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一江碧水


刘宇赤 李文伟 谭东华

湖南省岳阳市位于洞庭湖与长江交汇处,洞庭湖主体水域、长江流经湖南163公里南岸线全在岳阳,流域位置十分重要。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时亲临湖南省岳阳市,第一次明确提出“守护好一江碧水”。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岳阳市上下动员、雷厉风行,大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经过两年多来的生动实践,成效显著,并且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有益启示。

实践篇

突出高位推动,层层落实责任。湖南省委、省政府把“守护好一江碧水”列为一号重点工程,先后成立高规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突出环境问题整改领导小组等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环湖区域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2018年5月,湖南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决议》,6月又专门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按照省委的明确要求,岳阳市委、市政府把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研究出台一系列决议和方案,重点实施沿江化工企业整治、长江岸线码头整治、黑臭水体治理、沿江环湖生态修复、沿江环湖“空心房”整治、重点领域整治、河长巡河等“七大行动”,大力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2020年3月12日,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紧张阶段,市委又一次召开“守护好一江碧水”暨环保工作专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方案,狠抓治乱、治污、治源、治本。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层层传导压力,按照“一个问题,一个整改方案,一名领导牵头,一套班子整改,一抓到底”要求,将上级交办问题整改列入年度工作重点,通过下达督办函、整改通知书等方式,督促属地和企业落实污染防治责任、狠抓整改到位,及时消除环境风险,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大整治大修复大提质。

突出综合整治,狠抓修复跟进。长江与洞庭湖是一个相互贯通的完整流域体系,必须实行江湖共守,标本兼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岳阳市大力实施“洞庭清波”行动,强力推进碧水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三大战役”。编制和落实沿江排渍口“一口一策”整改提升方案及“一口一案”运行管理方案,大力破除“化工围江”,坚决做好非法采砂取缔、非法建筑拆除、洲滩退养禁牧、围堰清除、欧美黑杨清理和岸线美化绿化等工作,积极推进工业园区水环境问题整改,持续开展“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切实抓好重点断面、重点支流、重点水体监测工作。两年多来,岳阳市共关停拆除沿江环湖非法砂石码头83个,矮围201处,累计清理黑杨57510亩。实施城乡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分两期投入116亿元进行城区污水管网建设,现已建成污水处理管网91.6公里,完成35个小区雨污分流,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91座,完成黑臭水体整治47处。着力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升级版,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创新举措“首厕过关制”得到国务院督查组肯定。有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禁养区退养全部完成,全市共计退养7190户。洞庭湖在过去伏期休渔制度的基础上,从2020年1月起实施2200平方公里全水域禁捕。为防止污染或损害水环境“痼疾”反弹,坚持整治一处修复一处。湖南省在环洞庭湖的岳阳、益阳和常德已建成3处国际重要湿地、东洞庭湖等2处湿地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国家湿地公园,岳阳、益阳、常德三市湿地保护率分别达到77.28%、81.99%和71.66%。岳阳市对于退出的42处码头、7.3公里岸线全部撤除、护坡、复绿,完成长江岸线绿化1.94万亩,修复洞庭湖湿地生态3.1万亩,码头岸线复绿率达100%,初步建成兼具生态功能和景观效应的“绿色长廊”,洞庭湖生态修复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立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的典范。

突出建章立制,强化法纪保障。一方面完善了以责任为导向的“河湖长制”,岳阳市已明确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2000多名,做到巡河巡湖制度化。18条市管河湖、124条县管河湖建立管护网格图,市县乡三级网格图上墙,完善组织体系网格、责任区域网格、监管管理网格、职能职责网格,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检查、通报、考评机制,把“守护好一江碧水”与促进“绿色GDP”融为一体,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激励约束,引导部门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围绕高质量发展干事创业。为保障制度的刚性,建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联动协作机制,岳阳市在湖南各市州中率先挂牌成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联络室”、水务综合执法支队等,进一步促进行政执法与环境资源司法有效衔接。岳阳市还多次实施环境专项执法,着力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三磷”专项整治、尾矿库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各类专项行动,对医疗卫生机构、工业企业、畜禽养殖等实施重点检查,始终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切实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1-5月,全市共立案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23起,处罚金额共259.6万元。两年来,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组织水利、公安、海事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20多次,重点打击非法河道采砂,共清查涉砂经营公职人员716名,处分处级干部7名,公安机关立案42起,采砂经营实现“由乱到治”。

