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时政

红色基因: 涌动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7日    责任编辑:许铭

任弼时纪念馆场内

市民前往市烈士陵园祭拜 

平江县平江起义旧址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黄 梅)岳阳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近一个世纪前,红色火种就在这块土地上薪火相传。

平江起义的波澜壮阔,数万名革命烈士的视死如归……在战火硝烟里,面对枪林弹雨,巴陵儿女浴血奋战,筑起了一道钢铁城墙,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红色赞歌。

如今,战火硝烟已散尽,革命旧址、遗物展现的场景依然震撼心魄,革命先烈们的鲜血浸润着这片热土,流淌在城市的血脉,融入到地域的文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红色文化。

那么,什么是红色文化?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陈传伟表示,至今还没有权威机构、权威读本给红色文化下过定义,但在他看来,红色文化实际上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凝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载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物质形态,指革命战争年代留下来的革命旧址旧居、革命文献等历史遗存;二是精神形态,指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陈传伟说,在和平年代、在改革开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倡导和弘扬红色文化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信仰、忠诚、担当、奉献……由这些精神特质组成的红色文化传承,使得巴陵热土英雄辈出,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始终坚持着对信仰矢志不渝的追求,涌动着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

信念如磐 忠诚如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在巴陵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无数共产党人胸怀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对党的赤胆忠诚,奋不顾身投入到革命中,共同凝聚成巴陵人特色鲜明的“红色气质”。

“五四”运动后,岳阳籍有志青年纷纷到外国留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回国后,他们怀揣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纷纷投身革命。中共成立后,岳阳涌现了一批共产党人,他们在境内较早成立了早期的中共地方党组织。

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邓萍等人发起著名的平江起义。六七百人的起义军全副武装,在天岳书院广场集合后,分四路纵队分别向预定目标发动进攻,仅用了一个半小时,攻占了独立第五师师部、国民党平江县政府,警察局、监狱等处,并将县城反动武装全部解除,关押在监狱里的上千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也被成功解救,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工农群众的革命斗志。平江起义后,成立了红五军,随着红五军征战湘鄂赣边区,革命火种如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在民族危亡之际,数以百万计的岳阳儿女踊跃投身革命,舍生取义,前仆后继。

被毛泽东称赞“忠实能干”的向钧在任命为省委农民部长、省委组织局负责人、湘鄂赣军委委员时,到长沙局参加党的秘密会议,由于叛徒告密,他和6名与会同志一起被敌人逮捕。他在狱中受尽种种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临刑前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视死如归,遇害时年仅22岁。

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巴陵大地上涌现了任弼时、张震、苏振华等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16岁投身革命,转战中国大江南北,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如一坚守信念、坚持真理、不怕牺牲、艰苦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不屈意志和不朽生命铸就“骆驼精神”。他的崇高思想、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至今铭刻在人们心中,激发着后人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斗志。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革命的鲜血染红了巴陵大地,在经过革命思想的洗礼后,红色文化在巴陵大地生根发芽,并融入巴陵人的精神血脉,巴陵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得到了新的继承和发扬,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和巴陵特色的红色文化体系。

时代精神 闪耀光芒

岁月更迭,斗转星移。红色文化穿越时空,闪耀光芒,成为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当和平与发展的考验来临,他们始终保持忠诚本色,“人民利益高于天”。

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发展遇到新课题如何破解,作风建设如何一严到底?这些都是岳阳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面对的问题。事实证明,只有从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才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情系环保的朱再保是一名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倡导环境教育,是岳阳市中小学环保教育首创者,中国最早的民间环保志愿者之一。在30多年的环保道路上,他克俭奉公,自掏腰包20多万元用于环保公益事业。

“对我来说,救死扶伤没有上下班之分,每一分钟都很宝贵。”

岳阳楼区梅溪乡基层医务工作者徐宙雄有着多年党龄,从医30年来,他奔赴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不仅倒贴钱给人看病,为患者驱除痛苦和忧伤,还多年参与组织志愿协会敬老、助残、扶贫、助学、义务献血等公益活动,其仁心仁德感动无数人。

……

作为众多优秀巴陵儿女的典型代表,朱再保和徐宙雄们拼搏奉献的精神和事迹,正是红色文化不断传承和弘扬的生动体现。如今,各行各业的岳阳人,都已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投身伟大时代、奉献辉煌事业、照耀无悔人生。

这些年来,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也有诸多挑战,岳阳人埋头苦干、拼搏奉献,创造出了不凡的业绩。四年来,我市顶住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保持了综合实力全省第二。全市GDP迈上3000亿元台阶,由2012年的2199.9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123亿元,年均增长9%;群众生活实现大幅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7521元和13143元,比2012年分别增加8220元和4386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取得的成绩,有着巴陵儿女的汗水和付出,也展现出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与革命年代血与火相伴随的红色基因一脉相承。这些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如火如荼在全市党员中开展,红色文化、红色基因正在转化为争做合格党员、推动巴陵发展的生动实践。

巴陵大地上,党员干部的血液中流淌着信仰与忠诚。干净的街道、崭新的安置房,实实在在的就业岗位……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走在前、干在先,团结带领广大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书写着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不忘初心 奋勇前行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如是说。巴陵儿女时刻谨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忠诚、拼搏、牺牲、奉献的红色基因,仍是不能抛弃的传统、不能丢掉的根本。

每年清明节,市烈士陵园举行烈士公祭活动。当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在庄严高亢的旋律中,全场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体人员肃立脱帽,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们默哀。与此同时,那段充满血与火的峥嵘岁月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下,为了让红色文化的传播更能贴近、吸引受众,多年来我市深入发掘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的时代价值,在寓教于乐中,用红色文化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充实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营造浓厚的传承氛围。每年市委、市政府以“七一”、“八一”等重大事件为切入点,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让广大干群在润物无声中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爱国爱党跟党走。

全力加固文化阵地。至今,岳阳各市县区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革命文献,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是鲜活的教材,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诉说着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一直来,我市加强对平江起义旧址、任弼时故居等红色遗迹的保护,使各类红色文化阵地成为全市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平台。

发掘利用和宣传资源。唱红歌、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新形式,在歌声中、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受熏陶、受教育,感验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平江县是红色旅游资源大县,现开发有红色旅游景点10多处,“韶山-宁乡-平江”是全国首批30条红色旅游1号线路,平江起义旧址及纪念馆成为全国首批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培植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永续红色血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委、市政府绘就了一幅美好蓝图,吹响了“四大会战”集结号,奏响岳阳发展最强音,我们要接过红色的旗帜,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

随着改革不断全面深入,岳阳正以稳健的步伐、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劲足的干事创业豪情,为实现美好岳阳的宏伟蓝图而奋勇前行!(本稿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