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日报全媒体讯(长江信息报记者 赵芸)他一生下来就是脑瘫儿,到24岁还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吃饭时发抖的手连菜都夹不住。可他会每天5点多就起床,风吹日晒在外十几个小时,只为卖出一份又一份的报纸。卖报所得,除了每天一餐7元的盒饭钱,其余的一分不动,悉数交给妈妈。这个孝顺的孩子,是家住岳阳康王长岭头的宋琦,也是《长江信息报》零售优秀卖报明星。
双重残疾孩子将卖报当成职业
从2012年开始,为了卖报纸,宋琦就养成了每天凌晨5点多起床的习惯。不管春夏秋冬,他总是准时醒来,在妈妈张美春的陪伴下,走到搭车的地方,然后独自一人登上长岭头至岳阳的班车。
如果哪天运气好,报纸卖得快,宋琦下午四五点多便能到家。一般的时候,报纸卖完,再坐车回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了。岳阳至长岭头的班车已经没有了,他只有乘坐32路车到羊角山,妈妈骑着车跑十几里的路来接他。
张美春的家庭并不富裕,她没有工作,且患病须常年吃药,家里全靠丈夫一人做点小工。生宋琦的时候,张美春并没有去医院,而是在家待产,最后生的时候还难产。孩子好不容易出生,但却是先天性脑瘫。更不幸的是,2岁的时候,宋琦还患上了癫痫,一发作就止不住的抽搐。
宋琦发育比正常孩子慢很多,到4岁才学会走路,而且走不远,还经常摔跤。10岁的时候,好不容易走路没问题了,才去上一年级。好不容易撑到六年级,宋琦实在跟不上班,只能辍学赋闲在家。
“但他闲不下来,到处找人要事做,什么纺织厂、方便面厂,都找过了,但是没人要。”张美春说,儿子开口只会“咿咿呀呀”,除了朝夕相处的家人能听懂他的话之外,没人能懂他说什么。而且孩子身体也不太好,双手有些扭曲,吃饭的时候,手老是发抖,夹菜到自己碗里都比较难。智力与身体双重残疾,严重阻碍了宋琦的成长路。但一次偶尔的经历,改变了他一度令家人绝望的处境。
2012年的7月,张美春从长沙看病回来,宋琦到火车站接妈妈。在等待的时候,看到别人在卖报,他也萌生了卖报的想法。
在了解到别人进货途径后,宋琦立刻跑去进了6块钱的报纸,结果挣了15元。卖报第一天的收获,让他欢喜不已。从此之后,宋琦将卖报当成了自己的职业。
不受“嗟来之食”希望靠双手养活自己
10份、20份、50份、100份……一天天过去,宋琦卖出的报纸也在不断增多。在公交车上,有人怜悯他,拿出10元、20元递给他,宋琦从不会接。家里人没人教他“不受嗟来之食”,但是他懂。
宋琦的懂事有时候让妈妈很心疼。每天出门的时候,他只带一瓶水出门,中午再到吃饭的地方灌一瓶水,天再热,口再干,他也舍不得花钱买水喝。所有赚来的钱,除了每天中午固定的7元盒饭钱,一分不动一回家就交给妈妈。
这个天性纯良、孝顺懂事的孩子,却拥有与内心不相符的呆滞躯体。也正是因为长相不好,宋琦在外经常被人欺负。
张美春说,儿子在外受了不少委屈,甚至被人殴打过。一次,宋琦在外吃早餐,店老板怕他没钱付,让他“滚开”。“他最听不得别人骂他,于是用脚踢了店内的椅子。”张美春告诉记者,儿子的这一举动惹怒了店老板,抓起他就是一顿暴打。最后,在派出所民警的通知下,张美春才赶到,领回伤痕累累的儿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卖报路上饱受冷眼,但宋琦坚持下来了。一晃5年过去了,宋琦通过卖报积攒起来的钱已经有6万多元。张美春没有想到,丧失劳动能力的儿子,居然能以卖报的方式来赚钱供养家庭。
尽管儿子目前已经能够赚钱养活自己,但是手脚不协调,又无其他工作技能,这是张美春和丈夫多年来的心头石。得知岳阳德馨助残服务中心正在进行预报名,免费普及残疾人技能培训,张美春带着儿子第一时间赶到,给他报了个名。
当记者问宋琦未来想做什么时,他的双眼充满了希望,口中含糊不清地回答记者,一旁的张美春告诉记者:“他说以后想做个保安。”张美春说,儿子一直希望以后能靠双手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