突出以人为本,促进人水和谐。在满足当代发展必要、合乎可持续要求的前提下,实现较高水平的人水和谐,必须兼顾水安全保障、水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利用。其中水安全保障关乎湖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务必将防洪保安放在第一位。近年来,环湖三市分别实施岳阳市长江补水工程、常德沅澧河湖连通工程、益阳南茅河航运工程,提高江湖蓄水容积达2000万立方米,有效保证了水源供应和排灌能力。湖南全省共完成益阳市安化等9个蓄滞垸堤防加固工程,岳阳市钱粮湖等三大垸全面实施安全建设和分洪闸工程,完成堤防加固320公里、河道疏浚17.35公里,岳阳市域长江三峡后续工程可望年内全面竣工,初步构筑了以堤防为基础,防洪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套的湖区综合防洪减灾体系。2020年6月以来,洞庭湖区水位持续上涨,城陵矶站三次超保证水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5高水位、21世纪以来第2高水位,岳阳超警戒时间近60天,超警堤垸最多达56个、堤长1000多公里,面对严峻形势,没有出现大的险情,总体稳定可控,河湖安然无恙。在处理水资源保护与人民生产生活的现实矛盾方面也特别关注民生。岳阳市为顺利推进洞庭湖全面禁捕,共核定退捕渔民3988户,退捕渔船7116艘,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专项补助经费,并要求各县市区配套不低于1000万元,确保分类补贴落实到位。目前退捕协议已全部签订,渔船已全部回收处置,捕捞许可证已全部回收。同时采取以乡镇(街道)、村(社区)为单位,开设淡水养殖、蔬菜种植、家政服务等专业(工种)的创业培训,通过自主创业、就近就业、外出务工、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途径,拓宽捕捞渔民转产就业渠道,保证了上岸渔民安居乐业。

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生态发展。湖南省把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守护好一江碧水”结合起来,持续开展了五大片“百万亩”农田示范片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已超过700万亩,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达50万亩,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75个。岳阳市全面推广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建设大美湖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目前,全市“两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个数已达264个。湖南新泰和集团建立了绿色农产品从田间生产、物流运输到定点销售的全产业链,“优质优价”为市场所接受。全面实施开放水域禁止投放饲料化肥,推行生态养殖,既保护了水体水质,又提高了水产品质量。狠抓油茶、楠竹、林下经济绿色产业发展,全市油茶、楠竹、林下经济分别达85万亩、130万亩、112万亩,以泰格林纸为龙头的林纸、以福湘木业为龙头的林板、以山润油茶为龙头的林油、以羊楼司竹业为龙头的竹产业和以基荣木业为代表的家具等林产工业加速集群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有力拉动了旅游业发展,沿江环湖生态文化圈基本形成,岳阳市所属的平江、湘阴列入国家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2019年岳阳、常德、益阳三市接待境内外游客1.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682亿元,增幅远超GDP增长水平。沿江化工企业逐步退出,向标准高、监管严的工业园区集中,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搬迁扩能项目两期并一期,已于2020年4月28日开工建设,湖南绿色化工产业园成为名副其实的“千亿产业园”。环洞庭湖公路连通成环,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和湘江株洲至城陵矶2000吨级航道建成投产,新增2000吨级航道281公里、新增1000吨级以上泊位10个,水陆空立体交织的现代物流产业正在成为沿江环湖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岳阳市临港高新区年进出口额突破40亿美元,集装箱吞吐量超过50万标箱,岳阳港跻身长江沿线第六大港。

通过实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特别是通过两年多来“守护好一江碧水”的艰苦努力,2020年上半年,岳阳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4%,同比上升10.5个百分点,主要空气污染物中,PM2.5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7%;PM10为5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7%。全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31个考核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5%,同比下降0.1%;长江岳阳段5个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同比持平,其中Ⅱ类水质占比100%,同比提升33.3%;洞庭湖岳阳区域7个断面按照年均值考核要求,水质达标率为95.2%,同比下降2.4%;超标因子总磷浓度为0.065mg/ L,同比下降3%。洞庭湖水质综合评价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越冬候鸟超过24万只,江豚、麋鹿稳定栖息种群分别达到110头和200头。岳阳、常德分别有18个和14个乡村入选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岳阳市连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

