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县区 >岳阳县

端稳“饭碗”种好粮
时间:2022-06-24 10:31:00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端稳“饭碗”种好粮

岳阳县筻口镇粮食生产工作走笔

岳阳日报全媒体报道 刘佳乐

岳阳县筻口镇地势平坦、水系发达、土地肥沃,总面积137.8平方公里,人口6.4万,耕地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7万亩。该镇是湖南省粮食优质高产示范创建核心基地,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3万亩以上,年产量达到6000万公斤,多次被评为“岳阳市粮食生产标兵乡镇”。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近年来,该镇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于细微处发力,不断稳固粮食的产出基础、增强产粮的内生动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端牢绿色饭碗,踏踏实实地做好“守粮人”“护粮人”。

1.png

知“家底”守“红线” 稳固粮食丰产的基础

近年来,筻口镇把遏制耕地抛荒作为提高耕地利用率、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抓手,用“长牙齿”的举措致力于耕地抛荒专项治理,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该镇的具体做法是:摸清家底,规范台账。建立到村组、到农户、到丘块的耕地台账,同步建立抛荒耕地治理销号台账,具体到人,做到治理一丘销号一丘。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眼于致荒原因,采取新建或改善田间灌排水利设施、新修机耕道路、大户流转、小型农机和人畜传统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复耕,按照“宜粮则粮,宜双则双”的思路,指导抛荒耕地开展复种工作,提高粮食种植面积。近几年来,整治耕地抛荒面积600余亩,40余处稻田改鱼池、改果园等丘块,全部恢复粮食种植。宣传解答,家晓户知。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出动流动宣传车、张贴横幅标语、印发宣传资料、“村村响”、工作小队入户等多样化方式,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让“保护耕地、严禁抛荒”的思想走进田间巷陌,深入人民群众。四是建章立制,奖惩分明。压实各级责任,采取负责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工作机制,安排耕地抛荒治理专项资金10万余元用于复耕复种和土壤培肥,对落实耕地保护不力、出现连片抛荒的村,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对村书记进行责任追究。抛荒耕地清零行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全力保护耕地,让粮食生产的基础更加牢固,更加坚实。

懂“科技”强“服务” 增强粮食丰产的动力

筻口镇遵循农业发展规律,以岳阳县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全面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方针,增强科技赋能,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积极建立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体系,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本身的应用效率及其对农业农村的适用性,推进粮食生产朝智慧农业智能化、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一是合作社积极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运用旱地机插为育秧提效增翼。合作社2020年起,新增投资超过1000万元,建成占地150亩的国内一流现代化旱地集中育秧工厂,4家密室叠盘齐苗育秧中心,培养连片育秧10亩以上的育秧基地30个,现代化旱地集中育秧工厂展现出了秧苗整齐粗壮、根系发达、方便机插,机插后秧苗草少苗良的特点,其能够应对一切恶劣气候的变化,有效突破了机插秧育秧难的瓶颈,是一项稳产、增产、高效的降本增效技术。经专业测算,机插秧省种、省工、增产,每亩节约种子、化肥、人工费30元以上,直接节省秧田面8%-10%,能有效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保障了粮食安全,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二是增强社会化服务水平,精心打造品牌,引领发展方向。合作社秉承“务实、创新、奉献、共赢”的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为发展思路,以粮食产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为中心项目,推行5个“统一”,统一推广优良品种、统一组织绿色防控、统一组织机械服务、统一组织订单收购、统一组织品牌营销,共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了岳阳县粮食产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中心。依托5000亩的测深施肥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完成绿色食品“田宝宝”大米品牌建设,完善了从土壤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2020年4月,国务院督导春耕生产工作组莅临合作社,对合作社凭借科技创新做好集中育秧、机插、机收、稻谷烘干等全程社会化服务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调研早稻生产情况也考察了合作社,对合作社发展工厂化旱地育秧、大幅减少秧田占用的耕地面积、确保粮食产量的成效予以高度肯定。2022年4月,合作社为全省春耕生产暨耕地抛荒专项治理推进会提供了筻口现场。

暖“民心”解“民忧” 提高粮食丰产的效益

筻口镇积极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针对接连亏本的种粮大户,实行三农补贴谁种田谁领取,承包价由每亩350元大幅下降到200元,荒田流转可实行专项补贴等粮食生产政策,积极将抛荒土地向大户、专业能人集中流转,走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路子。针对想种单季稻不想种双季稻的农户,采取出秧盘、帮耕田等扶持方式,让有条件的农户恢复双季稻面积,极力将早稻面积有所扩大。

加强农民农业生产技术能力培训,增进农民科技素养,促进种粮现代化。该镇从2020年开始,机插秧从无到有,现在已有近两万亩规模,但在大面积推广的过程中,存在农户对新技术不适应的情况。由于没有完全掌握机插秧过程,往年机插秧失败的案例时有发生。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解决水稻生产特别是早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短板,该镇多次邀请农业大学的专家对种田大户进行指导,耐心解答生产过程中出现各种的问题,增进了种粮人的信心,解决了后顾之忧,农民种粮也更有奔头。

(编辑:罗楚吟)