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主流媒体“绿色发展看岳阳”采访团走进君山华龙码头——

一江清水留住“长江的微笑”


航拍君山华龙码头。

□本报记者 文/侯 勇 图/彭宏伟

“看到了,看到了,好可爱好美的江豚!”4月20日,君山华龙码头,“学史力行·守护好一江碧水”岳阳市主流媒体“绿色发展看岳阳”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这个江豚最爱的地方,连连发出惊呼。

春日的长江岳阳段,岸芷汀兰,郁郁青青。53岁的邓铁牛,又开始了新一次的轮巡。对于这位江豚守护者来说,看江豚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

“现在只要气温合适,每天早上和下午,看见江豚的几率很高,而且还成群出现。”指着前处不远的七弓岭,邓铁牛说,那里水域宽阔,成群的江豚经常出没,所以这里也被称为“江豚湾”。

“江豚湾”,曾经名为华龙码头,是一个砂石转运搅拌站,占300亩江滩面积,当时一度粗暴地占据江滩和江面,高高耸立的砂石传送带,轰隆的作业声,严重打扰了这里的宁静。

作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首倡地,君山区不负殷殷嘱托,扛起职责使命,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用实际行动作答——3年来,君山区全力守护长江岸线,各级河长累计巡河5300多次,复绿长江岸线1252亩,依法关停规模畜禽养殖场1257家,有序清理欧美黑杨8744亩,拆除矮围围网13.5万米、网箱35万平方米,淘汰牛羊30000多头,有效整治所有入河排污口和长江沿线排渍口,全面完成长江岸线整治任务。

长江水清“豚”先知。如今,华龙码头岸线全面复绿,芳草萋萋,芦苇茵茵。“现在这里空气清新,江豚、小天鹅、鹭鸶、麻雀、白鹤、绿头鸭……它们又都回来了。(下转第2版③)

(上接第1版③)

早晨和晚上,还可以听到江豚浮出水面呼气的声音。”邓铁牛笑着说,曾经的砂石码头,已成为市民的休闲好去处,也成为了长江沿岸一道靓丽的风景。

浩瀚长江,奔流不息。对于沿江渔民来说,163公里长江岸线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资源。为了恢复长江水域生态功能,守护好一江碧水,君山区全面启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渔民“世家”,50年的捕鱼生涯,在李德发身上,画上了句号。

“你要多少斤翘白?哦,好的,放心,我给你留着。”一个上午,李德发家的1000多斤风干鱼被提前订出去了。

李德发是祖祖辈辈的渔民出身,自打他记事起,一家人吃住都在船上,一待就是30年。风里来雨里去的生活总有结束的时候。洞庭湖禁退捕后,他从附近的生态渔场批发鲜鱼,然后经过处理和加工,制作成六门闸“特色风干鱼”,最后送到岳阳市和周边区县土特产店里销售,一家人做起了家族式的风干鱼生意。

告别“水上漂”生活,退回到岸上重新出发,转行,照样风生水起。“今年虾价高,虽说要起早,可比以前出湖捕鱼强多了。”4月20日清晨,君山区钱粮湖镇观音村,退捕渔民石证明正和妻子在自家承包的虾田里起虾收笼。看着一笼笼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夫妻俩满脸笑容。

每天下午撒饲料,凌晨取笼收虾,30多年渔民生活练就的功夫,让石证明养殖小龙虾得心应手。3年来,随着养虾技术的越来越好,石证明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养虾达人”。他养的虾个大、肉质肥美,每天早上都有经销商在田边等着进货。

“去年小龙虾的收入有15万元、种优质稻收入7万元,一年下来纯收入将近10万元左右。收入不减,可生活有规律,劳作强度降低了,这条上岸发展的路子选对了!”石证明笑眯眯地说。

在这里,像石证明这样的专业渔民共有562户1924人,自全面启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行动以来,君山区加强渔民上岸转产后的保障等工作,做到发展产业帮扶一批、务工就业转移一批、自主创业解决一批、设立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确保当地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小康。

守护好一江碧水,感受候鸟飞、江豚跃、麋鹿奔。仅去年,洞庭湖越冬水鸟就达到了24.7万只,越冬水鸟的数量和种类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江豚稳定栖息种群达120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