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明这是一篇老游记,怎么的也得四五年前了。但老归老,游记里提及的几个地方依然稳居成都旅游景点前几位。不论内里风景怎么变,换汤不换药的本质仍在,妥妥的。
其次要说明这游记纯粹个人记录,全然不适合紧凑型旅游。很好理解,假期常常分秒必争,花了大把银子置办路费与住宿,当然希望看得越全越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种闲散的旅游风格更适合为着某些特殊原因,时间莫名富余的人。
我是在汶川地震第二年,往灾区回访的当口去的。那时整个采访跨越四川许多地方,时间绵延近一个月。到了彭州周边,不记得为什么突然多出几天空闲。我在某个晚上写着稿子,突然就想起成都来。
犹记得08年的时候去,对成都的印象只有日复一日惊心动魄的余震,我们一群人在酒店里护着机器,犹豫要逃下楼还是听之任之。而淡定搓麻的成都大妈们,在我们一惊一乍的叫声里稳坐如泰山,出牌如闪电。
都一年了,就自个儿看看去吧。当然了,费用自理。
顺带链一下我的其它游记: 2014.10国庆韩国首尔四日自由行
2014.5-2014.6南法、意大利、荷兰半月自制冷门游
2014.2春节香港购物休闲三日游
2013.12南京冬天三日游
2011.6柬埔寨吴哥窟五日游
-----------------------------------------------------------------------------------------------------------------
交通工具:长途客车(彭州--成都 往返);市内打的及搭乘公交(网上先大概了解一下线路);
住宿:成都花园城大酒店(春熙路旁,交通方便,酒店条件一般,不是很推荐)
相机:佳能 G10,随便拍拍;
时间:4月底,挺舒服的季节;
行程:
第一天:抵达成都,下午锦里、武侯祠;
第二天:自然醒,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第三天:自然醒,宽窄巷子,回程;
----------------------------------------------------------------------------------------------------------------
【DAY 1】闲晃锦里
待大巴开抵成都,到酒店放下行李,七七八八再收拾一番,时间已是下午。锦里 不是第一次去,却是第一个跳进我脑海的地方。于是出发(这是多没计划性啊亲)。
后来也零零散散去过几次成都,但多半是因为工作,不再有时间四处闲晃。所以直到今天,我记忆中的锦里,还是下面这些照片中的样子。香气四溢的小吃区,装潢别致的餐馆、酒吧,还有永远不曾减退过的人潮。坦白说,这是一个人工痕迹十足的地方,即使那些所谓清末民初的建筑,也不过是假历史、真仿古,没有太多积淀。像丽江、像鼓浪屿一样,锦里正越来越商业也越来越高调。但出色的规划格局、应有尽有的小吃、购物和休闲选项,依然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亢奋地涌来,并大多满意而归。
锦里的门面,虽狭窄却气势不减。不管是西洋货(如星巴克)还是本土特产,都清一色与建筑风格融为一体,视觉上十分和谐。
在锦里拍照真心不容易,因为你实在很难找到一个人潮不抢镜的地方。
许多人都知道锦里紧邻武侯祠,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锦里还有一条水道。小桥流水成了我喜爱锦里的一个重要原因,喏,还有这水边的马蹄莲。
处处都有这样那样设计精巧的标志,提醒你身在何处。
锦里的酒吧和餐馆很多,这家叫莲花,不知道今天是否还存在了。但就个人而言,我并不认为你在那能找到真正地道的成都小吃——就像你很难在购物中心的美食广场吃到美食一样。太商业化的地方,最多只能仓促地集合食物的品类,再加个卖相与外装揽客。但不能否认,它对于外地游客加深对成都小吃的印象,功不可没。
我在那买过几包张飞牛肉,不出预料比超市贵了许多。所以想外带这些肉制品的,应该沃尔玛就足以满足你。
发了那许多牢骚,我还是得公道地说一句,锦里实在是一个很适合闲晃的地方。它的面积不算大,但布局相当聪明。纪念品、服装、餐饮、休闲有序穿插,若是一家一家慢慢逛下去,怎么也要几个钟头才能走完。赶上天气好的时候,微风习习,水声潺潺,店家们有一搭没一搭地叫卖,熙熙攘攘的人潮个个表情陶醉。随便找家小店一坐,点一杯也许不太好喝却卖相十足的饮料,所有的一切都显得慵懒可爱……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
【DAY 2】与国宝亲密接触的日子
第二天去看大熊猫,这倒是早早定下的安排。并非对这萌物有多么多么喜欢,但有机会与两只以上的大熊猫近距离接触,感觉上是一件十分高大上且稀罕的事儿。
大熊猫繁育基地 在成华区,离成都市中心略有距离。不知道今天那里是什么模样,但09年的时候,基地附近似乎还颇为荒凉。门面很大很好找,门票似乎是一个人60左右。进到园子里有许多清晰的指示牌,我很自然地舍弃了一些图片说明性质的展区,直奔熊猫兄弟姐妹的户外营地了。
不得不说,虽然园区有严格区分,点与点之间有的还相隔甚至远。但看到的熊猫,还真的都差不多一个模样。
先来个背影,忘了是哪个园子,但看到的那一刻,真真心里想的就是:尼玛这是准备要开打一桌麻将的节奏啊!
再来一个落魄销魂的。不过很明显可以看出,其实纯黑白的熊猫基本是不存在的……遍地打滚乱蹭又没法跟宠物一样每周每月的洗香香,月亮的背面不美丽啊亲。
终于出正面了。好吧,萌归萌,但某位先森你是不是露点了?
你一定是个软妹纸!
这是我的基友,你奏开!
要是赶上喂食,场面就有趣了。原本一派懒散的国宝们会争先恐后地挪动起来,笨拙但努力地争取食物。不时有推搡、翻滚,一堆球来球去。那饼饼好像是苹果合着竹叶做的。
这天夜里似乎在春熙路上吃了些小吃,辣得我活跳。反反复复地灌水嚼米饭,那麻劲儿还老过不去。一夜伤感。
----------------------------------------------------------------------------------------------------------------
【DAY 3】路窄心宽半日游
不出所料,第三天起床又是艳阳高照。没什么更能打起精神的念想,懒懒散散就往宽窄巷子去了。
坦白说,在四川的那些日子,情绪一直不是特别好。从业近五年,正开始认真思索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地震灾区尚未恢复元气的破败,所见所闻的许多失望,又把这份思索拓展到了新的层面。说是游成都,其实散心的成分居多。现在回想,无非是矫情地想给自己一点时间。
宽窄巷子 就是这么个矫情的地方,啧啧啧。(点链接有简单介绍)
我不太知道它是否还是照片中的这个模样,但这个模样,我挺喜欢的。
去的那天是工作日,奇迹般的人并不多。在窄窄的巷弄里穿行,有种说不出的舒心感觉。
喜欢这张,喜欢极了。
是透着古老气息的地方,但各色精致化的餐馆、酒吧、咖啡馆、饰品店却融入得恰到好处。连随处可见的老外都带着俏皮的中式色彩。
肚子饿,在路边随便叫了一碗凉面。意外的香辣爽口,价格也亲切。
最后用这张喵来做个收尾吧。那自成一格的慵懒气质,跟我眼里的宽窄巷子,一样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