

岳阳县委、县政府把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书记县长亲自抓,并出台《岳阳县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方案》,在抓好2个市级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创建的同时,计划到2020年成功创建4个县级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按照特色小镇创建要求,每个市级特色小镇年资金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每个县级特色小镇年资金投入不少于500万元。

良好的外部环境,让该县特色小镇建设一开始就走上了快车道。目前,果浓小镇正结合新墙、筻口两镇实际,以“一走廊二中心三产业”为主打,积极打造万米花果飘香走廊,农民节会中心、菁华营地中心,着力发展特色水果、水稻、循环农业三大产业。位于筻口镇的峰岭菁华果业股份有限公司结合全市“空心房”整治与精品线路打造,启动了投资4800万元的峰岭菁华研学旅行基地“空心房”整治特色产业建设项目。利用大塘5064亩鲜果基地与关停闲置的320亩烟花炮厂,打造集农耕文化、科教研学、住宿、餐饮、骑行、户外拓展及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菁华研学旅行基地。目前已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完成了规划设计、项目申报、土地流转与平整、路网新建与拓宽、足球场新建、以及营地部分绿化、基础配套及教室、宿舍装修,预计2019年全面竣工投入运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收入3400多万元,带动地方第三产业发展至少500余万元。与此同时,连接清水葡萄园和菁华果业的重要节点潼溪街小集镇改造已基本完成,沿线三个精品小果园,十个生态小寨正在规划设计中。

该县还制定了新墙葡萄基地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方案,茶香小镇已与湖南商会就茶场改制,整理收购问题,与岳阳市政公司就茶叶加工厂建设问题进行洽谈合作事宜,与省农机研究所合作的黄茶标准化生产业线已经组装调试,待进一步改进后,将成为全国第一条黄茶标准化生产线和岳阳黄茶加工基地。为实现县域主导产业与特色小镇创建有机融合,积极实施产业兴县战略,在稳定粮食生产、提高油料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该县还按照“有地域特色、有规模优势、有市场前景、有龙头带动、有政策支持”原则,积极培育全县农业主导产业。

精品线路擦亮小镇底色

挖掘机、铲地机对街道改造升级,涂鸦艺术大师正在路边民居墙上完成自己的创作,前不久,笔者在岳阳县茶香小镇——黄沙街镇见到一道靓丽的风景。与此同时,总投资300万元的潼溪街集镇提质升级改造,经过施工人员艰苦奋战,在对沿线路面全面拓宽,人行道板、街沿石、下水道铺设、美化亮化等施工后,全线竣工。作为岳阳市区连接“果浓小镇”的咽喉要道,这条道路的拓宽升级,大大提升了集镇面貌,改善了人居环境,并为筻口镇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

岳阳县在推动乡村振兴上,一手抓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建设,一手抓农村“空心房”整治和乡镇提质改造。一批精品线路和空心房整治成果,为特色小镇建设夯实了基础,擦亮了底色。今年7月,筻口镇先后投资2000多万启动了释迦寺村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投资100多万元启动沙南新村公益性墓地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选址并开工建设。投资1000余万元的30户移山集中联户建房居民点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11月全面竣工。启动了潼溪——大塘——释迦寺——筻口——移山精品线路打造,对沿线空心房全面拆除、破旧房全面清理、道路全面整修与美化。该镇还结合旅游和农业两大主题,启动规划编制,10月完成特色小镇创建总体规划,年内完成各村村庄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

黄沙街镇在启动苍坪与荷塘2个居民集中建房点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推进从苍坪村坪中片经三和村、黄沙街茶场、集镇到苍坪村坪桥片、全长12公里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将原有3.5米宽的乡村道路,拓宽改造成6米宽路面的旅游公路,预计总投资3636.6万元,目前已完成沿线道路路基拓宽改造工程的90%,道路的白改黑、绿化、亮化、安保等其他工程由县公路局在路基改造完成后负责实施,预计在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沿线村庄美化上,该镇邀请湖南景程智旅规划设计研究院做好美丽村庄示范片建设规划设计,并加速推进了沿线“空心房”整治,拆除了“空心房”50余栋,完成了集镇和重点路段墙面粉刷涂鸦4000多平方米,还对沿线区域坟墓进行了全面摸底并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清水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部改造升级,形成了整体布局,让人感到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将特色小镇发展与农村‘空心房’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结合起来,各项建设同步推进,通过几年的努力,特色小镇将呈现出产业兴旺,环境宜人的新景象。”

邻里新风促进乡风文明

“李书记,这次我家没评上,开始有点想不通,听了您的点评后,我找到了差距!”前不久,清水村举行“五好新家庭”评比。讲评结束后,落选家庭代表找到村支书李大树解心结。这是新墙镇以打造果浓小镇为契机,着力提升乡风文明的一个缩影。

美丽源于气质。岳阳县抓特色小镇建设中,坚持让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乡风之美交相辉映,推动“文明+特色小镇”融合发展。

为了帮助清水村人塑造内在美,真正实现“环境美”与“心灵美”的和谐统一,村里通过成立道德风尚监察委员会,支部书记任组长,其他村支两委干部任成员,并制定了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宣传计划,邀请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以及邻村德高望重的老人前来言传身教,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村里还定期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党员干部收看相关主题片,红色经典电影,以加强对村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让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上,村支两委也极为重视,定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活动,净化学校风气,为他们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为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清水村还利用每年的3.8妇女节,开展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的活动。60岁以上的参加“好婆婆”评选,60岁以下的参加“好媳妇”评选。这两项活动,采取“四步评选”办法,一是婆媳互评;二是邻里评;三是全组群众评;四是村干部、党员以及组长评。凡评上了“好婆婆”“好媳妇”的颁发相应纪念品。

为争做村中移风易俗的带头人,农业特色小镇在“除陋习、树新风”的环境下,大抓精神文明创建,率先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提倡婚丧嫁娶不大操大办,构建和谐文明美丽的乡土人情。目前,一股文明新风正在巴陵大地迎面吹来。

建设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承载着全市上下的热切期盼,描绘着岳阳发展的美好未来。随着现代农业的振翅腾飞,岳阳县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必将竞相崛起,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必将全面实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