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见明


◎卢宗仁 符 烨

邀请函是通过微信收到的,暗红的封皮透出喜气,彭见明的名字装在里面,像一块美石,很有分量地招人眼球。

早上六点刚过,惯常地打开手机,眼前闪烁着两个滚烫的字:夏至(一年里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今年也是巧了,不是节气邂逅节日,就是节气撞上喜气:除夕立春,元宵雨水;端午重叠高考日(苦逼的高考其实未必不是人生一喜),今又夏至,我们喜欢的仰慕的作家又至。

讲课是上午十点,我(卢)却九点就到了。没有想到,更有早行人,在新华书店五楼,排队等候签名的人已有一长串。“国学讲堂”里遇上老友新朋,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面孔,格外亲切。潘刚强、李望生、蒋正亚、孙美堂、万辉华……他们人已两鬓斑白,而对文学、对见明老师的喜爱长青。

见明老师的新书堆成了小山,在橘黄的灯光下,《寒门之暖》散发着热气,撞在手上有如四手相握老友相拥。

见明老师也提前到了。凭着几十年的时空链接,我(卢)请老师多签了一本,并且是如愿写上了“尚德崇仁”四个字。彭老师的字,魂铸体上,格融墨中,只要与之对视,它就会与你对话。

一百多个座位的讲堂坐满了,站的人还围了一大圈。见明老师开头就说:“有两个没想到,没想到今天来了这么多的领导和朋友……”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娜也来了,她亲自登台致词。着一套淡紫色精致套装的马部长美丽典雅,让我(符)和全场人眼前一亮,马部长用她很有辨识度的珠圆玉润的嗓音,向作家致敬!为文学“岳家军”鼓劲加油!

见明老师更是深情忆起1984年,他从北京领奖归来,正是周末,他中途下车到岳阳看望舅舅李自由,在市文化局的院子里碰上拿着小收音机的欧阳世航局长。那个年代信息远没有现在发达,但欧局长收听到了彭见明获奖的消息,他一把拦住彭见明,临时决定为他召开庆功会,文化系统下属单位的都来了,北京奖了彭见明三百元,欧局长(符记者与他一个院子住了二十多年,知道大家都这么称呼。其实,本应是欧阳局长)代表文化局也奖了他两百元,那时的两百元相当于一个中专毕业生转正后四个月的工资。“欧局长并不是个搞文学的人,可他看重文化,爱惜人才,真心帮扶文学爱好者。岳阳,就是有这样的土壤,适合文学生长,滋养文人成长。”回忆起三十多年前的那些情节与细节,见明老师一番心驰神往,感激溢于言表。

在岳阳,重才厚文是一种传统,一届一届领导接力,一棒一棒温暖传承,才有了当代文学史上“岳家军”浓墨重彩的一笔。想当年,我(符)的毕业论文就是评论彭见明老师的代表作《那山 那人 那狗》与一位外国作家一篇小说之相同与异同,那年,我(符)右手诗歌,左手论文,后者一不小心就得了个“优”,并不是水平有多么高,而是选题对头。有领导们的不断鼓劲加油,我(符)觉得,今日“岳家军”有责任为这个响当当的称号更添荣光。

岳阳作为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近年来文化与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群众文化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每逢周末假日,各种读书会、诗歌朗诵会、文学笔会好戏连台。书香岳阳,闻名遐迩。见明老师对此不无感慨,他说一直舍不得离开岳阳,到长沙三年后,也不肯办调动手续,调去了又四年,才把家搬去。“岳阳的水土养人,养性,养文!”

讲到《寒门之暖》的写作与出版,见明老师娓娓道来。“一个文人,既要仰视高峰,也要俯瞰平川。最底层的老百姓,也有最完美的人格,一样拥有震撼人心的道德能量。”他说,崇拜二字不能轻易言说,但他的祖父就足以让他崇拜。“会赚钱,不吹牛,讲义气。”宁愿来回走八九十里山路为供销社对账,也不愿花费公家五毛钱车费,“多走也是走,少走也是走。”所有艰难的路都踩在自己脚下。他爷爷去世前,悄悄把亲朋邻里的欠条借据账本烧了,“还得起的,会还,还不起的,还是还不起,算了吧。”算了吧就是不用算,轻描淡写,举重若轻,老人的通达与睿智尽显。

说老实话,来听课前,我(卢)还以为见明老师是写了一部小说。直到听他一二三四讲了几点原因与缘起,才知这是一部散文新文本(这一点上,两位作者没有来得及沟通,一个星期前,符记者就做足了功课,与彭老师在电话里聊了很久,并浏览了很多有关链接)。

回到家,一口气读了三章(篇),我(卢)已完全认可见明老师题在封底的一段话:“一本说平常话,打家常讲的书。一本干净明快温情脉脉的书。一本含苦无怨,遇辱忍隐,逢难必克,不见锋芒,寒而不冷的书。一本描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五世同堂的融暖之书。”文如其人,十年不见,彭见明老师,无论是他智慧的双眼里流淌出的温润的光芒,还是他质朴中见质地的一举一动,都让人感到十分舒服。

《寒门之暖》是一本用故事叙说的经典家谱,是一组有血有肉有筋有骨的民情根雕,十分好看、耐看。让我们“手动”为见明老师点个大大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