启示篇

“守护好一江碧水”不仅要守护好一山一水,而且要守护好山山水水。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由山川、林草、湖沼等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着无数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生态环境治理必须树立大局观、全局观,以系统思维考量、以整体观念推进,这样才能顺应生态环保的内在规律,取得最优生态治理绩效。要“守护好一江碧水”,就不能就水论水、就水治水,而应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深入研究山水林田湖草的共生关系,提出系统治理方案,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守护好一江碧水”不仅要解决当务之急,而且要收到长远之功。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峰的叠加期,加之市场经济转轨的负面影响,导致资源环境的承载力难堪重负,特别是一些自然资源一旦破坏则无法逆转,维护生态体系,保护环境资源成为当务之急。面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不能从一时一地来看问题,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因此,“守护好一江碧水”不仅是当前所需,也应是千秋大业。近年来,湖南省岳阳市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对长江和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治理,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但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长江生态环境污染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解决起来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大保护必须打持久战,务必要革除突击式治水、运动式环保的积习,转变一阵风、应付性的环境治理工作作风,不能因少数区域、某些时段的部分指数达标了,就以为大功告成,一劳永逸。只有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江碧水才能守护得住、守护得好、守护得久。长江流域如此,全国其他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同样如此。

“守护好一江碧水”不仅要恪尽政府之责,而且要聚合全民之力。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地方人民政府要对环境质量负责。无疑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要发挥主导作用。但我国长期的实践证明,生态环境治理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要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还必须依赖于政府、企业和社会协同合作。众所皆知,水污染问题,表象在水里,问题在岸上,症结在产业和企业,根源在个人观念和行为。一江碧水的守护不是政府一次几次管制、一次几次整改就能达成的,它不仅仅是沿江各地党委和政府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全民共同的事业,它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发力。岳阳市在两年多时间能取得“守护好一江碧水”的诸多成效,也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配合支持。朱再保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公益环保事业,成为市民的一根“标杆”;江豚保护协会等一大批志愿者,投身义务环保工作,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特别是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益发生矛盾时,很多企业和群众选择了局部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大局、服从长远。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要做好规划者、引导者、培育者;企业要树立绿色生产理念,转变发展模式,实现绿色经营;公民个人要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绿色生活习惯,这样多方主体合作,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格局。

“守护好一江碧水”不仅要依靠行政手段,而且要优化社会治理。一江碧水的守护作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据相关报道,在目前长江经济带小城镇生态治理过程中,一些县镇因采取单一的政府治理模式,缺乏小城镇企业、居民和环境保护组织等市场和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和监督,县镇两级政府在工作方式上,往往就通过环保部门、安全生产和城管部门对辖区内污染企业与个人实行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管制和运动式检查。这样的工作方式显然是落后于时代的,缺乏科学性,从而严重制约了该小城镇的生态治理绩效,也影响着该小城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因此,要“守护好一江碧水”,为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好标杆和典范,在治理方式上不仅要有必要的行政手段,而且要综合运用好市场调节、技术创新、经济杠杆、法律约束、舆论引导等社会治理手段,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方式的法治化、科学化和文明化。

“守护好一江碧水”不仅要实施生态保护之策,而且要走好绿色发展之道。要“守护好一江碧水”不仅仅是单纯的守护,不是要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而是要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抓大保护”不是不要发展,是要以大保护、生态优先的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是不搞破坏性开发、无序开发和超范围开发。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的问题。因此,“守护好一江碧水”当与绿色发展协同共进,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深入认识生态环境保护蕴含的潜在需求、形成的新的增长点,努力探索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路径方法。过去岳阳市沿江一些非法的小码头,不仅损害了宝贵的岸线资源,而且并没有多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大力整治,资源整合,港航物流优势正在显现。城陵矶港将原本的6个泊位浓缩成2个,使用岸线从1000米缩短为250米,但装卸效率提升70%,装卸成本降低25%,绿化率达46%的城陵矶港变成了公园景观式港口,百年城陵矶老港由“散、堆、撒”露天作业华丽变身绿色型、集约型、高效型现代化港口,为湖南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增添了风采。(原载2020年12月2日《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