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社会

400年经久不衰,这个戏让一大群岳阳人关注
作者:黄 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06日    责任编辑:宋倩

陈列室里参观者络绎不绝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在炮台山巴陵戏传承研究院的二楼,巴陵戏陈列室迎来了不少参观者。43块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巴陵戏的发展轨迹、41个展柜里历史物件弥足珍贵,见证了巴陵戏400多年的历史变迁。

 

六易其稿,捐赠资料400多份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必须有一个陈列室,现在终于填补了这一空缺。”站在陈列室,岳阳文史专家陈湘源感慨道。去年,他被聘为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顾问兼研究员,参与巴陵戏陈列室的创建工作。虽然他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对巴陵戏情况也十分熟悉,但这是一项非常细致繁琐的工作,要对历史进行高度浓缩与剪裁,难度极大。

    自从接手后,他便将所有的心思花费在这上面。5个多月,天天泡在办公室。早上8点来,一头扎在资料堆里;中午,一个简单的盒饭打发,累了就躺在椅子上小睡一会儿;晚上下班回去,还要查找资料、撰稿到深夜。70多岁高龄了,他做起事来还像年轻小伙一样充满激情。

    为了将陈列室办好,陶武钧、高小玲、冯小云、何建奇等10多位老艺术纷纷提供资料,陈湘源更是翻箱倒柜地将自己收藏的450多份资料捐赠出来。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院长魏传宝等领导,更是全力以赴。陈列室历时11个月,六易其稿,三校展板小样,才最终成功展出。

    现如今,陈列室共分5大部分,以巴陵戏形成发展的历程和艰苦奋斗取得的成果为构架,以当今巴陵戏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支撑,采用图片加文字说明的展板,和陈设相关实物的展柜相结合的形式,以史带戏,以戏传人,以人带事,充分展示巴陵戏灿烂的历史,给作出奉献者立传,传递巴陵戏艺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既是展示巴陵戏历史的窗口,又成为研究巴陵戏的资料库。


全面梳理,为巴陵戏“正名”


    巴陵戏形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今岳阳市辖各县及湖北通城、江西修水等县市,是近400年来湖湘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之一。

    “以前有种说法巴陵戏是汉剧的支流,这是不准确的。巴陵戏最初是昆曲的地方化,后来是清代的“乱弹诸腔”杂呈,戏剧史家周贻白都说它是影响汉剧形成的重心。”陈湘源介绍说,通过资料的梳理,前7个展板为巴陵戏的来历“正名”。据了解,这次对传统剧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最终确定1950年以前能演的剧目达475个。

    巴陵戏发展至今,人才济济。陈列室里,对艺术发展做了全面的梳理,对流派进行了界定。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筱凤、周扬声、孙艳华为生角三大流派,潘云霞、丁艳龙、李玉仙、许云姣为旦角四大流派,并对他们的优秀事迹进行了文字说明。陈列室展示存有照片的巴陵戏历代精英达90多人。

    陈列室的创办,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去年8月,湖南省文化厅“非遗”工作现场会在岳阳召开,省市主管领导参观陈列室后,深受感动,号召其他地市州前来学习取经,并当场对陈湘源给予奖励。

   一个陈列室,不仅只有历史,还有美好的憧憬。它既是增强巴陵戏人文化自信的加油站、擂鼓台,也是人们了解曾为岳阳争得荣誉的巴陵戏的简易课堂。“近年来,巴陵戏好戏连台,成绩斐然,必将迎来繁花似锦的春天。”陈湘源充满信心地说。(岳阳日报全媒体文/图 本报记者 黄 梅)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
这个岳阳人当选全国“最美志愿者” 听听他的故事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会上公布了2016年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名单。岳阳市蓝天救援队队长陈华当选全国“最美志愿者”。
乡村孩子渴望读书 志愿者捐建6所爱心书屋
经开区举行学雷锋活动
今年的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54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第17个“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3日下午,由经开区宣传部、经开区工青妇主办,长江信息报、岳阳市聚爱公益伙伴服务中心、市清风义工协会等协办的学雷锋活动在八字门社区综合服务楼前坪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