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亟须维修加固 桥下市场拆除势在必行

——巴陵大桥市场安全隐患现状调查系列报道之一


□文/图 本报记者 谢 凌

桥梁是一座城市连接时空的纽带,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75岁的杨爹清楚地记得,1982年的夏天,刚通车的巴陵大桥在阳光的照射下气势磅礴,宛如一条金色巨龙横卧在京广铁路线上。杨爹对当时万人空巷走大桥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40多年前的岳阳城,主要集中在京广铁路以西的老城区,东城区还处在雏形之中。城市建设发展缓慢,城区建成区10平方公里,仅有洞庭北路、竹荫街等几条机动车道,街道崎岖不平,两旁房屋简陋,基础设施差,承载能力弱。“几条马路一盏信号灯,一声汽车喇叭全城听”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70年代,岳阳城市建设越来越快,城市逐渐沿长江以南、洞庭湖东岸至湖滨拓展,形成了带状组团式城镇体系。但由于城市被京广铁路一分为二,人们在享受着它所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在城区向东扩展中体现的种种弊端日益突出,客观上对岳阳的进一步发展形成阻隔。由于不可以随便穿越,铁路两侧的交通就成了大问题。

1979年8月,由铁道部和国家及地方财政总投资468万元的巴陵大桥开始动工兴建。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于1982年9月正式建成通车,将新老城区连成一片,改变了过去汽车和行人在主要干线上横穿铁路的时代。

岳阳,这座三面环水的城市,因为巴陵大桥的建设而带来了生气。自大桥建成起,城市中心区便由南正街转至东茅岭,城市商贸有了质的飞跃。当年发展腾飞的东茅岭商业圈,至今仍是岳阳最重要的商圈之一,巴陵大桥建设功不可没。(下转第2版④)

瞧瞧这裂缝。

▲时光的侵蚀让桥下市场整体环境堪忧。

(上接第1版④)

岳阳人的生活半径从此扩大。

时间回到2019年,在运营36年之后,同时与市场老去的巴陵大桥历经风雨洗礼,也日渐斑驳。

11月初,记者和市政维护处安全技术股负责人宗友世踏上大桥实地踏勘——桥侧上下楼梯口,只见主桥出入空间均被算命或小摊贩擅自占用,楼梯踏步钢筋裸露,锈蚀严重。墩顶横隔梁和人行道底板大面积破损,支座老化变形。横隔梁的表面有风化、剥落、露筋、锈蚀,梁体有局部破损,桥面板有破损、钢筋锈蚀、渗水等现象。而引桥拱肋有横向裂缝,拱波纵向开裂,拱下建筑物进一步加快拱肋损坏,腹拱圈破损渗水等。

宗友世告诉记者,大桥建成30多年来,桥体从未加固维修。经对桥体初步鉴定,存在桥面下陷、桥墩开裂、桥体部分变形等安全隐患,可能造成安全责任事故。而根据摸底,巴陵大桥市场门店总数782个、面积12031.05㎡,另有摊位227个,整个市场就业人数约达3500人。如此庞大的数量对大桥安全而言,已不堪重负。

早在2009年5月和10月,湖南中大建设工程检测技术公司对大桥进行检测后发现,巴陵大桥现有承载能力仅达原设计荷载的85%,必须对桥下拱肋、排水、支座等设施进行整治。但巴陵大桥建成投用至今,桥下市场一直占用桥拱空间经营,严重影响了桥梁日常监测和维护管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确保桥梁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们向岳阳相关部门提交了《中心城区桥梁检测评定报告》及《中心城区桥梁荷载试验报告》,要求维修加固巴陵大桥,并对巴陵大桥下市场进行搬迁。2018年7月11日,湖南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生产安全部门再次就此向岳阳市城管局专门发函,告知桥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须立即封闭交通启动加固工程。

“桥梁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必须防微杜渐,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宗友世表示,市场拆除势在必行,只有通过加强对巴陵大桥的定期检查、修缮、保养和维护工作,才能保证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